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时期,女性文学进一步发展。据记载,先秦至唐,有作品流传的女作家不过33位,而宋代女词人近90人,女诗人200多人。宋代女性作家有的来自宫廷嫔妃、大家闺秀,有的来自平民百姓、婢妾娼妓。她们中,除李清照、朱淑真外,魏夫人、吴淑姬、温琬、张玉娘等人,也是当时较为著名的女性作家。她们从闺阁中走向了世界,突破了女性学单一的闺中诗模式,其中更有抒情写景、咏史怀古、军旅边塞、爱国之诗等,整体质量达到了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最高峰。

——摘编自李兰《宋代女性文学成因及价值探析》等

材料二   宋代将女性作为文学创作对象的风尚盛行。如词作品中描写最多的便是女性,这与宋代歌楼酒肆业的高度繁荣密切相关;同时,词的婉约性决定了它更多地以“绮筵公子,绣幌佳人”为描写对象。除此之外,宋代文学中还有较多女性形象塑造的是话本小说。它对市井小民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尤为成功,《快嘴李翠莲》中的李翠莲、《碾玉观音》中的璩秀秀等,她们努力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自由平等的爱情和独立的人格,其经典形象深入人心。

——编自杜少静《浅析宋代女性与文学之关系及其产生原因》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女性文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将女性作为文学创作对象的风尚盛行”的原因。
2 . 中国古代文学从宋代伊始呈现出多维度的新风貌。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朝代

作者

社会身份

代表作品

东汉

曹操

魏国创立者

《龟虽寿》

东晋

陶渊明

彭泽县令

《归园田居》

唐朝

李白

李唐皇室宗亲

《望庐山瀑布》

唐朝

杜甫

唐代小吏

《闻官兵收河南河北》

宋代

无名氏

说书人

《大宋宣和遗事》

宋代

李清照

家庭女性

《易安词》

元朝

关汉卿

医生

《窦娥冤》

明朝

施耐庵

钱塘县尹

《水浒传》

明朝

罗贯中

商人作家

《三国演义》

材料二   ……(宋)从原来的诗和文,扩大到词、曲、小说,包括后来的南戏等,都是和市井有密切关系的。‥‥‥从过去的士族文人,扩大到了庶族文人,就是平民身份的文人,进而扩大到了市井文人。比如出现在明代的《三国演义》,实际诗由《三国志》演化而来,宋代许多人在市井说书,“说三分”,三国故事不断演化,后来就形成了《三国演义》这样的小说……文学不仅服务于上层,服务于士人,也服务于当时的市民和更广泛的社会大众。

——摘自邓小南《中国通史大师课》

(1)分析材料一二,指出宋以后文学新风貌的表现。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新风貌之成因。
2024-01-02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2024届高三11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宋时期我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出现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图书出版市场。中国人口在汉唐间未能超过6000万,而到北宋末年,在北宋、辽、西夏、大理等范围内总人口达到了1.4亿。人口增加带来了生存竞争压力,导致一部分人不得不通过读书、业儒,进而入仕以求改变困顿的家境。据统计,两宋科举取士正奏名和特奏名共12万多人。科举的直接参与者和接受教育者数量的剧增,培养出了一个数量庞大的读者群体。两宋时期国子监刻书计有9440卷。一些政府部门、地方学校也都刊刻了一些与科举有关的书籍和相当数量的经传史记、诗词歌赋等。通俗读物、童蒙读物、民间日用书籍等成为市民阶层所需要的文化产品。此外,医方、历书、占卜类书也是民间百姓喜闻乐见的书籍。当社会对图书的需求与图书生产联动协调时,宋代的图书市场便就此形成了。

——摘编自白金《人口、科举与宋代图书出版市场的形成》

材料二   1843年,英国伦敦会传教士麦都思在上海创办了墨海书馆,该书馆使用以牛为动力的机器印制图书,这是外国在中国设立的最早的近代出版印刷机构,也是中国近代第一家铅印出版机构,之后中国又出现了格致书室、美华书馆和广学会等20多家出版机构。1846年,清政府正式废除了禁教令。这一时期在中国出版的图书主要有《养心神诗》等传教小册子,《华英字典》《中葡字典》《拉丁—中文词汇》等工具书,还有大量有关西方学术、文化和科技的著作,如《东西史记和合》《大英国志》《代微积拾级》《几何原本》等。1851年由广州西关金利埠惠爱医院出版的《全体新论》是中国近代第一部系统地介绍西方人体解剖学的著作,对中国医学界影响很大。

——摘编自郑艳红《传教士与近代中国图书出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图书出版市场形成的原因及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晚清传教士在中国出版图书的背景及影响。
2023-08-30更新 | 185次组卷 | 5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四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据《渑水燕谈录·歌咏》中记载,宋人张芸叟“奉使大辽,宿幽州馆中,有题子瞻(即苏轼)《老人行》于壁者。闻范阳书肆亦刻子瞻诗数十篇,谓《大苏小集》”。这反映了北宋时期(     
A.各政权间文化认同趋近B.政权关系趋向和好
C.民族之间差异不复存在D.文化交融日益加强
2023-12-20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湘豫名校联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12月诊断考试(三)历史试题
5 . 宋人笔下涌现出诸多“好孩子”形象。比如,赵令赫“四岁受《孝经》,六岁通《论语》,七岁能为二韵诗。丧父,哀毁如成人”。周谔“生而秀颖,十岁如成人,十四入太学,力学勤苦”。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商业的繁荣B.科举制度的发展C.理学的影响D.儿童礼仪的培养
2023-12-15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熟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抽测(二)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诗经·豳风·七月》是中原地区最早记载葡萄的文章。《史记·大宛列传》清晰记录了在张骞通西域后,汉朝迅速把西域葡萄种类引入中原并开始种植栽培。到了北魏时期,皇城洛阳许多地方都种了葡萄。南北朝时期,新疆地区出产的葡萄在中原地区享有盛名。唐朝时引进了西域的马奶子葡萄,扩大了中原葡萄的种植规模。南方的葡萄种植技术在南宋时期已经非常成熟,南方还培育出了多种品种。元朝政府在太原等地开辟葡萄园,并就地酿制葡萄酒;元代三大农书中,鲁明善的《农桑衣食撮要》对葡萄的种植方法和生长环境等进行了十分详细的总结。清朝时期,哈密、部善等地都是葡萄的主要产区,品种有萨伊必、裕租木、奇石蜜食等。

材料二   元世祖十分重视农桑,使葡萄栽培与葡萄酒酿造有了很大发展。当时,除了河西与陇右地区大面积种植葡萄外,北方的山西、河南等地也是葡萄和葡萄酒的重要产地。政府非常重视葡萄产业,并积极组织建造葡萄园,集体酿造葡萄酒。在政策方面,元朝放宽了有关酿酒的法令,私人也可以酿制酒类。元代人民开始用蒸馏技术来提纯葡萄酒,利用蒸馏方法制作的葡萄酒酒味醉冽甘芳,其制法与现代水果蒸馏酒白兰地相同。在元代,葡萄酒常被元朝统治者用于宴请、赏赐外国和外族使节。饮用葡萄酒不再是王公贵族的专利,平民百姓也饮用葡萄酒。此外,元代葡萄酒文化逐渐融入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除了大量的葡萄酒诗外,在绘画、词曲中都有体现。

——以上材料均整理自玉珏《中国古代葡萄和葡萄酒的起源与传播》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葡萄种植与传播呈现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代葡萄酒业和葡萄酒文化得到很大发展的原因与意义。
7 . 以诗证史是史学研究重要方法之一、表中诗人诗句反映了唐宋时期民族关系(     
时期诗句出处
①“疆里虽重海,车书本一家。”温庭筠《送渤海王子归本国》
②“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③“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陆游《诉衷情》
④“歌酒长春不夜,金翠照罗绮,笑语盈盈。陆海人山辐,万国欢声。”曹组《声声慢》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8 . 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伴随着东晋南朝、唐中叶城市经济和商业的发展,虽然还有某些士大夫激于道德上的义愤,对“钱”这个怪物进行挞伐,但是,到了宋代这个时候,“钱”已经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力量,在社会上活跃起来了,人们对它的看法也已经大大地改观了。在某些人的心目中,“钱”具有强大的力量,连诗人的笔触也不得不承认:“有钱可使鬼,无钱鬼揶揄。”

——摘编自漆侠《宋代经济史》

材料二   维新派的领袖人物康有为针对国门洞开,西方列强经济渗透日益扩张,民族危机愈来愈深的严重现实,阐明重利是富国救亡的重要举措。如果继续因循守旧,“犹不讲求生财之道,承亟以实利之是尚,吾恐鱼无水死,国无财亡。”他还强调轻利之说压抑人性,扼杀人才,致使国家陷于困境。

——摘编自朱英《近代中国商人义利观的发展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人们对钱的看法改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的义利观并简析其产生的背景。
9 . 某学者指出,在宋代的文学观念上,随着文人价值思考的内转和“诗言志”传统诗教的瓦解,文人在诗文创作中抒发自身命运的感慨,以消解现实的苦忧;传统载道劝谏的文艺模式被抒情而发的文学气质所取代,使文学有了自己的思想和理论,并且带来了这个时代文学风气文学风格的变化。该学者意在强调当时(     
A.社会风气崇尚自由B.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
C.文学创作走向自觉D.程朱理学思想日渐衰落
2023-10-24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国庆中学2023届高三5月质检历史试题
10 . 比较法是厘清历史现象的重要方式。下面是唐、宋两代诗人的分布变化情况示意图,这一变化(     
   
A.主要受政治环境变迁的影响B.凸显出唐宋两代经济文化的演变
C.源于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兴起D.折射出宋代推崇重文轻武的政策
2023-12-14更新 | 103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鄄城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