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唐代的政治体制中,三省六部制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其在唐代政治发展当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三省六部制的中央集权制度为大唐盛世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并且在当时以及后世产生了深远持久的影响,三省六部在职权上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从运行机制来看,三省是命令传达的部门,六部则是执行机构,职能之间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相辅相成,一方面,保证了权力的高度集中,另一方面,对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温帅《唐代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及其影响》

材料二   宋朝的建立与统一,消除了晚唐、五代分裂割据的局面,社会经济得以正常发展,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水路交通的便捷,营业时间的不受限制等都为宋代城乡商业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发展条件,促使宋代大小城市及乡村镇市的商业空前繁荣,北宋都城东京开封的商业繁华情况,南宋初的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有很翔实的记载,北宋末画家张泽端所绘《清明上河图》,更是形象地描绘了北宋东京开封商业的热闹场面。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中古时代五代辽宋夏金时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三省六部制在当时和后世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 . 辛弃疾认为, “夫会子之所以轻者,良以印造之数多而行使之地不广”;宋孝宗在总结会子发行的经验时也说: “大凡行用会子,少则重,多则轻。”这说明当时(     
A.已经关注通货膨胀问题B.认为应该增加纸币发行
C.更看重金属货币的流通D.主张政府推广使用纸币
2024-01-28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两宋时期经济较前代有明显的发展变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玉米、甘薯的推广种植             ②南方普及稻麦复种制             ③主要的产粮区在苏湖
④流行彩绘陶瓷釉里红             ⑤官方设榷场互市贸易
A.①②③B.①②⑤C.②③⑤D.②④⑤
2024-01-27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大宋王朝虽军事力量不振,但社会经济高度发达,学术文化成就突出,下面列举的历史现象能够提供佐证的是(       
A.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三大发明基本成熟B.《授时历》在当时世界处于领先地位
C.海外贸易繁荣,外贸税成为国库重要财源D.早期的白话小说——话本,非常盛行
2024-01-27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民族政权相关制度建设
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台谏并行;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
契丹实行南、北面官制度
西夏基本模仿北宋,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
女真沿袭唐宋制度,同时推行猛安谋克制度
蒙古在地方实行②

材料二   宋之际,部曲奴婢劳动制解体,部曲奴婢等贱民身份大量改变,这使得中古良贱身份制度也无法继续下去了。唐代及其以前,天子只能和世家大族分享权力,世家大族甚至可以罢黜天子。而宋代时,世家大族衰落,政治权力全归天子所有,天子地位得到巩固,可以随意支配官员。唐代文化以接受外来文化为主,其文化精神及动态是复杂而进取的,入宋以后,佛、道、儒等诸家思想已趋融合,渐成一统之局,遂有民族本位文化的理学的产生,宋以后的文化精神及动态趋向单纯与收敛。

——摘编自李华瑞《“唐宋变革”论与唐宋之际的变革》


(1)结合所学知识,填充材料一表格中①、②的内容,并根据表格内容拟定一个主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社会变革的表现。
2024-01-23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登科录》记载了进士中榜的情况。在601名进士中,平民家庭出身的有417人,官僚家庭出身的有184人。这反映了当时(     
A.门阀制度仍盛行B.官僚多出身于世家大族
C.社会阶层的流动D.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2024-01-23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唐宋时代,同业商人组织,叫做“行”,而“行”这个词,同时又指同业商店的街区而言。相同工种的作坊、工匠,组成为一“行”。到宋代,“行”的数目由隋唐的120行发展到440行。这一变化说明(     
A.政府管理更加严格B.商业垄断日益明显
C.劳作方式发生变化D.社会分工不断细密
8 . 从唐代中期到宋代末期,江西、福建、广东交界处的大片山区,曾经接受过五次大规模的外来移民,分别是安史之乱后、唐末五代宋初、两宋和平时期、两宋之际、宋元之际。这些移民与本土人混合后,福建汀州等地士人群体“风声气习颇类中州”。这反映了(     
A.移民促进当地经济发展B.士人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
C.人口迁移推动文化认同D.南方山区与中原习俗趋同
2024-01-19更新 | 160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南宋时期,起源于福建莆田的妈祖信仰,主要由泉州地方长官和市舶司官员自发定期举行祭祀活动。进入元代后,妈祖祭祀被列入国家祭典,甚至邀请外国使者、商人观礼,规模空前。促成妈祖祭祀国家化的重要因素是(     
A.中外广大信众的推动B.统一意识形态的需要
C.重农抑商政策的废弃D.漕粮海运航线的开辟
2024-01-19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协作体2024届高三上学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唐代火药配方中硫、硝的含量相同;至宋代,《武经总要》中硫、硝比例则为1:2或1:3,并增加了许多辅助性配料,以起到燃烧、爆炸、放毒和制造烟雾等作用。这表明宋代(       
A.火药在军事上已广泛运用B.科技发展具有继承性与创新性
C.政府更加重视科技的发展D.火药制作工艺居世界领先地位
2024-01-18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