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区域经济重心的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对国家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唐、北宋南北方人口分布表

朝代南方北方
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比例
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
唐朝392041542.3%514852956.8%
北宋1124076062.9%662429637.1%

——摘引自宁可《中国经济发展史》

材料二   品官的非世袭性,使这一阶层的成员构成变动不居,其与平民之间并无不可逾越的鸿沟。普通人户通过科举、军功及买官买爵,可以成为品官之家。有学者统计,在《宋史》列传所载1533人中,布衣出身的文臣武将占55.12%,部分乡村上户充任各级政府吏职后,成为形势户,也进入官吏阶层。可见,官吏与平民两个阶层之间的界限并不清晰,其成员往往出现部分的交错与重合。

——摘引自王家范等《大学中国史》

材料三   北宋后期,科举考试采取南北分卷的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分别考试,单独录取以维持南北地区间取士人数之大体均衡。

明朝宣德年间,科举考试正式实行南北分卷录取制度:应天及苏、松诸府,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归入南卷;顺天、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归入北卷。一些文化较落后、士子登第困难的地区归入中卷。每录取百人,南卷取55人,北卷取35人,中卷取10人。

——根据《明史·选举志二》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到北宋南北方人口分布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代社会的新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考试采用南北分卷做法的原因,并谈谈你对该做法的认识。
2022-06-27更新 | 21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丰城市第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日新班)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区域经济重心的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对国家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唐、北宋南北方人口分布表

朝代南方北方
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比例
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
唐朝392041543.2%514852956.8%
北宋1124076062.9%662429637.1%

——摘引自宁可《中国经济发展史》

材料二:品官的非世袭性,使这一阶层的成员构成变动不居,其与平民之间并无不可逾越的鸿沟。普通人通过科举、军功及买官买爵,可以成为品官之家。有学者统计,在《宋史》列传所载1533人中,布衣出身的文臣武将占55.12%.部分乡村上户充任各级政府吏职后,成为形势户,也进入官吏阶层。可见,官吏与平民两个阶层之间的界限并不清晰,其成员往往出现部分的交错与重合。

——摘引自王家范等《大学中国史》

材料三:北宋后期,科举考试采取南北分卷的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分别考试,单独录取以维持南北地区间取士人数之大体均衡。

明朝宣德年间,科举考试正式实行南北分卷录取制度:应天及苏、松诸府,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归入南卷;顺天、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归入北卷。一些文化较落后、士子登第困难的地区归入中卷。每录取百人,南卷取55人,北卷取35人,中卷取10人。

——根据《明史•选举志二》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到北宋南北方人口分布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此种变动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代社会的新变化。
(3)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三中科举考试采用南北分卷做法的原因,并谈谈你对该做法的认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广州自汉唐以来一直是中国最大的外贸海港,宋立国后率先在此设置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稍后不久,又在两浙路置司;咸平二年,则于杭州、明州各置市舶司,泉州市舶司迟至元裕二年设立。宋人赵汝适在泉州亲自“询诸贾胡,俾列其国名”,在其《诸蕃志》中列出了与宋代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名称超过了六十个。元丰年间,宋政府为保障入港商船的安全及防备走私,开始执行“望舶之制”,专门在广州、泉州等港设置了望检司。两宋海外贸易的规模之大,在市舶司净利收入中可略见一斑。宋初59万缗,治平63万,元祐末41万,徽宗时110万,绍兴年间更高达200万。宋代海外贸易的范围自西太平洋到印度洋、波斯湾,确为汉唐所未有。作为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海上贸易国家,它借助海外贸易这一个充满巨大经济利益的平台,吸引着国内外的经济要素不断进入近海区域,参与到近海市场的经济活动之中,从而为近海市场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摘编自廖伊婕《宋代近海市场研究》

材料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特别是19世纪70年代,中国进出口贸易有了较大增长。从1877年开始,中国对外贸易经常性国际收支由顺差转为逆差。19782001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6.5%。20世纪80年代,我国对外贸易呈现总体逆差,逆差累计额达381亿美元;90年代(除93年外)基本为顺差,顺差额为486.5亿美元。90年代到我国入世前,我国对225个税率下调,减少和取消配额和进口限制等非关税壁垒,以及实行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等制度,在出口方面实行出口退税制度,确立了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以及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为我国成为国际贸易大国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孙玉琴等《中国对外开放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海外贸易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