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桑叶是养蚕的饲料,木棉、苎麻则是衣料作物,这几种作物都和纺织业有关。种植这些作物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宋朝对推广这些经济作物十分重视,诏令地方官劝谕百姓种植,并以种桑的成效作为考核官员政绩的重要依据。乾道元年(1165年)正月,南宋政府制定出了具体的考核标准:“令、丞植桑三万株至六万株,守、倅部内植二十万株以上,并论赏有差。”此外,为了消除人们因种桑而增高户等的顾虑,国家对百姓种植桑柘等给予免增赋税的优待。乾德四年(966年),宋太祖强调:“百姓有能广植桑枣、开荒田者,并令只纳旧租。”这些措施旨在解除人民因种桑柘而增户等的忧虑,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地方官员在境内劝农时,不仅声明朝廷的政策,并对农民种桑给出具体的技术指导。

——摘编自周方高、宋惠聪《略论宋代的农业技术推广》

材料二   宋代人口的增长十分迅速,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农户垦荒热情高涨,使农田面积大大增加;而农田水利的兴修,尤其是宋统治者在兴修水利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理性认识,则为农业经济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当时的农业经济十分繁荣,一方面是粮食产量的大幅度提高,开始出现所谓的“商品粮”;另一方面则是由乡村副业转化而来的专业化生产迅速崛起,某些地区的农民甚至专事满足市场需求的专业化生产。

——摘编自徐红《试析宋代农业经济繁荣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推广农业经济作物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代农业发展的特征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024-02-01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第三十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直到唐前期,粟仍然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其次是麦。……从唐中叶起,由于北人南迁……以及耕作技术的进步等,水稻在全国粮食生产中开始占了首位,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益州号称“州之瑰宝”,和扬州地区并称为“扬一益二”,居全国首位。

——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宋朝的商品经济非常繁荣。新兴经济作物茶叶、甘蔗之类绝大部分进入市场。市场形成城市、镇市、草市三级金字塔型结构。在地方贸易网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江南、西北等几个较大的区域市场。海外贸易规模超出唐朝,朝廷在南方沿海港口设立了多处市舶司。民间开始出现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三  在宋代两浙地区,农村市场快速发育和成长,广大农民越来越多地卷入到市场活动之中。在两浙地区,到北宋中期,镇作为农村经济中心地位的意义已基本确立。南宋时期,不少镇的市场发展水平不仅赶上,甚至超过了所在县城。

——摘编自陈国灿《宋代两浙路的市镇与农村市场》

材料四  西汉中叶,中国商人渡海到达印度半岛,购置当地奇珍。到了唐代,海外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广州设置了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市舶司。宋代是我国海外贸易大发展的时期。当时同中国发生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多达数十个,进口货物在4000种以上,宋王朝在海外贸易方面的收入不断增加。宋高宗绍兴初年,海外贸易收入占当时全部收入的1/20。宋代及以后,海路已经取代陆路而成为中外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

——摘编自王嘉《两宋海外贸易发展的社会基础》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主要粮食生产的重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朝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指出宋代两浙地区出现的经济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4)根据材料四,概括宋代海外贸易的特点。
2022-12-13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统一全国以后,农业生产开始恢复,到玄宗开元年间(713~741年)发展到高峰农业生产的发展使粮价越来越便宜。开元十三年(725年),“东都斗米十五钱,青(州)、齐(州)五钱,栗三钱”。此后直到天宝末年,物价长期稳定。随着农业的恢复和发展,唐前期的户口数逐渐上升。唐高祖武德年间,全国有户200余万,贞观初年增加到300万。神龙元年(705年)全国有户615万多,人口3714万。天宝十四年(755年),全国户数增至891万多,人口5291万多。这一数字是唐代人口统计数的最高值。经过劳动人民一百多年的艰苦奋斗,耕地面积也大幅度增加,据估计,天宝时实有耕地面积约在800万顷至850万顷之间,略高于西汉时的最高垦田面积。

——摘编自陈秀平、欧阳庆芳《隋唐时期农业立法及农业发展状况浅析》

材料二 宋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土地的开垦,宋太祖到宋真宗之间约40年的时间里,新垦土地增长了1倍,达到了约3498万公顷。“土狭人稠,田无不耕”“虽晓确之地,耕耨殆尽”。宋代法律对土地的保护日趋完善规定:“满五年,田主无自陈者,给佃者为永业。”土地的大量开垦和土地权属的确定,为农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北宋神宗时期的王安石变法颁行了《农田水利法》,鼓励百姓开垦土地、兴修水利,修复了一些汉唐以来所废弃的陂塘、堤堰、沟渔,农田产量大大提高,农业经济一度繁盛。宋代农耕技术的提高和农具的改进也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农业发展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倾向和人口的增长。

——摘编自杨楚昕《宋代农业经济繁荣的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促进唐宋农业发展的共同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农业发展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农业在中国古代的社会地位。
4 . [古代江南地区的开发]

材料一西汉时,江南地区还处于地广人稀、农业落后的状况。但到东汉时期,江南地区农业生产得到较快发展。水稻亩产量从西汉时期的四石升至东汉时期的约六石。据考古资料显示,湖南、江西等地出土了大量东汉时期的陶罐、陶仓等物品。江南郡县明显增多,垦田多辟,耕地面积扩大。广大农民辛勤耕作、农业劳动力资源增加、汉越民族交融和共同开发、相对较好的自然条件以及铁农具广泛使用,成为此时江南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虽然东汉时期江南农业发展水平仍远低于北方,但还是为后来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作了一定的准备。

——摘编自夏时华《东汉时期江南农业发展若干原因探述》

材料二北宋立国后,太祖、太宗及其继承者通过强化地方官员劝农督导职责、推广优良品种废除苛捐杂税等措施重点发展东南经济,这促使当地农业飞速发展。随着麦、粟等旱地作物在南方的推广,东南“专种粳稻”的种植制度得以改变,农作物种植范围得到扩大。东南地区农民利用平原、丘陵山区的各种不同地理条件,开辟出经济作物的专业经营区域。因东南地区民田十之八九种稻,水稻产量大幅度提高,从而使水稻的总产量超过了粟、麦而跃居全国首位。

——摘编自叶依能《宋代东南地区的农业生产与农业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汉江南农业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东汉相比,宋代南方农业发展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北宋以来,农村就已经面临着人口增加、土地兼并、商业发展等较为现实的问题。而至南宋之时,这种社会矛盾有愈演愈烈之势。人口的增加导致农村耕地不足;土地兼并使得农村财富集中;商业的快速发展,亦会促使物价的变动。……为了缓解这种冲突,农村中的富家在经济上担有较大的责任,而对于较为贫穷的农户,政府对于其给予较多的经济保障。举例而言,租佃制度中,佃户掌握人格上的自主,并且可以通过财富的积累改变自己佃户的身份。政府与富家亦有兴建水利建设之举,以促成农业经营生产。为了改善这种贫富差距过大的现状,其亦通过临时性的救济、长时期的义庄等缓解这种矛盾。

——摘编自梁庚尧《南宋的农村经济》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小农经济经历了极其深刻和复杂曲折的变迁过程;洋纱洋布的大量进口使农村土纱纺织日渐减少,并最终为洋纱所替代,传统小农逐渐成为世界市场的消费者和原料的提供者。同时,出现“富户不为商贾,有余资则占田招客户耕种”的现象;大量破产的失业小农开始离开土地,要不然进城务工或谋生,要不然闯关东、走西口、移民海外,再或者当兵、乞讨,当流氓、土匪等。在太平天国起义等农民斗争的冲击下,农村原有的社会秩序被打乱,地主为了招徕佃户实行减租的政策或者实行永佃制,这在客观上也弱化了佃户与地主的关系。

——摘编自任保平、朱子凝《近代以来中国小农经济的制度变迁与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宋农村经济的状况及政府对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小农经济变迁的表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