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代商业的发展尤为显著,出现了许多与前朝相比不同的特点。北宋的统一,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商业也取得了一席之地, 社会环境决定社会意识,在统治者内部, “重农抑商”这个传统现念,有了一定的转变,在“重商”与“抑商”之间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意见,但总的趋势是越来越重视商业的地位,更多的人为商人说话,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在宋代有一个新的变化。

——摘编自邓晓影《宋代商业发展与商人地位的提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材料中的观点,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运用相关史实予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唐宋时期,江南一带稻麦复种范围不断扩大,面食种类不断增加,包子、馒头、千层饼等已出入寻常百姓家,从而出现“饮食混乱,无南北之分”的现象。这反映了(     
A.南北经济交往密切B.经济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C.饮食文化日益丰富D.耕作技术不断提高
2023-05-11更新 | 126次组卷 | 26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宋朝时,江南地区开始出现稻麦两熟制,但租佃契约仍按原先每年秋熟收租旧例,佃户只在秋收稻米中按规定额缴租,而所种之麦并不征租,全部归佃户所有。宋朝的这一收租做法
A.使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B.有利于稻麦两熟制的推广
C.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均衡D.推动了农产品商品化进程
2022-01-12更新 | 559次组卷 | 12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高新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4 . 北宋赵抃在《成都古今集记》明确记载“成都十二月市”:“正月灯市,二月花市,三月蚕市,四月锦市,五月扇市,六月香市,七月七宝市,八月桂市,九月药市,十月酒市,十一月梅市,十二月桃符市。”由此可以推知,北宋时成都
A.城市规划打破坊市界限B.重农抑商政策已经被放弃
C.农业及手工业高度发展D.生产领域呈现专业化态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北宋时,私营作坊使用雇佣工匠,雇值多少因不同时期、不同部门而异;官营作坊役使的工匠,有从军队调来仍隶名军籍的军匠,也有从民间雇佣来的雇匠,即使是列入匠籍的工匠,也可从政府领取一定的“雇值”。这从本质上说明北宋时期(   )
A.工匠制度仍然存在B.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C.经济政策不断调整D.劳动力商品化趋势明显
6 . 宋人林之奇在《墨染丝》中写道:“缫丝自喜如霜白,输入官家吏嫌黑”,“墨丝归织家人衣,别买输官吏嗔迟”。此诗描写的是
A.官营丝织业垄断市场B.民营丝织技术落后
C.家庭手工业者的遭遇D.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
A.政府的大力推广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
C.商品经济的发展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
2019-01-30更新 | 2608次组卷 | 84卷引用: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重点班)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但1678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   
A.注重作物品种选择B.需要政府合理作为
C.重视农田生态保护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
2019-01-30更新 | 2444次组卷 | 37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丹凤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