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下表是反映宋辽榷场贸易情况的两则史料。据此可以得出(   
辽方史料辽圣宗时的北院大王耶律实鲁“以俸羊多阙,部人贫乏,请以羸老之羊及皮毛易南中之绢,上下为便”
宋方史料榷场使北宋“岁获四十余万”,“盖祖宗朝赐予之费,皆出于榷场岁得之息,取之于虏而复以予虏,中国初无毫发损也”

A.榷场贸易符合双方意愿B.政权并立阻碍社会发展
C.辽国积极吸纳中原文化D.政治统一促进经济交流
2023-02-14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艺卓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南宋礼部贡院(科考场所)周边,有大量的书市,刻板作坊,还充斥着酒楼饭馆和茶肆。每逢科考,成千上万的举子在此云集。这说明(     
A.城市经济功能显著B.科举录取人数众多
C.知识分子地位提高D.市民注重文化素质
2023-02-09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宋代以前,城市中的非农业人口没有单独列为户籍,城乡人口的划分在户籍上没有多大的差别。宋代,“坊郭户”(城市民户)作为法定户名出现,政府将其单独列籍定等,不仅包括居住在州府城、县城和镇、市的人户,也包括居住在州县城外新的城市居民区草市的人户。这一转变从侧面说明宋代(     
A.城乡经济的差距日益扩大B.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C.重视维护市场秩序的规范D.商业税收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代史学家陈邦瞻认为中国历史出现了三次历史大转变。从远古至战国时代是第一次大转变,由汉代至唐代是第二次大转变,从唐代至宋三次大转变。三次大转变开启了此后中国历史发展的新路向,政治制度、经济政策、思想变迁、风尚习俗等内容进行新旧交替,成为中国历史巨大的改革时期。

——摘编自郭学信《唐宋变革观的研究和审视》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请选择-次历史大转变,谈谈你对这次大转变的认识。(要求:史实明确,表达清晰,逻辑合理)。
5 . 在宋代,弋阳区满山遍开的海棠花多的可当柴烧,而“京师江淮尤竞植之,每一价不下数十金;在闽广每支价值数文的茉莉花运至宋都临安后平均每枝价值200文。这表明在宋代(     
A.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B.商业发展存在地域差异
C.花卉鉴赏存在地域差异D.经济作物的种植较广泛
6 . 宋代城市生活丰富多彩,北宋末年时的开封市共有6个瓦子(城市综合娱乐场),下图是《清明上河图》中一个“说书”场景。这主要反映了
A.宋代民众生活水平高B.宋代民众热衷娱乐生活
C.宋代民众已不务正业D.宋代城市商品经济繁荣
7 . 下图所示为某校活动课上,研究性学习小组成员所展示的两则史料,这两则史料
A.可证明宋代海外贸易兴盛B.是指南针用于航海的证据
C.较之官方正史可信度较低D.均为研究宋史的二手材料
2022-03-06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谚语是指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南宋末年流行这样一句谚语:“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据此可知,在当时
A.中国人的饮食文化丰富多彩B.茶叶是人们生活必需品
C.商业发展促使饮食习惯趋同D.稻米开始成为主要食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宋以前,社会救助以乡村地区的赈灾救荒为重点。宋代,政府下令设置广惠仓,用以救助“在城老幼贫乏不能自存者”,并逐渐形成了城市化官方救助体系。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宋代
A.自然灾害严重B.城市经济繁荣
C.边疆战事频繁D.儒家思想复兴
10 . 两宋时期,积极开展海外贸易,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的重要财源。两宋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不包括
A.对外陆路联系遭到阻隔B.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C.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D.政府的财政开支浩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