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太宗雍熙年间对海外贸易征税的措施是“大抵海舶至,十先征其一”。……宋代市舶征税的基本标准就是粗色和细色。细色是名贵香料、宝石等奢侈品,粗色是纺织品、木材、药材、食品等价格较为低廉的日用品。……宋元时期是对舶货进行物抽分,如日用品、选购品、特殊品和奢侈品等;并按照货物的数量按比例抽分,如宋太宗雍熙年间市舶征税的标准是“十先征其一”,“岁约获五十余万斤条株颗”。

——摘编自贾洁蕊《中国古代市舶征税向海关税的变迁及其财政意义》

材料二   明王朝所处之14世纪至17世纪,正是世界面貌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隆庆帝即位后,他接受了“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的教训,“隆庆改元(1567),福建巡抚都御使涂泽民请开海禁,准贩东西二洋。”……与此相适应,向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征税的制度渐趋完善。

据《东西洋考·饷税考》记载,当时的税收种类有:(一)引税。海商出海贸易,首先要到督饷馆领取文引,这就要交纳引税,实际上就是许可证税。这种税出自船主。起初每引税银3两,后来将原额提高一倍。(二)水饷。这是一种船税,按船的大小向船商征收。往贩西洋的船只宽16尺以上者,征银5两。这实际上是征收的一种出口税。(三)陆饷。这实际上是商品进口税。商船回港后,按船上货物多少计值征税,“以货多寡,计值征输。”例如,万历十七年(1589)每百斤胡椒征银25分。

——摘编自晁中辰《明代海关税制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从宋元到明朝市舶征税向海关税变迁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化的原因。
2022-11-03更新 | 177次组卷 | 4卷引用:黄金卷01-【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
2 . 北宋最大的三个外贸港口是杭州、明州(宁波)与广州。南宋时期,泉州的贸易额已超越广州,成为全国第一大港,杭州的重要性有所下降,明州大幅超越杭州,广州仍维持重要地位。上述变化(     
A.改变了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B.适应了区域对外贸易的需要
C.反映了北方经济的不断衰退D.体现出南方城乡差距的缩小
2022-10-08更新 | 25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高考河北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中国古代中原王朝是立足于东亚的农业大国,汉唐农业帝国的立国态势是“头枕三河、面向西北(草原)”,但是到了宋代、特别是南宋,其立国态势一变而为“头枕东南,面向海洋”。宋代的这一变化基于(     
A.中央集权的发展B.农耕经济的式微
C.海外贸易的兴起D.民族政权的对峙
2022-09-30更新 | 315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01因果关系类选择题-高考历史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
4 . 宋代,一些大城市出现了坊、巷互称及以巷代坊的新面貌,如《梦粱录》中记载南宋临安:“吴山坊,即吴山井巷。……市南坊,即巾子巷”,“富乐坊,俗呼卖马巷”。这说明,宋代(     
A.城乡经济互补性得到加强B.城市管理缺乏统一标准
C.人口增长促进了城市发展D.城市社会生活空间开放
5 . 宋代,"城镇居民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坊郭户。坊郭户是以财产标准区分为主客户的。坊郭客户以上无片瓦为其特征。……坊郭主户包括经营大小商铺的坐贾、手工业作坊、各种服务业行业中有产业的民户。”这可以用来说明宋代(     
A.雇佣关系改变了社会的发展方向B.工商业市镇取代了政治型城镇
C.商品经济发展助推社会结构变化D.工商业者社会地位得到了提升
6 . 北宋之初,“衮冕缀饰不用珠玉,盖存简俭之风”;到了北宋中后期,“在京及诸道州府臣僚士庶之家,多用锦背及遍地密花透背段等制造衣服”“庶民之家,必农重锦、厚绫、罗觳之衣,名状百出,弗可胜穷”。这一变化反映了(     
A.理学影响了人们社会生活B.商品经济发展影响社会风气
C.市民文化冲破了礼制束缚D.百姓生活状况有了较大改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如表为西夏流通货币统计情况。这体现出(     
             类型主要代表
西夏
发行
汉文货币元德通宝
西夏文货币贞观宝钱
北宋货币祥符元宝、通宝
A.西夏的货币体系混乱不堪B.宋夏和平推动两地的经济发展
C.中原与西夏地区交往密切D.宋夏贸易中西夏居于优势地位
8 . 如表所示为北宋货币铸额数据。对如表解读合理的是,北宋时期(     
时间年数年均铸额(万贯)该时期铸额(万贯)累计(万贯)
开宝九年—太平兴国七年(976—982年)774949
太平兴国八年—至道二年(983—996年)1430420469
至道三年—咸平二年(997—999年)380240709
咸平三年—大中祥符八年(1000—1015年)1612520002709
大中祥符八年—庆历八年(1015—1048年)3310033006009
皇佑元年—熙宁六年(1049—1073年)25160400010009
熙宁七年—元丰八年(1074—1085年)12450540015409
元祐元年—宣和七年(1086—1125年)392801092026329
A.铸币量每年持续上升B.南方铜矿大规模开发
C.国家的力量逐渐强盛D.商品经济有较大发展
2022-08-26更新 | 106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02
9 . 宋朝海外贸易中,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丝织品、瓷器、漆器、铁器等,输入的商品以香料、犀角、象牙、珊瑚、珍珠等为大宗。政府每年从海上进口贸易中获利颇丰。这表明,在宋朝(       
A.进口商品成为基本生产资料B.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C.外贸成为国家税收主要来源D.手工业生产较为发达
2022-06-16更新 | 14069次组卷 | 112卷引用:三年(2021-2023)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2古代中国的经济
10 . 汉朝人把蹴鞠视为“治国习武”之道在军队中广泛展开,对抗的激烈性也深受贵族和普通民众的喜爱。到了宋代鞠的制作技术出现了较大革新,球体变轻,在踢法上也改用花式踢法,没有太多身体接触和对抗,运动负荷小且无危险,因而蹴鞠运动成为宋代最流行的运动,甚至还成为了女子的体育运动首选项目。这一变化表明(       
A.民众尚武风气衰减B.市民娱乐丰富多彩
C.女性社会地位提高D.强身观念深入人心
2022-05-27更新 | 676次组卷 | 7卷引用:2023年全国甲卷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