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最先在中国培植、采摘、饮用、售卖,其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业内流行茶“兴于唐、盛于宋”的说法。与唐代相比,宋代政府重视茶叶贸易,形成了东南七路产地市场,以汴京为中心的北方销地市场,川峡四路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产销地市场,以永兴、秦凤、熙河为中心的西北诸路及西夏、吐蕃地区销地市场。这些市场不但层次更分明,而且市场容量更大、茶商人数更多,出现了一批包买商和茶商自有的茶园。茶商资本空前膨胀,茶行组织也首次出现。唐代税茶最高年收入为80万贯,到了宋高宗(11271162年在位)末年财政总收入为5940余万贯,茶利就占了财政总收入的4.6%;宋孝宗(11631189年在位)时财政收入增加到6530余万贯,茶利占7.2%。

——摘编自陶德臣《论茶“盛于宋”的意蕴》

材料二   美国的殖民活动、中美茶叶贸易使得美国形成与中国不同的茶文化。他们把来自中国等地的茶叶改造成袋茶和瓶茶,使饮茶更为快捷方便,饮茶习惯方式在欧洲移民的后代、拉美裔人、非裔人、亚裔人、原住民中形式多样,民众普遍爱喝冰茶,饮用时加入方糖、柠檬或蜂蜜、甜果酒,甜而酸香,开胃爽口。冰茶几乎占据美国80%的市场,而且行销加拿大等国。

——摘编自黄剑、涂雨晨《论美国茶史及美国茶文化特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茶叶贸易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茶文化的特点,并综合材料分析茶文化在世界传播的重要意义。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除皇室、大地主和大商人等社会上层的奢侈消费水平有所提高外,普通中小地主和商人等社会中间阶层也广泛参与到奢侈消费之中。与前代奢侈消费品多由宫廷或庄园内部自己生产的状况相比,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坊市制崩溃,城市里所有的通衢小巷都成了市场,而且夜市不禁,就连汴梁城庄严肃穆的御街,也变得熙熙攘攘,喧闹嘈杂。北宋都城汴梁的饮食市场以整洁的环境和优质的服务为奢侈消费者提供了广阔的消费空间。奢侈消费风靡宋代,使当时社会存在着严重的道德和精神危机,统治者也为此深感忧虑,曾采取过措施进行制止。但是禁令是无济于事的,只要社会经济,特别是商品经济在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人们追求享受和奢侈的风气就不会停止。

——摘编自柴勇《从宋代奢侈消费新特征看中国古代消费制度的转变》

材料二   英国从14世纪开始多次制定禁奢法,通过禁奢法来规范服装和食物的消费,保持社会等级秩序。但是,近代早期随着国内市场的统一和世界市场的开发,来自国内和海外市场的商品极大地丰富了消费品的种类。到17世纪,奢侈消费向全社会扩散,特别是诸多奢侈商品实现了大众化,推动了大众消费的形成。服装的国际化潮流也已出现,伊丽莎白女王时代的人就抱怨说,仆人的外套由精致呢绒做成,长筒袜由佛兰德斯染料染色。威廉·哈里森在《英格兰概览》中怀念那个英国人在海外以其呢绒闻名、在国内自我满足于穿简单羊绒的时代,但他也承认这样的岁月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摘编自李新宽《试论近代早期英国奢侈消费的下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奢侈消费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与近代英国奢侈消费发展的共同点及产生的共同影响。
2023-07-29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豪洋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州县城市的空前繁荣和众多商业市镇的兴起。江南各级州县城市中的高收入群体所消费的除了日常生活用品,还包括各种奢侈品;城市的一般工商业者的消费一般以基本生活用品为主,对奢侈品的需求量不大。从江南地区不同类型城市的居民消费特点来看,政治型城市对奢侈品的需求量相对较大,综合型和经济型城市对各种物品的需求都相当旺盛,港口型城市的消费品还包括相当数量的海外舶货。

——摘编自陈国灿《宋代江南城镇的物资供应与消费》

材料二   明清江南消费行为的两个极端:一头是处在贫困线上下,多数劳动者以及部分贫寒的士民消费严重不足;另一头是穷奢极欲,消费过限,造成了种种不正常、不合理、不道德的经济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病态。其中奢侈性高消费行为尤其突出,由于它是以奢侈品消费为大宗,手工业生产者奉行质量竞争,这无益于经济结构的突破。奢侈性消费又污染了社会主体力量的心理素质,在他们中间无法造就出一代社会变革者。更为严重的是,在政治一体化的传统社会结构中,政治力量强有力地统治着经济。所有奢侈性的高消费无不靠政治力量的支撑,更刺激了富有者攫取政治权力,从而巩固了传统的政治结构,使经济难以获得相对独立的发展。因此,奢侈性的高消费,导致商品经济的虚假繁荣。

——摘编自王家范《明清江南消费性质与消费效果解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江南州县城市和市镇消费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江南消费出现的新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现象产生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商品交换的繁荣和百业兴旺,宋朝官府为了便于管理、征收货币税和实物,于是将大小商户按同行归口组织起来,当时称为“行”、“团”。此时的工商业团行不是工商业者为维护自身利益,在与封建势力的斗争中自发组织起来的团体,而是封建官府为了便于对工商业者进行科索、派役乃至掠夺,强制工商业者参加,主要为官府服务的组织形式…….宋代行会也是一种垄断性组织,如不是本行中人,即不得在当地营业。会员间在工商业上发生纠纷时,须交由行会仲裁,仲裁结果具有强制性。

——摘编自刘营《宋代行会初探》

材料二   中世纪以来,西欧城市中的各行手工业者为了维护本身的利益,应对外界的压迫。威胁及各种不利因素斗争,有必要结成一种团体。如在意大利的佩鲁贾市,当警钟响起时行会成员应立即放下手中工作,在执事率领下,成战斗队形在指定地点集中,准备战斗。同时,行会逐渐形成完整的组织系统,由全行大会选举行长及其他执事人员,讨论并决定重大问题,并决定对一些违犯行规者的处分。在市政管理上,行会往往负有某种义务,通过它组织市民进行选举,征取税款,建立城市武装等。为保护其成员的经济利益,某些方面虽有一定的保守性,如等级颇严,要求均等,反对竞争,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行会为工商业者在封建社会中的立足与发展,起到了相当积极且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

——摘自杨师群《宋代城镇工商阶层述论——与西欧中世纪城市市民的比较研究》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行会组织出现的原因,并指出这一时期行会基本职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世纪西欧行会组织的特点,简析其影响。
2023-04-18更新 | 108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协同体七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5 . 城市既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又是经济发展的产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 分)

材料一   开封是北宋首都,亦称“东京",或“汴京"。它位于大运河与黄河的交接处,是自隋唐以来,南中国漕粮支援京师大兴和长安的战略要地。918年后,它成为五代的首都。后周将它扩克,建设了第二重城墙。由于开封处于十里平川的黄河谷地平地,无险可守,因而需要建立多重强大的城墙以为防中之用。因此它拥有大高墙和深壕。

然而,开封的皇城内亦是商肆和娱乐场所林立。有医者街、御街、曲院街等主要商业,由奢侈品到日常用品集中的主要商业区(如珠宝、金银铺、杂货铺),以及六个瓦子区。皇城内汴河上的州桥一带更是全市最大的夜市。

——摘编自薛凤旋《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材料二   欧洲在新大陆重建自己的城市。布宜诺斯艾利斯(现南关阿根廷城市)建于1580年,土人或怀敌意,或者不见踪形(这一情况之严重性不亚于前者),居民不得不自己种地打粮食。有人在这些土地上建造房舍,断来一个杂货商,又出现一家客店,医生和律师便在那里安身,随着需要的产生,铁匠和别的手艺人相继而来。他们应该根据城市的需要建立相应规模的农村。城市一旦建立,多样化的种植业便在四郊迅速发展,提供丰富的食物。

——摘编自[法]费尔南.布罗代尔《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开封成为北宋都城的原因和开封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布宜诺斯艾利斯城市建立的背景,概括作者对于新大陆城乡之间关系的观点。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市舶司(使)是唐、宋、元、明时期在对外贸易港口设立的办事机构。唐代采取鼓励海上贸易的政策,对蕃商优礼相待,“常加存问”,对输入的蕃货“不得重加率税”,十分注意政治影响。宋代市舶司基本沿袭唐制,但较唐代略为完善,其管理职能较近代海关更广。元代仍沿用唐宋旧制,但管理制度更为周密,制定并完善了包括市舶原则、征收关税、市舶刑罚以及从事官营海外贸易等一系列制度。明朝初期,朝廷把发展海外贸易限制在贡舶范围内,对海外诸国朝贡的货物不予征税。随“贡品”带来的贸易货物实行高价收买的“给价收买”制度,这对财政产生了不利影响。明武宗正德年间,朝廷实行抽分制;到隆庆时期,已默允私人下海贸易,海外贸易兴旺。

——摘编自关镜石《市舶原则与关税制度》

材料二   五口通商后,清政府在各口岸设立贸易管理官员。但因海关官员经常勾结外商贪污受贿及对近代外贸知识和税务知识的缺乏,海关税收制度混乱不堪。在太平天国起义的冲击下,上海海关关税一度出现英、美、法三国领事“越俎代庖”自征自税的局面。英国驻上海领事阿礼国主张建立新海关制度,由“警醒”的“外国分子和中国官员联合起来”共同管理海关。1854年,英、美、法三国与清政府签订《上海海关组织协定》,由三国领事馆各出一名人员联合组成关税管理委员会,共同管理海关事务,大清帝国的关税管理权从此逐步落入外人之手。

——摘编自蒋清宏《中国近代海关行政制度研究(18541869)》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海关长期由来自英、美等国的外国人担任高级行政长官,称为外籍税务司制度。19491025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成立了海关总署,统一掌管全国一切海关事宜,结束了洋人控制海关的历史。根据当时的国际环境,中国海关实行以高关税为特征的贸易统制政策,强调“进严出宽”,进出口总额不断攀升,1956年,中国实现了贸易顺差。

——摘编自娄万锁《中国海关治理七十年:历程、经验及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市舶制度的特点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50年代清政府建立新海关制度的背景。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海关制度演变的认识。
2023-02-15更新 | 211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百校联考2023届高三2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宋元明清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商业已与国计民生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联系生产与消费、支林城乡经济发展的经济命脉,对当时社会经济生活产生深刻影响。末代商人依名多渠道的市场经营,为社会提供可重的产品与服务,商业生活里现延物生机。宋代文化市场如笔丕纸砚等文化用品买实书函收箴交另、曲艺伎乐、节假旅游等尤为繁荣,多姿多彩;蒸蒸日上,皆离不开商人的精心经营。许多富商大贸还远沙重洋,经营海外贸易,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宋代商人还发明使用了“交子”这一世界上最平的纸币,极大地促进了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张熙惟《宋代: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高峰》

材料二   为君也……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利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于女,以氧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世偏不察,以工商为木,要议抑之。夫工困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关于宋代商业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请为这一观点提供史实依据。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产生的背景。
2023-02-27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酿酒业、酒文化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在东西方都有悠久历史。

材料一在宋朝的一些重大事件中,无论是“黄袍加身”,还是“雪夜访普”“杯酒释兵权”,都有酒的影子。从《东京梦华录》中的记载可知,北宋时期宫廷宴饮礼节十分繁琐。在东京城的酒肆里,酒客们花钱取乐,酒事活动丰富多彩。在孟元老笔下,北宋东京城酒楼众多,经营有序。酒楼经营者对酒楼中各族各色人等都以礼相待。北宋中期后,东京城的夜市分布范围极广,通宵达旦的夜市为酒客提供了饮酒的便利。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午日节”),古人认为这一天是不祥的“恶日”“毒日”,故在此日举办各种辟邪活动,并饮菖蒲酒。在北宋,无论是皇亲贵胄还是普通百姓,其婚嫁礼都伴随着多种多样的酒事活动。

——摘编自王佳佳《北宋东京城酒文化研究》新乡学院学报2020年5月

材料二19世纪末,德国葡萄酒法律开始以天然糖分含量作为品质判定的标准,葡萄酒的分级依据放弃了中世纪方式,转而以化学测量评定葡萄汁来对葡萄酒分级。当时一向推崇新教的普鲁士对此大加赞赏,而实际上,德国葡萄酒市场也是一样的想法。在19世纪的最后几十年间,德国业界迎来了“黄金时代:随着德国的工业化进程,很多新型机器被投入到葡萄园的生产中。在酿酒的过程中,有些人用了一些不诚实的方法,走了一些捷径:用希腊的葡萄干代替德国原产葡萄,或是直接灌装意大利的廉价葡萄酒,甚至掺入糖水……许多诚实守信的酒庄主要求出台新的法规以保护合法权益。1892年,法规通过了第一草案:禁止恶劣的欺骗行为。

——摘编自Reinhard Lowenstein《德国近代葡萄酿酒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东京酒文化特点与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北宋相比德国近代葡萄酒业发展的时代背景。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秦汉“第一帝国”和隋唐“第二帝国”,都是以农业经济为立国基础的大陆型帝国,不仅经济重心位于司马迁所说的“三河”即黄河中下游地区;而且汉唐间历时千年的“丝绸之路”更是向着亚洲内陆延伸的。然自中唐以降,我国开始由内陆型国家向海洋型国家转变:广州、泉州等大型海港相继兴起,东南沿海地区以发达的农业、手工业和商品经济为后盾,表现出向海洋发展的强烈倾向。特别是宋室南渡之后,原先“头枕三河、面向西北”的立国态势,转变为“头枕东南、面向海洋”。……如果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我国就有可能逐步走到海洋帝国的轨道上来,一如近代欧洲法兰西、德意志等大陆国家那样。

——摘编自葛金芳《两宋社会经济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向海洋型国家转变的有利因素。
(2)你是否赞同“如果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我国就有可能逐步走到海洋帝国的轨道上来”这一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2023-02-08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10 .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友好往来、平等交往的历史,对建设21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海运和造船业的发达,中外海上交通有了重大发展。从广州出发,沿马来半岛,经印度洋到达阿拉伯巴格达的海上中西航线已初步形成。这条被誉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航线,有力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这时期中国与外国的水陆交通、商贸、文化交流都超越了前代,并为以后隋唐时期中外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摘编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历史上册》

材料二   宋代是海外贸易得到空前发展的时期。较之前代,宋代港口广泛分布于北起京东路、南至海南岛的广大区域,数量有了明显增长。当时的贸易范围已远至红海沿岸及非洲东海岸。不但进出口的商品种类增加,而且贸易额也有所扩大,一个海商一次贩运的货物价值高达数十万贯。政府对海外贸易采取了鼓励支持的态度,“江海求利,以资国用”。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三   明朝洪武三年(1370)政府实行闭关自守政策,禁止商船出海贸易,海上丝绸之路一度中断。郑和下西洋以后,海禁屡开屡禁。总的来看,明清政府对海外贸易的态度越来越保守。不过随着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形成一些新的航路,如通过马尼拉至拉丁美洲的航线便是这个时期由西班牙开辟的。

——摘编自蓝勇《中国历史地理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背景,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海外贸易空前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对外方面,明清政府的政策和同时期西方国家的不同之处。
2023-02-21更新 | 582次组卷 | 7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