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海外贸易空前繁荣。宋王朝在中原王朝中第一次在法令上允许并鼓励本国民众经营海外贸易,东南沿海民众兴起经营海外贸易的风潮。宋朝同时还积极鼓励海外商人来华贸易,实行多项激励海外商人贸易的举措。在经济重心南移、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巨大发展等因素的推动下,实现了中国古代对外贸易重心由西北陆路向东南海路的转移。中国古代对外贸易自此进入海洋贸易时代。外贸税收成为宋朝国库的重要财源。

——摘编自黄纯艳《“交相生养”——宋朝经济繁荣胜于前代的原因》

材料二   “明朝初期,东南沿海倭寇日益猖獗。明太祖担心流亡海上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下令实行海禁。”海禁除政治考量外,还涉及“互市”“外贸”等硬性政策规定。从经济内生增长逻辑看,制度专断,市场受抑,民众非自由流动,是不利于当时经济发展的。同时政策缺乏弹性,利益就会缺失,商品经济也随之瓦解。因此,海禁政策从当时看,是贸易与政治的一体化,并且紧密联系。

——摘编自杨国《海禁政策究竟是怎么回事?——从全球化视角看明朝的海洋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宋代海外贸易繁荣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海外贸易政策的变化及原因。
2023-11-26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中州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摘编自陈宏茂《试论宋辽间的榷场贸易》

材料二   宋初,宋辽双方在沿边市易而未有官署。太平兴国二年(977 年),规定在宋境的“镇、易、雄、霸、沧州各置榷务辇香药、犀、象及茶与辽交易”,以后时禁时开。景德三年(1006年)诏:“凡官鬻物如旧,而增帛、漆器,所入者有银、钱、布、羊、骆驼,岁获四十万……终仁宗、英宗之世……互市不绝。”双方对出口货物均设官收税,特别是宋朝长期负担岁币,因而常借榷场利润来补充财政收入的不足。宋宣和四年(1122 年),宋昭上书云:“盖祖宗对赐予之费,皆出于榷场岁得之息,取之于虏而后以予虏,中国初无毫发损也。”

———摘编自霍贺《浅析宋代的对外贸易》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辽榷场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辽榷场贸易的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社会各方面都呈现出划时代的变化,与宋代社会文化形态的变革相一致,宋人的审美观念也发生了变化,这就是俗文化的兴起。代表市民阶层文化的市民文艺,如以歌舞伎艺、表演伎艺、说唱伎艺为主要门类的百戏伎艺在宋代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俗词、话本、戏曲、杂剧等通俗文学作品不断涌现,其影响力远远超过雅文学。宋代描写市民情感的白话小说,通篇用通俗、生动的语言进行叙述,开了以口语化的民间通俗语言进行文学创作的先河。社会各阶层都卷入了俗文学创作的潮流之中,从宫廷中的御用文人到一般文人士大夫,以至民间下层,纷纷涉足俗文学领域,借助俗文学的这种形式来表达个人的情感。

——摘编自郭学信《宋代俗文化发展探源》

材料二

宋代俗文化的发展繁荣,首先与宋代的社会现实密切相关。社会关系的变革,社会流动的加强,开启了宋代社会文化平民化的进程,促进了上层文化和下层文化的相互交融。北宋的社会比较稳定,在工商业大发展的背景下,都市逐渐变得繁荣昌盛.市民阶层扩大,与之相适应的一些勾栏瓦舍也开始出现,出现了大量的可供市民娱乐休闲的场所。

——摘编自赵彩彩《宋代文学的雅俗变化与原因探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俗文化兴起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俗文化兴起的原因及影响。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宋代以前,统治者们都是把作为商业贺易中心的“市”和作为居民区的“坊”阻挡开来的……宋代不仅打破了地域的限制,更和现代一样开设了早市和夜市……

材料二  唐时全国人口在10万户以上的城市只有13个,而北宋10万户以上的城市约有40多个,到宋徽宗年间则上升到50多个。

材料三  宋以前的城市功能主要是作为行政中心,在宋时的城市由于坊市制度的打破,并且“交子”也逐步推广,商业大都市不断增加……宋代城市也逐渐演变为政治、经济并重的城市。

材料四  瓦舍的出现更是佐证了宋代市民丰富多样的生活,瓦舍是一个民间艺术演出场所,也就是普通老百姓娱乐的归处,在宋以前,这样的娱乐活动在普通老百姓面前是显得如此的奢侈……

——均摘自田利兰《论宋代城市经济发展的时代特征》


(1)分别概括以上四则材料的内容。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城市经济发展的原因。
2023-09-07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契约是商业活动中买卖双方诚信从事买卖活动的重要形式,也是经济活动中产生纠纷时进行法律裁定的依据。宋代契约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中,常见的如买卖契约、借贷契约、雇佣契约等普遍存在。契约关系中都明确要求必须订立书面契约,凡田宅、车船、牛马交易只凭契照。在买卖中凡不依官版契约格式,被视为违法买卖,所定契约不具有法律效力。宋代把契约的建立和履行保证的第三人参与作为必要条件,在借贷契约中有中人、保人、见证人,而且要求担保人必须是有一定的担保能力。规定诸负债违契不偿,官为理索,欠者逃亡,保人代偿。宋代将全国户口分为主户、客户,佃户、雇工、人力都成为国家的编户齐民,有了法律上的民事主体资格,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能够作为民事主体参加活动。

——摘编自杨卉青《宋代社会变革与契约法的发展述论》

材料二   民国初期,上海金融市场已初具规模,征信问题愈益成为决定经济往来的关键。上海、交通、金城等华商银行纷纷借鉴仿照欧美国家银行的做法,设立信用调查机构。19326月,中国第一家独立的信用调查机构——中国征信所正式成立,其主要业务就是信用调查,提倡社会信义,便利工商发展。但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不仅战争频繁、社会生产力水平不高,而且法制建设严重滞后,政府甚至视法律如弁髦。在这样的环境下,信用难以成为社会的普遍认同,银行信用制度演进和有效运作的社会基础极为薄弱,携款潜逃、亏蚀公款等金融舞弊现象突出。据统计;仅19341月至19354月,全国发生金融舞弊案件达38件之多,金额达到140余万元。

——摘编自谢冬慧《民国时期社会诚信机制及其当代启示》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契约关系发展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金融业诚信机制的发展特征。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诚信问题的认识。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国际汉学界,宋代被誉为“最伟大的时代”“世界最早的海上帝国”。这一时期中国同亚非地区50多个国家有贸易往来,海商依赖200吨以上的大型商船,组建庞大商队,在海上贸易中独占鳌头。宋代进口的“蕃货”以香料、药材、矿产和动植物初级产品为主,而输出品则以手工制成品为主,尤以丝织品、瓷器为大宗出口商品。这和北宋中叶以来在煤炭革命的带动下,手工业生产部门产出能力显著提升有密切关系。据《宋会要辑稿》所载,南宋的出口商品可达二百种。泉州、广州、温州、明州等沿海城市也由此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这推动了江南部分地区经济结构由单一农业结构演化为农商并重的结构。

——摘编自柳平生、葛金芳《试析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勃兴的内在经济动因》

材料二:1913年和1936年中国部分进出口商品所占比重表单位(%)

进口

出口

1913年

1936年

1913年

1936年

原料

5.3

13.4

29.1

35.8

机器制成品

40.4

44.2

12.2

16.3

半制成品

26.7

22.3

38.7

23.2

——摘编自董智勇《中国近代对外贸易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材料三:1821年美国制造业产品进口占进口商品的比例超过60%,同一时期的出口商品中初级食品和初级原材料比例高达85%。1884年美国工业生产总值超过了农业生产总值。1914年,美国制造业进口贸易比重下降到47%,原材料出口贸易占比下降到40%,制成品和半制成品出口贸易占比增长到48%。1913年美国主要出口产品为原棉,占比高达22.5%,其次是机械,占比为8.0%。1938年,美国主要出口商品变为机械,棉织品出口下降到仅1.9%。

——王红梅《对外贸易在我国经济增长中作用变迁的影响因素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海外贸易发展的背景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20世纪上半叶中美两国对外贸易的异同。
2023-09-06更新 | 187次组卷 | 6卷引用:广东省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选择考试临考预测押题密卷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静江府城(位于今桂林市)在西南边陲的作用由唐至北宋初年的平定叛乱扩展为宋朝管控广南西路、平定叛乱、抵抗越南入侵、阻挡蒙古军队“斡腹之谋”等多种军事作用,其政治职能在两宋时期逐渐从军事职能的从属地位中分离出来。静江府城逐渐成长为地方行政中心,后来集广南西路赋税钱谷、刑法、市易、水利等行政权力于一身;其对内开始辐射整个广南西路,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并与整个宋朝经济的发展形成良性互动,对外沟通西南地区与国外的经济贸易。两宋时期,静江府城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展教育事业,依靠桂林山水文化带动旅游业的发展,让广西山水文化名扬海内,后又通过文人墨客的诗词、碑刻和佛寺、道观的修建,赋予了广西山水更多的文化意境。

材料二   两宋时期,静江府城由单一的军事性城镇发展为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于一身的多职能复合城市,其城市职能演变过程中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这与静江府城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关,也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两宋时期大量人口南移、国内外整体战略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还与两宋时期社会整体发展密切相关。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聂定《宋代静江府城职能演变分析》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静江府城在两宋的发展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静江府城职能变化的原因。
2024-01-12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陇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柑橘,原产中国南方。10世纪以前,柑橘属于稀有果品。1013世纪,宋皇室视柑橘为珍品,用以赏赐臣工、使节,文人士大夫亦将其作为社交活动时的馈赠佳礼。这时期,嫁接技术的普及使柑橘物美价廉,品种众多。南宋都城临安不但售卖产自今广东、江苏等地的罗浮柑、洞庭橘,还设置有买卖柑橘的专门区域。北方虽非柑橘主产区,但柑橘也倍受少数民族上层喜爱,各政权在与宋交往中用多种渠道获取柑橘供应。柑橘逐渐成为了当时中国产销第一的南方水果。

——摘编自张凤岐《文化、市场与技术:1013世纪柑橘在中国的扩张》

材料二   15世纪末,哥伦布将甘蔗带到美洲。16世纪中期,葡萄牙人在巴西建立了甘蔗种植园。17世纪早期,加勒比海沿海地区的热带雨林几乎被砍伐殆尽,代之以荷兰、英国和法国建造的大规模甘蔗种植园。17世纪中期,仅巴巴多斯一岛就有八百个甘蔗种植园和八万多名奴隶。但由于种植作物单一,这些地区的粮食严重依赖进口,除了暴富的种植园主,大多数人民长期饥饿贫困,这种状况影响至今。

——摘编自爱德华多·加莱亚诺《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


(1)根据材料一,概括10—13世纪柑橘成为中国产销第一的南方水果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甘蔗种植园经济对拉丁美洲的影响。
2023-07-07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蕃客”是宋代对外商的称呼,他们从事中外贸易主要有3个方向:一是沿陆路上丝绸之路前往西亚、中亚;二是从泉州、广州等港口前往越南等东南亚各国,之后前往中东、非洲、欧洲;三是与朝鲜、日本的贸易。宋朝的铜钱随着贸易大量来到这些国家和地区:日本商人把货物运到中国来卖,却不采购返程货物,而是把铜钱运回日本,最多的一次日商在台州城收集了10万贯铜钱运回日本,结果台州城陷入了“钱荒”。此外,今阿拉伯地区、非洲东海岸发现过大量宋代铜钱。除了上述这些国家,两宋还分别与辽、西夏、金等中国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宋哲宗时供备库使郑价出使辽朝,回来报告“北界支到抬箱人例物见钱七十余贯,并是国朝新铸钱宝”。

—摘编自陈忠海《宋代铜钱的“国际化”》

材料二       英镑的国际化历程可追溯至18世纪。17世纪中后期,英国经历“金融革命”,信贷工具、银行网络产生,英国近代金融体系初步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英国工业发展,英国逐渐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工业输出国。18世纪后半期,伦敦成为全球最大的金融中心。19世纪70年代,通过国际金本位制的确立,英国主导了世界金融体系。19世纪后半期,英镑成为当时世界最重要的国际货币。

—摘编自于永臻《美元、日元、欧元和英镑国际化历程及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宋朝铜钱流入域外国家和地区的特点并分析对宋朝的影响。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宋朝铜钱和英镑国际化的共同因素。
10 . 读材料,完成下列要。

材料一   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至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宋朝著籍户数由642万户增加到2088万户,人口峰值约11275 万,年平均增长率达9.2‰。宋代的住房形势较此前历代更为严峻,租房是宋人解决住房问题的重要手段,从官员到老百姓,都存在租房居住的现象,甚至军队也需要通过自己租房来解决居住的问题。租房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士兵们最基本的生活问题,但使士兵脱离了正常的军营生活,对士兵、对社会都造成了一些不良的影响。

——摘编自梅波《宋代租房现象研究》

材料二

第163条政府所建房屋之租金,不可超过建筑费用和建筑用地总价数年利的8%;个人房屋之租金,不得超过地价所载土地及建筑物之总价额年息之12%;若原租金超过标准租金的,则按标准租金支付;若原租金比标准租金少,就按照原租金付款,出租人不可用任何理由加租。

第167条房屋标准租金的实施时期:定期租约到期之后,承租人可按照原有条件继续租赁。

——摘编自《中华民国土地法》(1930年6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租房兴盛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房屋租赁相关立法的特点。
(3)研究表明截至1946年,《中华民国地法》仅在局部地区短暂试行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给出合理的历史解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