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广东省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二)历史试题
广东 高三 模拟预测 2024-05-19 12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史(旧)、政治史(旧)、世界史 、文化交流与传播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 战国时期,“义”具有公、正、善、节、分等内涵。关于其中的“公”,墨子提出:“举公义,辟私怨。”荀子提倡:“公义明而私事息。”韩非子提倡:“所谓直者,义必公正。”由此可见(     
A.新兴地主阶级强调等级秩序B.儒家思想得到广泛的认同
C.百家争鸣的局面越来越盛大D.诸子追求公正的社会准则
2024-04-11更新 | 485次组卷 | 10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茂名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 《九章算术》记载了不少基层官员面临的实际问题,包括“方田”讲田亩面积计算;“衰分”讨论按比例分配赋税与徭役;“商功”解决筑城、开渠等土木工程所遇到的各种体积计算问题等。这反映汉代(     
A.基层官员的日常公务繁重B.注重数学教育
C.科技适应国家治理的需要D.主地兼并严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3. 唐代初期,政务事项原则上都要先向尚书省申报,再以尚书省的名义奏报皇帝。唐高宗和武则天之后,却逐渐形成了“事无大小,皆悉闻奏”的局面,比如有太学生直接向武则天告假回家,还得到了武则天应允。这一变化可以说明(     
A.监察制度日趋完善B.官僚机构对皇权的限制愈加艰难
C.行政效率不断降低D.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逐步加强
2024-03-19更新 | 707次组卷 | 1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4. 宋代数学家杨辉曾认为:“乘除者本钩深致远之法。《指南算法》以‘加减’‘九归’‘求一’旁求 捷径,学者岂容不晓,宜兼而用之。”在沈括等人基础上,他对南宋市井民量进行大胆改造,总 结出了“乘算加法五术”“除算减法四术”等,使乘除捷算法得以发展。这侧面反映了宋代(     
A.数学研究领先世界B.科技进入总结阶段
C.运算工具革新加快D.商业贸易规模扩大
2024-01-23更新 | 66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5. 有学者将明清的城市分为开封型和苏杭型,开封型城市“工商业是贵族、地主的附庸,充满着腐朽、没落、荒淫、腐败的一面”;苏杭型城市“工商业是面向全国的,出现了清新、活泼、开朗的气氛。”据此可知(     
A.苏杭型城市存在经济转型的趋势B.明清政治腐败严重
C.地理条件决定了城市发展的模式D.封建经济日益衰落
2024-04-11更新 | 363次组卷 | 8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茂名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6. 19 世纪60至80年代,武汉成为“世界茶叶港”   通过便捷的水路运输,汉口直通长江流域几个重要红茶产区、包括两湖茶区,以祁门为中心的皖南茶区,以宁乡为中心的江西北部茶区这一现象(     
A.缘于长江沿岸通商口岸的开放B.延续了封建自然经济的瓦解
C.说明列强的侵略意图已经实现D.体现出对外贸易的逆差地位
2024-03-28更新 | 388次组卷 | 8卷引用:广东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轮复习联考(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7. 在1900年以前,西方哲学、社会政治学说及外国历史著作译成中文的,总共只有60多种,小说只有3种,而到1904年、前者增加到250多种,后者增加到20多种。这一变化反映出(     
A.国民素质的提高B.儒学地位的改变
C.社会变革的需要D.崇洋风气的盛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8. 至中共二大召开前夕,党员已发展到195人,其中上海50人,长沙30人,广东32人,湖北20人,北京20人,山东9人,郑州8人,四川3人,留俄8人,留日4人,留法2人,留德8人,留美1人。这表明,建党初期(     
A.发展党员是党的中心工作B.党重视培养外交人才
C.城市知识分子是中坚力量D.党的工作中心在南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9. 1941年9月,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组织观察日食,帮助学员和群众科学认识自然现象,研究会还参加纺织、军事、地质采矿和医药卫生等领域的建设工作。此后,医药、农学、机电等专门学会陆续成立并开展研究。上述科学实践活动(     
A.反映人民和平建国的愿望B.体现了共产党工作重心的转移
C.支持了根据地的经济建设D.推动了“反围剿”斗争的胜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0. 毛泽东在某次最高国务会议上所作的报告指出:苏联片面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在国家和农民的关系问题上把农民挖得很苦;把什么都集中到中央,地方一点机动权都没有。……中国应当找出一条符合中国情况的道路。该报告(     
A.反映党对建设社会主义有了新认识B.标志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重大转移
C.推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顺利实施D.旨在揭露苏联经济体制存在的弊端
2024-01-25更新 | 235次组卷 | 6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1. 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有大小城邦千余个,与商业联系密切的约10个,且这些城邦与其他城邦一样,都把农业视为公民的第一产业,绝大多数公民仍是土地所有者和农夫。这说明当时希腊城邦(     
A.民主因素尚未出现B.区域文明交流频繁
C.商人未获得公民权D.属于农本经济社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2. 宗教改革之前,英国主教群体在国家世俗和宗教事务上拥有诸多特权,如司法豁免等;宗教改革之后,主教的职能被限制在宗教领域,并被取消了一系列宗教特权。这一变化(     
A.巩固了天主教会的信仰基础B.推动了英国的近代国家建构
C.勾勒了理性王国的发展蓝图D.催生了英国君主的世俗权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3. 1596年,荷兰航海家巴伦支发现了北极圈内邻近挪威的斯瓦巴德群岛,之后该岛主权归属和资源开采问题不断引起国际争议。1920年在国际联盟积极倡导下,18个国家签订了《斯瓦尔巴德条约》,规定挪威享有该岛主权,但各缔约国公民享有自由进出、居住以及开采矿产等权益。这反映了(     
A.国际联盟权威性加强B.北极资源开发实现和平共享
C.国际协调机制的发展D.民族自决原则得到国际认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4. 18世纪80年代,英法两国进行贸易谈判。在谈判中,法方的主要目标是降低法国葡萄酒的关税,而英方的主要目标是降低玻璃、陶瓷器、金属器和羊毛制品的关税。最后双方签署了条约,达成了各自目标。这一条约(     
A.维护了英国的技术优势B.保护了法国的中小型工业
C.违背了自由贸易的精神D.加速了英法资本原始积累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5. 1921年,美国的一些劳动组织成立了“苏俄之友协会”,该协会的宗旨是在美国传播苏俄的真实消息,援助苏俄的经济建设。1922年该协会派出一支拖拉机队,支援苏俄托伊基诺国营农场的生产活动。列宁建议授予该农场“模范农场”的称号。这一史实可用来说明(     
A.苏俄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B.美国放弃对苏俄的孤立和封锁
C.苏俄政策调整得到了西方的认同D.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6. 1967年,国际东方学学者会议在美国召开,在小组讨论中与会学者展开学术研讨,下表是部分学者的发言统计。这表明他们旨在(     
发言者主题或主要观点
阿根廷学者提安纳前西班牙美洲医学的东方元素
华裔美国学者刘敦励中华文化对哥伦布之前美洲文化的影响
匈牙利学者巴迪尼匈牙利语和苏美尔语有着“同一性”
A.扩大苏联社会主义影响力B.抵制美国的“金元外交”政策
C.推动亚非拉国家走向联合D.反对传统的西方中心主义学说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17.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汤(商王)名天乙。见于《世本》及《荀子·成相》篇。而《史记》仍之。卜辞有大乙,无天乙,罗参事谓天乙为大乙之讹。观于大戊。卜辞亦作天戊。卜辞之大邑商,《周书·多士》作天邑商。盖天、大二字形近,故互讹也。且商初叶诸帝,如大丁,如大甲,如大庚。却大戊。皆冠以大字,则汤自当称大乙。

——摘自王国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

材料二   司马迁《史记》中列传的最初排序是《伯夷列传》《管晏列传》《老子韩非列传》。唐代张守节《史记正义》记载,开元二十三年奉皇帝的旨意,将“老子、庄子”一篇升为列传之首。放在伯夷之前。清代钱曾《读书敏求记》记载:“唐尊老子为玄元皇帝,开元二十三年敕升於《史记》列传之首,处伯夷上,于昔藏宋刻《史记》有四、而开元本亦其一为。”

——摘编自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校勘编》

材料三   西人言富国学者,以农矿工商分为四门。农者地面之物也;矿者地中之物也:工者取地面地中之物而制成致用也;商者以制成致用之物流通于天下也。四者相需,缺一不可。与《史记》之言,若合符节。

——摘自梁启超《《史记·货殖列传》今义》

(1)根据材料一、简析王国维认为商汤当称“大乙”而非“天乙”的原因。
(2)根据材料指出梁启超研究《史记》的特点,并概述影响学者研究《史记》的因素。
2024-05-19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二)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18.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蕃客”是宋代对外商的称呼,他们从事中外贸易主要有3个方向:一是沿陆路上丝绸之路前往西亚、中亚;二是从泉州、广州等港口前往越南等东南亚各国,之后前往中东、非洲、欧洲;三是与朝鲜、日本的贸易。宋朝的铜钱随着贸易大量来到这些国家和地区:日本商人把货物运到中国来卖,却不采购返程货物,而是把铜钱运回日本,最多的一次日商在台州城收集了10万贯铜钱运回日本,结果台州城陷入了“钱荒”。此外,今阿拉伯地区、非洲东海岸发现过大量宋代铜钱。除了上述这些国家,两宋还分别与辽、西夏、金等中国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宋哲宗时供备库使郑价出使辽朝,回来报告“北界支到抬箱人例物见钱七十余贯,并是国朝新铸钱宝”。

—摘编自陈忠海《宋代铜钱的“国际化”》

材料二       英镑的国际化历程可追溯至18世纪。17世纪中后期,英国经历“金融革命”,信贷工具、银行网络产生,英国近代金融体系初步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英国工业发展,英国逐渐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工业输出国。18世纪后半期,伦敦成为全球最大的金融中心。19世纪70年代,通过国际金本位制的确立,英国主导了世界金融体系。19世纪后半期,英镑成为当时世界最重要的国际货币。

—摘编自于永臻《美元、日元、欧元和英镑国际化历程及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宋朝铜钱流入域外国家和地区的特点并分析对宋朝的影响。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宋朝铜钱和英镑国际化的共同因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19.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 世纪初随着西进运动的开展,美国东部地区出现男性劳动力匮乏问题,于是女性成为工厂首选,尤其是年轻未婚女性构成了棉花产业劳动力。在19世纪20年代中期的新罕布什尔州多佛制造公司中,所有工人中有89%是女性。工厂支付的工资一般高于家庭生产和家政行业,对于渴望经济自由的女性产生巨大吸引力。纺织工厂中,男性占据着所有管理类的职位,以及作为熟练技工负责修理工作,女工则负责操作纺纱机和动力织布机。纺织女工的劳动力便宜得多,在固定的工资结构下,女性通常只能挣到男性工资的45%到50%。在马萨诸塞州的洛厄尔,女性劳动者于 1844 年组织了洛厄尔女劳工改革协会,为更好的工作条件和更短的工作日而奋斗。

—据(美) 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等整理

材料二

—摘自《平等 发展 共享:新中国70年妇女事业的发展与进步》(2019年9月)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简释 19 世纪美国纺织女工面临上述境况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述1978年以来中国妇女事业取得的成就。
2024-01-23更新 | 82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三、论述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20. 有研究者得出有关中国古代图书交流的8条结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古代中外图书交流的主要途径

1.使者:各朝各国的使者不但在政治关系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

2.宗教徒:虔诚的宗教徒总是把传教活动作为自己的神圣事业,从而也就成为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

3.商人:商人在国际贸易中所贩运的商品,就已凝聚了各民族、各国家的文化成份,书籍也是国际贸易商人贩运的对象。

二、古代中外图书交流的基本特点

4.从中国书籍向域外传播方面看。带有明显的周邻性特征

5.从中外图书交流传播的形式看.明代之前主要是单向性辐射传播.表现为中国文化对东亚邻国的影响。

6.从中外图书交流的影响看.印度文化比其他域外文化更为深入地影响到中国文化

7.从中外图书交流的主要路径看.基本表现为由陆路向海路的变化

8.从域外图书在中国传播的内容看,外来宗教经典的传播是个突出现象。

——摘编自许磊《简论中国古代图书交流》

请在主要途径和基本特点两个方面提取相互关联的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撰写一篇历史短文。(考生也可以从以上两方面提出新观点并构建关联,展开论述;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史(旧)、政治史(旧)、世界史 、文化交流与传播

试卷题型(共 20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16
材料分析题
3
论述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中国古代史
1,2,3,4,5,18
2
中国近现代史
3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4
经济史(旧)
5
政治史(旧)
6
世界史
7
文化交流与传播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65墨家、法家的思想单题
20.65两汉的文化单题
30.4中枢政务机构(汉-唐)单题
40.65宋元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单题
50.4明清经济的发展与局限单题
60.4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单题
70.65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单题
80.65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单题
90.65敌后战场的抗战  中共在根据地的制度探索单题
100.65《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单题
110.65古希腊城邦单题
120.65宗教改革单题
130.65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单题
140.65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单题
150.4新经济政策单题
160.4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战后亚洲的民族独立  战后非洲的民族独立  战后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170.4戊戌维新运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180.4宋元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90.65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程
三、论述题
200.4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