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重心南移(宋元)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下表是唐朝至南宋北方户数变化表(单位:万户)。它反映出唐至南宋的变化趋势是(     
地域年代唐朝天宝元年(742年)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
北方493459679
南方2578301238
A.南北文化交流B.经济重心南移
C.疆域面积扩大D.中央集权加强
23-24高一上·山东青岛·期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下表为唐至南宋时期人口分布变化趋势图(单位:人/平方公里)。据此可以推知(     
A.南方地区得到开发B.北方经济趋于停滞
C.南方海外贸易繁荣D.北方耕作技术落后
2023-12-19更新 | 87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局属学校、青西、胶州等地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检测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40760

62.9%

6624296

37.1%

——杨远《西汉自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

材料二   北宋后期,科举考试采取南北分卷的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分别考试,单独录取以维持南北地区间取士人数之大体均衡。明朝宣德年间,科举考试正式实行南北分卷录取制度:应天及苏、松诸府,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归入南卷;顺天、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归入北卷。一些文化较落后、士子登第困难的地区归入中卷。每录取百人,南卷取55人,北卷取35人,中卷取10人。

——摘编自《明史·选举志二》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至北宋户口变化的总体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南北分卷制度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据《史记》记载,汉中期以前,江南“地广人稀”,百姓“无积聚之贫”,而据《宋书》记载,南朝前期江南已经“地广野丰”,“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江南优越的自然环境B.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
C.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D.江南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2021-11-17更新 | 630次组卷 | 73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寿光现代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五代十国时期,南方战事稀少,社会环境较为安定。在此期间,南方逐渐成为经济发达的地区。北宋灭亡之后,南宋政权偏安一方,南方经济得以进一步发展。此时南方在农业、手工业、商业上都得到了巨大发展,已达到一定的发达水平,农业生产甚至超过北方。此外,自唐至宋元,状元的分布有明显向南推移的趋势。到了元代,为解决“南粮北运”问题,甚至开发前所未有、规模浩大的滑运和海运,也足见南方经济的重要性和其影响力。

——摘编自商字楠《中国古代经济重心转移及其影响分析》

材料二 宋朝:“积贫积弱”抑或“造极之世”?关于宋朝历史地位,学术界有不同评价。第一种是“积贫积弱说”,如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第二种是“造极之世说”,如陈寅恪在《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中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摘编自朱永清《“积贫积弱”抑或“造极之世”--民国以降两宋评价的嬗变与纠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经济重心南移对宋元产生的影响。
(2)这两位学者对宋朝的评价矛盾吗?说明理由。
2022-12-15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高新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两宋时期的犁刀、秧马、耘荡、铁搭等新式农具都诞生于开发江南沼泽地的艰苦斗争之中。曲辕犁从晚唐的11个部件减少到6个部件,更加适合江南水田耕作。这反映出
A.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出现B.江南经济发展的潜力大
C.新式农具的普及程度高D.小农经济出现革命性突破
2022-06-05更新 | 1037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宋人有云:“东南之俗好文”“西北之人尚质”。南人在科举考试中优势突出,故北宋后期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分别考试而单独录取,以维持取士人数之均衡。北宋南北分卷制(     
A.确保了南北方录取比例一致B.顺应了经济文化重心南移的趋势
C.提升了南方士人的政治地位D.失去了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意义
8 . 下图是隋唐时期运河图与元代运河、海运图。这一变化(     
   
A.有利于保障都城的物资供应B.促进了关中与江南的交流
C.解决了北粮南调的运输问题D.使海上贸易取代了陆上贸易
9 . 如表为唐宋时期南北人口变化统计表。它反映出(     
年代总人口数(户)北方人口(户)北方人口占比(%)南方人口(户)南方人口占比(%)
天宝元年(742年)897万489万54.5408万45.5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641万254万39.6387万60.4
元丰元年(1078年)1660万566万34.11094万65.9
崇宁元年(1102年)1812万592万32.71220万67.3
A.经济重心逐渐南移B.南北经济交流频繁
C.社会阶层流动增强D.对外贸易繁荣发展
2024-02-06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唐、北宋南北方人口分布表

朝代南方北方
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比例
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
唐朝392041542.3%514852956.8%
北宋1124076062.9%662429637.1%

——摘引自宁可《中国经济发展史》

材料二   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认为:“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等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

——摘引自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三   品官的非世袭性,使这一阶层的成员构成变动不居,其与平民之间并无不可逾越的鸿沟。普通人户通过科举、军功及买官买爵,可以成为品官之家。有学者统计,在《宋史》列传所载1533人中,布衣出身的文臣武将占55.12%,部分乡村上户充任各级政府吏职后,成为形势户,也进入官吏阶层。可见,官吏与平民两个阶层之间的界限并不清晰,其成员往往出现部分的交错与重合。

——摘引自王家范等《大学中国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到北宋南北方人口分布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此变动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宋代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三个方面超越前代乃至世界的地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代社会的新变化。
2023-11-23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