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重心南移(宋元)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都城的变迁

材料一自西周以来,许多王朝在西安建都。为了都城的营建及其他相关土木工程活动,关中及其周边山地的原始森林遭到大量砍伐。隋朝建都时,生态破坏导致农田面积缩小,粮食单位产量和总产量下降,农业经济发展停滞甚至衰退,关中“天府之国”的优势丧失。随着都城人口的增长,关中农业发展不足的问题凸显,长安难以依靠关中达到自给自足。隋唐时期的漕运和交通开发就成为极为迫切的问题。

——摘编自霍斌《史说长安·隋唐卷》

材料二唐朝的政治文化中心一直在长安与洛阳之间来回游移。这种政治文化中心的游移不定,直至晚唐节度使朱温灭掉唐朝,彻底迁都洛阳并开启五代而结束。此后,洛阳开始成为国家政治文化中心。唐朝后的五代政权,有三个政权(后梁、后唐、后晋)也曾定都洛阳,两个政权(后汉、后周)定都汴京(开封),开封又一次进入历史视线,后来的北宋就定都汴京(开封),而南宋政权又把都城移至临安(杭州)。

——摘编自王宁宁等《从隋唐大运河看古代政治文化中心东移与乐舞形态格局嬗变》

材料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隋至南宋时期都城变迁趋势的认识。
2023-04-12更新 | 23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齐鲁名校大联考2023届高三第三次联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两宋时期的犁刀、秧马、耘荡、铁搭等新式农具都诞生于开发江南沼泽地的艰苦斗争之中。曲辕犁从晚唐的11个部件减少到6个部件,更加适合江南水田耕作。这反映出
A.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出现B.江南经济发展的潜力大
C.新式农具的普及程度高D.小农经济出现革命性突破
2022-06-05更新 | 1041次组卷 | 16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山东历史高考真题变式题
3 . 下表为唐宋两代江南漕粮运量比较表(单位:万石)。这反映了北宋时期
朝代一般年运量折合今数最高年运量折合今数
唐朝10059.44400237.8
北宋735484.8935617.61

A.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B.南方商业比北方发达
C.经济重心南移趋势明显D.区域间贩运贸易繁荣
2022-03-14更新 | 337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2届高三3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4 . 下面的甲图和乙图分别是我国唐朝和南宋时期,增建的孔庙空间分布示意图。两图的分布情况反映出(     
A.唐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教化弱于南宋
B.南宋时期黄河流域少数民族政权排斥汉文化
C.传统儒学作为主流统治思想地位的兴衰变化
D.经济政治文化格局变化对孔庙增建影响深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中国东南沿海各省和东南亚的华人社会普遍供奉着一位女神——妈祖。在民间流传的故事中,妈祖原名林默,出生于五代时期福建莆田湄洲岛,品性善良,受到观音菩萨的超度而成为女神,有预测大海变化的能力,故而成为福建地区民众心目中的保护神。两宋以来的王朝政权多次因“护海神迹”而将福建地方社会的妈祖信仰纳入到国家礼制秩序当中。从北宋到明清年间,妈祖受封达34次,爵位由“夫人”、“天妃”进而封“天后”。明人吴还初创作章回体小说《天妃娘妈传》,讲述妈祖扶危济困、斩妖除魔的故事。明代郑和下西洋,每次出行前都祭奠天妃、祈求保佑,归国后首先是祭祀妈祖,奏请重修庙宇。据统计除了福建外,浙江、江苏、广东、台湾等地都修建有妈祖宫庙,商人或者移民们通过分灵、分香的形式,将妈祖信仰在东南亚各国传播开来。

——摘编自王文钦《妈祖崇拜与儒释道的融合》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围绕“妈祖崇拜”,自拟一个具体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两宋时期,江北的粟、麦、黍、豆等品种推广到江南、福建、广东等地,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也推广到江淮一带,并逐渐推广到北方。北方人大量南迁后,大批优秀的文化人也来到了南方,带来了北方的各种文化和风俗。这反映了当时(     
A.农民生活与市场联系密切B.农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C.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表为唐宋府(州)、县数目的变化(单位:个)。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朝代
区域
南方:四府(州)府(州)治数3548
县治数170243
北方:河南府(州)治数1817
县治数13299

A.中央加强地方管理B.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C.北方边患压力增大D.地方行政制度变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