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重心南移(宋元)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唐朝是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阶段。为了探讨这一主题,某学习小组搜集到以下材料。

材料一   唐贞观十三年(639年)天宝元年(742年)江南各州户口数量

639742
户数口数户数口数
婺州37819228990144086707152
杭州3057115372086258585963
润州25361127104102033662706
越州2589012401090279529589
常州21182111606102631690673
括州1289910160642936258248
湖州141357643073306477698
睦州120645906854961382513
苏州118595447176421632655
台州65833538383868489015

——-据张剑光《开天盛世时期江南经济的发展水平》

材料二   唐都长安……故常转漕东南之粟。高祖、太宗之时,用物有节而易赡,水陆漕运,岁不过二十万石,故漕事筒。

……

(开元)二十一年……拜耀卿为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江淮都转运使,……凡三岁,漕七百万石,省陆运佣钱三十万缗。

——欧阳修《新唐书》卷四三《食货三》

材料三   开元进士丁仙芝曾有诗云:“(明州)东邻转谷五之利,西邻贩缯日已贵”“(江宁县)长干斜路北,近浦是儿家。有意来相访,明朝出浣纱”。


(1)说明选择材料一探讨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理由。
(2)材料二、三对探讨主题分别有何史料价值?请对此作出说明。
(3)如果对唐朝经济重心南移的程度作出评估,还需要补充什么材料?
2021-11-12更新 | 196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某学习小组搜集史料,探究古代经济重心南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代十国时期,南吴杨行密占据江淮地区以后,“淮之人不识干戈者二十余年”。南唐李昪夺取政权后,下令革除一切额外租税,奖励人民种桑开垦。由是“江淮之间旷土尽辟,桑拓满野,国以富强”。

——摘编自何和义邵德琴《浅论唐宋之际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材料二   茶叶的种植在东南地区十分普遍。据绍兴三十二年(1162)的全国各路州军产茶数额,江西产茶五百三十八万余斤,位居第一、占总产量的百分之三十;紧随其后的三路分别是:浙西、江东、浙东,都属东南地区,这四路合计产茶一千四百六十八万斤,占总额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游彪《宋史》

材料三   学习小组设计了搜集相关史料的若干角度,如下示例为其中一个角度及其说明。

角度:南北方

人口对比说明:人口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南方人口的增长甚至超过北方,可以说明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不断南移。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能否得出当时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地区的结论?说明理由。
(3)仿照示例内容,另选一个搜集相关史料的角度并予以说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