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重心南移(宋元)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编自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之向南发展》

材料二   南宋至明清时期状元籍贯分布


   

——摘自韩茂莉、胡光量《中国古代状元分布的文化背景》

材料三   中国古代都城移动示意图


   

——摘自叶炜《中国古代史十四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表格数据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并简述其出现的原因,分析材料二对研究这一经济现象的史料价值。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代以后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中所出现的矛盾,并概述其解决措施。
2023-07-03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
2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在历史学习中,小明了解到“中国古代经济重心至宋元时期完成南移”是史学界普遍认同的结论,他尝试通过史料研读,初步还原史家得出这一结论的研究路径。

步骤1:研究该问题的起点,首先要确认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曾长期稳定在北方黄河流域。为此,小明基于以下材料,对历史上南北经济权重进行了比较分析:

材料一   关中之地,于天下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楚越之地,地广人稀。

——(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步骤2:接下来小明证明,随着长江流域的开发,南北经济权重发生了结构性变动,并在宋元时期完成南移。小明搜集了如下材料,以呈现这一变动的过程。

材料二   自至德(756~758年)后,中原多故,襄邓(今湖北、河南交界地带)百姓,两京衣冠(长安、洛阳人士),尽授江湘,故荆南井邑十倍其初。

——(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地理志》

材料三   本朝文物之盛,自国初至昭陵(宋仁宗)时,并从江南来,庆历间人才彬彬,号称众多……皆出于大江之南。

——宋人笔记《曲洧旧闻》

材料四   天下岁入粮数,南方6 890 307石,北方5 224 393石。江浙行省、江西行省占全国比重尤高,各约占37%和10%。

——整理自(明)宋濂等《元史·食货志》

材料五


——整理自华林甫主编《中华文明地图》


(1)材料一中可探究的经济因素有哪些?相较于材料一,材料二至五提供了哪些探究经济发展的新视角?
(2)根据步骤二所列材料,小明认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至宋元时期完成南移”这一结论,说明其理由。
(3)在研究方法上,小明会如何总结从步骤一到步骤二的变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两宋时期,很多被贬到岭南的官员,如黄庭坚、苏轼、胡旦等成为改变岭南地区社会面貌的有力推行者。据史料记载,广南西路梧州“衣冠礼度并同中州”,广南东路儋州亦“衣冠礼乐班班然”,海南琼州“民俗以变,可与中州比”等。这反映了该时期(       

A.岭南民众的民族认同感增强B.全国文化中心南移至岭南
C.贬官担负移风易俗政治职责D.岭南社会面貌与中原一致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关中之地,于天下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楚越之地,地广人稀。

——(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   自至德(756758)后,中原多故,襄邓(今湖北、河南交界地带)百姓,两京衣冠(长安、洛阳人士),尽授江湘,故荆南井邑十倍其初。

——(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地理志》

材料三   本朝文物之盛,自国初至昭陵(宋仁宗)时,并从江南来,庆历间人才彬彬,号称众多……皆出于大江之南。

——宋人笔记《曲洧旧闻》

材料四   天下岁入粮数,南方6890307石,北方5224393石。江浙行省、江西行省占全国比重尤高,各约占37%和10%。

——整理自(明)宋濂等《元史·食货志》

材料五   


(1)相较于材料一、材料二至五提供了哪些探究经济发展格局的新视角?
(2)依据上述史料得出一个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格局演变的结论,并加以阐述。
2023-11-17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主题探究是历史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小明在历史学习中了解到“中国古代经济重心至宋元时期完成南移”是史学界普遍认同的结论,为探究该主题,小明首先找到了以下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关中之地,于天下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楚越之地,地广人稀。

——(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   西汉至北宋南方人口的变迁:

朝代南方北方
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
唐朝392041543.2514852956.8
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

材料三   本朝文物之盛,自国初至昭陵(宋仁宗)时,并从江南来,庆历间人才彬彬,号称众多……皆出于大江之南。

——宋人笔记《曲消旧闻》

材料四   天下岁入粮数,南方6890307石,北方5224393石。江浙行省、江西行省占全国比重尤高,各约占37%和10%。

——整理自(明)宋濂等《元史·食货志》

(1)谈谈材料一对于该主题研究的意义。
(2)相较于材料一、材料二至四提供了哪些探究该主题的新视角?并简要说明它们为什么可以做为该主题研究的史料。你认为该主题研究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2023-11-17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020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6 . 据史料记载,长安在盛唐时期人口总数约70万,其中皇室及服务人员15万,在京官吏约3万余,禁军和附近驻军约12万,到京师参加选官和科举的读书人1万,共需粮食580万石左右,其中依赖国家供给粮食的人口约32万。据此可以推知盛唐时期
A.长安已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B.对东南地区粮食需求增加
C.出现了冗官冗兵冗费局面D.坊市制度瓦解速度加快
2020-02-08更新 | 642次组卷 | 20卷引用:广东省华附、省实、广雅、深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7 . 某历史学习小组搜集了以下三则史料,他们研究的主题应是
①当今赋出于天下,江南居十九。(韩愈)
②天宝已后,戎事方殷,两河宿兵,户赋不入,军国费用,取资江淮。(唐宪宗)③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陆游)
A.安史之乱的危害B.文学体裁的演变
C.经济重心的南移D.赋税制度的沿革
2021-01-26更新 | 409次组卷 | 16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与宋朝泉州古船(为远洋海船,采用了先进的水密隔舱技术)和“南海一号”(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不同,西沙群岛海域发现的“华光礁一号”沉船,则是发现于远洋航线上的商船。“华光礁一号”发现于西沙海域的华光礁礁盘内侧,年代属南宋时期,这也是中国水下考古学界第一次在远海海域完成的水下考古发掘项目。“华光礁一号”出水遗物近万件,有瓷器、铁器、铜镜、铜钱等,瓷器产地除江西景德镇以外,主要为福建窑口产品,包括德化窑、磁灶窑、闽清窑、南安窑、松溪窑等。

——摘编自姜波《水下考古与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二   今年是我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提出这一倡议的初心,是借鉴古丝绸之路,以互联互通为主线,同各国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为全球发展开辟新空间,为国际经济合作打造新平台。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内陆地区从“后卫”变成“前锋”,沿海地区开放发展更上一层楼,中国市场同世界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中国已经是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是越来越多国家的主要投资来源国。无论是中国对外投资,还是外国对华投资,都彰显了友谊和合作,体现着信心和希望。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建设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华光礁一号”沉船考古的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带一路”建设的意义。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唐朝灌溉工程数量简表单位:(个)

地区时间工程类别长江以北长江以南
中唐以前中唐以后中唐以前中唐以后
灌溉982923938


阅读以上史料,从中提取两项有关汉、唐时期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020-06-02更新 | 224次组卷 | 4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广东专用)01
10 . 阅读材料,完成题目要求。

材料   我们的祖国,山川壮美。很多山脉、河流、地区具有重要的地理、经济、军事价值,同时也屡屡进入文学艺术中,成为我们传统文化中重要的文化符号。如,提到阴山,我们会想到“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也会想到“敕勒川,阴山下。……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提到江南,我们会想到“杏花春雨”;一曲《黄河大合唱》更是激发热血的中华儿女投入到全民族抗战之中。


请结合一个你所熟悉的具有文化符号意义的地理概念,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分析其成为特定文化符号的原因。(要求:地理概念可以是山脉、河流,也可以是地区等,可以选择材料提供的地理概念。请先说明该地理概念的文化象征意义,再运用历史知识进行分析,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1-03-15更新 | 346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学科素养测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