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重心南移(宋元)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两宋时期,很多被贬到岭南的官员,如黄庭坚、苏轼、胡旦等成为改变岭南地区社会面貌的有力推行者。据史料记载,广南西路梧州“衣冠礼度并同中州”,广南东路儋州亦“衣冠礼乐班班然”,海南琼州“民俗以变,可与中州比”等。这反映了该时期(       

A.岭南民众的民族认同感增强B.全国文化中心南移至岭南
C.贬官担负移风易俗政治职责D.岭南社会面貌与中原一致
2 . 主题探究是历史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小明在历史学习中了解到“中国古代经济重心至宋元时期完成南移”是史学界普遍认同的结论,为探究该主题,小明首先找到了以下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关中之地,于天下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

——(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   西汉至北宋南方人口的变迁:


朝代
南方北方
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
唐朝392041543.2514852956.8
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

材料三   本朝文物之盛,自国初至昭陵(宋仁宗)时,并从江南来,庆历间人才彬彬,号称众多 …… 皆出于大江之南。

——宋人笔记《曲洧旧闻》

材料四   天下岁入粮数,南方6890307石,北方5224393石。江浙行省、江西行省占全国比重尤高,各约占37%和10%。

——整理自(明)宋濂等《元史·食货志》

(1)谈谈材料一对于该主题研究的意义。
(2)相较于材料一,材料二至四提供了哪些探究该主题的新视角?并简要说明它们为什么可以做为该主题研究的史料。
(3)你认为该主题研究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2020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3 . 据史料记载,长安在盛唐时期人口总数约70万,其中皇室及服务人员15万,在京官吏约3万余,禁军和附近驻军约12万,到京师参加选官和科举的读书人1万,共需粮食580万石左右,其中依赖国家供给粮食的人口约32万。据此可以推知盛唐时期
A.长安已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B.对东南地区粮食需求增加
C.出现了冗官冗兵冗费局面D.坊市制度瓦解速度加快
2020-02-08更新 | 642次组卷 | 20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大附中2021届高三1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