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重心南移(宋元)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下面是二十四史中历史人物地理分布表(部分)。由此可知(     
朝代陕西河南山东直隶山西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
西汉2239612110232317
26121997223182923421728
北宋633241562121419784538119
80123931285624125819920476
A.古代政治中心与文化轴心趋同B.区域经济水平影响文化的发展
C.明朝南方文化普及率远超北方D.人才分布与人口密度相辅相成
2 . 中统初年(公元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为沟通中都至通州的运道,修复了金代的漕渠。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大规模治理了坝河,修建了阜通七坝,设坝夫、船户,实行“倒载制”。至元三十年(公元1293年)在水利专家郭守敬设计和组织下,修建了通惠河。这反映出(       
A.北方成为当时的经济重心B.漕运影响南北经济的发展
C.元朝统治者对漕运的重视D.元朝的政治中心逐渐南移
3 . 在目前已知的南宋以来的耕织图中,大都是以“江南”为具体描绘区域的,正可谓“图中江南时时现”。以“华北”为描绘区域的元代杨叔谦的《农桑图》,虽受到皇帝重视与褒奖,却未被广泛临摹、刊刻。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元代农耕文明的破坏B.绘画艺术的地域差异
C.历代士人的江南情怀D.经济重心转移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表史料可用于说明,宋代(       
史料出处
(安徽当涂、芜湖等地)“圩田十居八九,皆是就近湖泺低浅去处,筑围成埂”《宋会要辑稿》
(淮南)“海濒沮洳泻卤之地,化为良田”《宋史》
(浙江瑞安)“围塘外涂地为田,而穴塘引河以溉”(南宋)袁燮《絜斋集》
A.江南地区得到深入开发B.农业耕作方式取得进步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D.土地兼并现象日益加剧
2023-06-26更新 | 440次组卷 | 5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南宋后期以来临安文化中的南方色彩逐渐得到增强,北方文化的特色日益冲淡。到了明代,杭州已成为南方文化占主体兼具有一定程度的北方文化特色的城市。这说明(     
A.经济重心南移的客观推动B.杭州已成为南方文化中心
C.北民南迁带来的客观影响D.南方文化客观环境的熏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下图为南北方人才比重示意图。此图可以反映出(     
   
A.南方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B.江浙土地开发促进了人口大量增加
C.东汉以后南方人才比重持续地增长D.北宋时期南方上缴赋税超过了北方
2023-05-07更新 | 686次组卷 | 9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恒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与唐代相比,两宋对外贸易发展迅速,贸易港口大大增多、遍布沿海广大区域,且不再是零星点状分布而是主次分明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多层次结构;贸易范围也远超唐代,远至红海沿岸及非洲东海岸。材料说明(     
A.宋代贸易发展与经济重心转移相适应B.宋代政府较唐代更加重视海外贸易
C.宋代海外贸易在国家经济中居于主导D.海外贸易税是宋朝政府的主要财源
8 . 两宋时期经济较前代有明显的发展变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出现了专业性的市场   ②南方普及稻麦复种制   ③主要的产粮区在苏湖
④流行彩绘陶器釉里红   ⑤官方设榷场互市贸易
A.①②③B.①②⑤C.②③⑤D.②④⑤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隋唐时期,木材商人主要在关中西部的陇右地区采购,然后贩卖至长安、洛阳等地区。明清时期,木材商人转而深入川、湘、云贵、赣、闽等地采购,然后沿长江水道及海路转运至武汉、南京、镇江、上海、杭州等城市。这一转变主要是源于(       
A.古代政治中心的南移B.区域经济结构的变动
C.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D.丝绸之路的起点转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