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社会的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陈邦瞻编著的《宋史纪事本末叙》称:“大抵宋三百年间,其家法严,故吕、武之变不生于肘腋;其国体顺,故莽、卓之祸不作于朝廷。”

材料二   两宋三百年在经济、文化、制度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特别是宋代的经济,国内外学者认为发生了所谓的“绿色革命”“商业革命”“货币革命”“城市革命”“信息革命”“科技革命”等。 虽然称“革命”并不合适,但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确实取得了突出进步。

——摘编自邓小南《宋朝的再认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国体顺,故莽、卓之祸不作于朝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两个宋代“革命”举例进行说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宋代部分士人落第后以商贾致富,随即便督促子侄辈沿袭儒业的现象较为普遍。如宋代的资中人李处和事科举三十年而未能如愿,只好外出行商,大获成功后即延师聘儒教子读书。这表明宋代(     
A.商品经济发展推动儒学传播B.传统义利观念较为强大
C.科举制度严重僵化士人思想D.社会群体间流动性减弱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北宋欧阳修在《论逐路取人札子》中上奏:“窃以国家取士之制,比于前世,最号至公。盖累圣留心,讲求曲尽,以谓王者无外,天下一家,故不问东西南北之人……而惟材是择。”这说明北宋(     
A.国家对社会控制较松弛B.更重视家庭门第观念
C.科举考试向全社会开放D.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在宋代士大夫的墓志铭中,往往有子孙“举进士”一类的记述。士大夫乐于选择这类人做女婿,如宰相李沆相中程颢为女婿,而程颢当时仅是准备参加进士考试的举人而已。宋代这一现象(     
A.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发展B.折射出“以文治国”的理念
C.体现了世家大族的衰落D.表明选官方式发生了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