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社会的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夏商周三代到春秋前期,整个国家治理体系分为两大部分:上层政治核心部分属于世官,底层社会治理则由乡举里选。虽然世官也有选拔,但其选拔限定在世袭贵族范围内。至春秋战国时期,选官制度随着时代的变革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军功制和养士(门客)制渐成社会主流。

——摘编自孙录见等《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变迁及其启示》

材料二   隋朝科举制是在继承察举制的基础之上开创的,虽然二者都有“举荐入仕”的过程,但科举则分秀才、进士、俊士、明经四科考察。唐朝科举分为常举和制举。常举包括秀才、明经、明法、明算、进士等科,以明经(以经贴为主)、进士(以诗赋为主)两科为重。制举由皇帝亲自主持,考试形式、内容多为临时决定,主要有贤良方正科、直言极谏等科。平民和官员均可参加。至武则天时,又出现了殿试和武举。宋初,统治者不仅扩大了科举取士的人数,还实施殿前唱名赐及第之制,“天子门生”渐成传统。宋神宗时,取消了明经等科,专试进士,并以时务策为主。此外,政府不仅对考官实行“锁宿”制度,还对试卷进行糊名、誊录处理。宋代对科举制的重视使天下学子趋之若鹜,各种官办、私办书院相继涌现,不仅推动了以理学和心学为代表的新流派的出现,还引发了社会对书籍的巨大市场需求。

——摘编自李虎《科举制演变刍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选官制度的变化趋势,并简述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至宋朝科举制发展的特点,及其积极影响。

2 . 南宋已不存在法律意义上的贱口奴婢,奴婢的来源都本自良人。宋代奴婢与主家的关系,是经济意义上的雇佣关系,跟租佃关系一样,“自今人家佣凭赁,当明设要契”。契约写明雇佣的期限、工钱,到期之后,主仆关系即解除。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A.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扩大B.家族门第观念逐渐淡化
C.社会成员身份趋向平等D.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发展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的茶马贸易自熙宁七年(1074年)大规模展开之后,封建政府对其非常重视,采取一系列鼓励政策和管理措施,保证茶源,招抚蕃族,加强互市贸易,经过宋神宗、哲宗、徽宗三朝的刻意经营,革弊兴举,贸易额不断增加,在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产生了很大影响。

——摘编自郭孟良《“蜀茶总入诸蕃市,胡马常从万里来”—宋代茶马贸易述论》

材料二   草市,在宋代得到普遍发展。宋朝商业繁荣,逐渐形成了城市、镇市、草市三级结构,草市居于基层市场地位。官府在草市一般不专设税务机构,而由富人承包。草市往往产生于交通要道、关津渡口或城市边缘,与农村联系密切。在草市的促进下,许多著名的经济专业区也逐渐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城镇。到南宋时期,城镇的规模与之前相比也有明显增大。

——摘编自焦爱丽、潘文艳《草市的兴起对宋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宋代茶马贸易和草市发展的概况。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茶马贸易和草市发展的共同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辛酉年(961)神沙乡百姓李继昌雇工契》;“雇慈惠乡百姓吴再通男住儿造作一年。断作月价,每月麦粟众(中)亭一驮,见与春三个月价,更残六个月价,秋【后】填还。”这份雇工契约说明在北宋初期(     
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南方商品经济发达
B.贱民阶层依然存在,数量已经显著减少
C.农民地主签订契约,较少牵涉人身束缚
D.政府放松社会控制,百姓自由更换职业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在宋代,可供无常产者选择的职业较为多元:有契约制下的佃农,有小手工业者,有商品流通领域的小商贩,甚至出现身兼数业的“多种经营者”,如台州郑四客,为林通判家佃户,在农闲时经常外出作丝织品的买卖。这主要反映出宋代(     
A.社会经济活力较强B.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C.人身依附关系松弛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宋代著名大臣中,不乏出身于下层百姓和贫苦人家的子弟。如北宋政治改革先驱王禹偶“世为农家”,官至参知政事的欧阳修“家贫,至以获画地学书”。从中可以看出宋代(       
A.门第观念已彻底消失B.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
C.科举是入仕唯一途径D.官场由平民子弟主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宋朝强化了父母给女儿准备嫁妆的义务,以及女儿嫁到夫家后依然有支配嫁妆的权利。如果妻子和丈夫离婚,可以取回嫁妆。这折射出宋朝(    
A.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B.经济发展影响传统观念
C.尊富尚利意识蔚然成风D.女性社会地位空前提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宋辽金时期是二十四孝故事图定型普及的时期,很多墓葬中有各种形式的孝子故事,如河南尉氏县张氏镇宋墓和山西闻喜寺底村金墓出土的田真哭荆图。这一时期流行孝子故事的主要原因是(       )

A.维护等级秩序的需求B.科举制度发展的影响
C.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D.宗族观念强化的诉求
9 . 北宋后期,“披坚执锐之士,化为行商坐贾者,不知其几。”相当多的儒生文士,亦“口谈道义,而身为沽贩。”这反映出(     
A.军队战斗力严重削弱B.商品经济冲击了社会观念
C.传统社会结构逐渐瓦解D.儒家思想日益走向市俗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唐宋之际,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大变迁:门阀世家瓦解,平民社会取而代之;部曲奴婢制瓦解,租佃制取而代之……,其中影响最大的便是部曲奴婢制的瓦解,部曲奴婢等贱民身份大量改变,这使得自中古以降的良贱身份制度也无法继续下去了。这反映了(     
A.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B.社会控制的加强
C.科举制度影响阶层变动D.政治制度的变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