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宋代的各种说唱艺术、话本小说、戏曲、语录等文艺形式的发展扩大了通俗文学的势力范围,初步呈现出雅俗共存的局面。连宋朝皇帝都愿意听“话说赵宋某年”的话本小说。对此现象的合理解读是(     
A.文言文体受到严重冲击并开始衰落B.通俗文学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君主好恶决定文学艺术的发展方向D.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的发展
2022-11-28更新 | 496次组卷 | 68卷引用:安徽省定远育才学校2019届高三(文化班)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

——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二   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

——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材料三   晚明(15221640年)时期中国涌现出一批总结性的科学巨著,兴起了一股科学思潮。徐光启等人认为西方科学以数学为基础,由“数”达“理”的形式逻辑方法是西方科学优越性的根本所在。晚明学人试图通过翻译《几何原本》从科学方法论层次来救偏理学“虚玄幻妄之说”的倾向。他们迫切希望能借助于“远西奇器”来解决明朝所面临的社会问题,“于民生财计大有利益”。宋应星提出“穷究试验”“凡事皆须试验而后详之”的实学思想,他认为任何科学知识都要亲身实践,以达到知行合一。

——摘编自施威《晚明学人的科学思想及其历史意义》


(1)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宋朝“市民社会”和文化发展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根本原因。结合课本所学,概括宋朝分别在科技、书法、绘画与文学领域取得哪些成就。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明时期科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3 . 下图是江苏省苏州市树山村大石山顶上镌刻的“唯和呈喜”四个字,已有几百年历史。四字合用中间一“口”,构思极其巧妙,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价值,暗含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A.利用篆书形变组合,蕴涵着天人合一哲学思想
B.将文字囊括于圆内,折射出儒家文化尚礼思想
C.以圆形方孔图构字,反映出商品经济异常活跃
D.四字合用一口构图,体现虚实挪让等艺术之美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朝国力不强,但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对于此,历史学家们有着精到的认识。陈寅恪先生对于宋代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这样说过:“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势”柳诒微先生也曾指出:“有宋一代,武功不竟,而学术特昌,上承汉唐,下启明清,绍述创造,靡所不备”。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它是由多种历史条件综合作用而成,而这些原因又体现了当时文化政策开明特色。

——摘编自腾云玲《从宋代文化繁荣看其开明的文化政策》


围绕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史,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史论结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图是《宋朝李成的读碑窠石图》,画家在寒林平野中描绘了几株历尽沧桑的老树和一座古碑此图置景幽凄,气象萧瑟古树枝桠奇劲,背景空无一物。下列对此图的风格分析正确的是
A.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B.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C.追求个性和神韵意境D.色彩鲜艳、感情朴实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北宋画家论及山水画的创作,提出:“春山烟云绵连,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该认识反映的中国山水画的特征是(     
A.注重对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B.强调以花鸟为主要描绘内容
C.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D.强调人物为核心的布局构图
2019-12-11更新 | 3671次组卷 | 118卷引用:2017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关汉卿在《关大王独会单刀会》中,描绘关羽面对大江的滚滚波涛,仗刀临流。曲中唱到:“大江东去浪千叠……驾着这小舟一叶……可正是千丈虎狼穴……我觑这单刀会似赛村社”。对该作品理解有误的是( )
A.显示关羽壮怀激烈的个性B.借历史典故吊古抚今
C.严厉斥问颠倒黑白的世界D.兼采宋词的豪放风格
2019-01-30更新 | 1667次组卷 | 33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文化学者吴方在著作中写道:“元杂剧成为突出的文化史现象,似乎正反映出传统与时代纵横交会或者说一种‘文化碰撞’。如果元代文人不是抛舍仕途流连于吟风弄曲的光景,一掬其才智,戏曲便仍停留在简陋的艺术和思想水平上。另一方面如果没有宋元以来都会生活的要求,也不可能产生雅俗结合的元杂剧”。这说明
①元杂剧对诗体的解放,逐渐占据文坛重要位置
②瓦肆、勾栏为元杂剧提供了生存发展土壤
③杂剧的灵活与通俗隔离了元代社会政治生活
④元代文人反对科举,表达出对社会的反叛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