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叶梦得《避暑录话》云:“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陈师道《后山诗话》云:“仁宗颇好其词,每对酒,必使侍从歌之再三。”……柳永词的内容和语言都趋向俗化,既符合了歌唱者低文化层次的需要,也更有利于市井百姓的接受。

——张学辉《试论柳永词的“大众传播效果”》

材料二   宋代的“市”“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都市之夜市,酒楼极繁华处也任务嘈杂,灯火照天,每至四鼓罢……”

——摘编自吴自牧《梦粱录》

材料三   宋朝时期指的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中国人首次大规模从事对外贸易,不再主要依靠外国中间商。……此外同样重要的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后来的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明清时代是江南市镇发展繁荣的时期。市镇发展较快的松江、嘉定、太仓一带,是棉花的产地,棉纺织业发达又靠近沿海,利于海上贸易,是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吴江的河里、平望,湖州的南浔,都是著名的水乡市镇。这些市镇有的以经营手工业为主,有的以某些行业著称,有的是农副产品的交易市场或产地等。随着市镇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达,明中叶以后,在经济作物和水陆交通发达的地区,先后出现了一批著名的工商业市镇。如苏州的盛泽、平望、唯亭,嘉定的南翔、诸翟,湖州的南浔、乌镇等地。这些市镇人烟稠密,街道繁盛,市场繁荣,手工业、商业都很发达,且为各地商贾所集,进行大宗交易。

——摘编自何荣昌《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发展》


(1)据材料一,归纳柳词传播广泛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宋代文化的发展特征。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发展的特点。
2022-12-11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联考考前复习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英,皆为其用。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赠送财物)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之下矣。

——【北宋】苏洵《六国论》


(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辽、西夏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历史作用。说明辽、西夏与北宋是如何在碰撞中交融的。
(2)材料三中苏洵的论述的目的是什么?它与材料一所述的史实有何联系?
2022-08-28更新 | 217次组卷 | 5卷引用: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及辽夏金元的统治-纲要上-2023届高三一轮课时练习卷
3 . 宋朝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一座高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宋三百年在经济、文化、制度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特别是宋代的经济,国内外学者认为发生了所谓的“绿色革命”、“商业革命”“货币革命”、“城市革命”、“信息革命”、“科技革命”等。虽然称“革命”并不合适,但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确实取得了突出进步。

——摘编自邓小南《宋朝的再认识》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任选两个所谓的宋代“革命”进行举例说明。

材料二   宋代占主流地位的依旧是雅文学,即士大夫文学,不过,俗文学的存在也是不可轻视的。俗文学的代表是话本小说。那时,俗文学从原来的反映乡村生活为主转向市镇,其内容有灵怪神话、江湖豪侠、名人轶事,也有市民生活、男女相悦等“为市井细民写心”之作。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宋代俗文学的特点。
2023-07-29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东京梦华录》可看出北宋城市和唐时面貌大不相同。在汴京,街面店铺、作坊、旅馆、50余炉的饼铺、二三层楼的酒家(官营或私营都有),与住宅、寺宇杂然并见。很多大城市里每日天未明到深夜,甚至通宵都有营业。夜市上除了有大众化的食品和用品,便于夜间“勾当公事”的人和一般平民购买食用。批发商业的组织形式在北宋也有新的发展。“行”不但是批发交易的场所而已,并且是一种新起的批发机构。在城市内外河畔桥头交通方便之处或街道广场上都有各种“行”的设置。

——摘编自马媛媛《从<东京梦华录>看北宋经济发展》

材料二   在对自然和物质世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中,画家和科学家发现了双方的共同之处——都对世界有着浓厚的求知欲。尽管他们以各自特有的个人技艺探求他们的共同兴趣,但在宋代,对内在和外在世界的探究是同时进行的。

——摘编自迪特库恩《哈佛中国史·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商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文化对内在世界探索的表现。
2023-01-05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三亚市海南鲁迅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时上流社会中流行射类、蹴鞠、棋类、水上活动、角力、田径、武术、节令游戏以及百戏等体育活动。《宋史》中记载,上流社会对体育礼仪的规定非常严格,如打球包括了鼓乐、服饰、仪式等等诸多程序和规矩,礼法森严。朱熹提出“修建射圈,提倡习射;效法孔孟,尊崇六艺以及登山郊游,导引调息”的体育思想。民间也兴起各类体育活动,并出现大量专业的体育“社”,如打球社、齐云社、角抵社、锦标社、锦体社、英略社等。宋代《齐云社规》记载蹴鞠有十紧要:“要和气、要信实、要志诚、要行止、要温良、要朋友、要尊重、要谦让、要礼法、要精神。”都城开封街市店铺甚至还专门出售一种儿童秋千,设计精巧,深受百姓喜爱。城市里也出现一些新的娱乐场所,将文艺表演和休闲体育结合起来,吸引大量的市民来休闲娱乐。

——摘编自周丛改《宋代体育的繁荣及其成因》

材料二   在忧患严重的不利情况下,两宋三百年在经济、文化、制度建设等方面仍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特别是宋代的经济,国内外学者认为发生了所谓的“绿色革命”、“商业革命” 、“货币革命”、“城市革命”、“信息革命”、“科技革命”等。虽然称“革命”并不合适,但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确实取得了突出进步。

——摘编自邓小南《宋朝的再认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体育活动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任选三个宋代“革命”举例进行说明。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文学,必溯源于诗经三百首……是有政府收集而流行在贵族社会的……魏晋南朝的诗人,多半出身于门第新贵族中……唐代诗人之多、诗学之盛,可以说超前绝后。全唐诗九百卷,凡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作者二千二百余人。以平民的作家,而歌唱着平民生活下至种种情调与境界。秦汉时期的绘画大体还以壁画和刻石为主,应用在宫殿庙宇玟墓……一到唐代,仙、释、人物画逐渐转而为山水、花鸟,壁画和石刻渐转为纸幅尺素,在人们日常起居的堂屋与书房中悬挂起来

——钱穆《中国古代文化史导论》

材料二   北宋以来,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的文化形态——根植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在不断崛起。

——摘编自哀行需《中国文学史》

材料三   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街,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水为词,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1)根据材料一唐文学发展所呈现的特点,并结合时代背景,归纳推动唐朝文学艺术走向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宋元时期“市民文化”的表现形态。并概括指出艺术世俗化趋势的推动因素。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7 . 阅读有关两宋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官制前承隋唐、后启明清,内容复杂,名实分离,是历代官僚机构设置最为复杂的一朝,也是文官制度高度发达的一朝。特殊的职官分离现象在宋代官僚制度中尤为明显。在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的同时,武将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抑制。由于宋代地方各级组织互相牵制,尤其路一级组织事权分散、区划交叉、中心分离,没有单一的权力圈和单一的权力中心,也就失去了割据一方的地理基础。同时,宋代行政区划是中央官员的分治区域,而不是地方官员的分治区域,路、州、县的官员由中央官员担任,就削弱了地方分权的人事基础。

——周振鹤《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等

材料二   台湾学者柏杨曾这样评价两宋:两宋是具有“高度物质文明的社会”,其“物质文明,有辉煌期,不但超过中国过去任何一个时代,并超过同时代的西方世界。”但是两宋时期“武装力量跟文化水平不能配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官制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简要评价宋代官制。
(2)提取材料中的一个观点,依据所学加以论证。
(3)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概况两宋突出的时代特征。
2022-08-20更新 | 339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中外历史纲要(上)》
8 . 传统文化的形成与演变

材料一   秦汉(主要是汉代)时期创建的封建国家、地主和自耕农三位一体的土地所有制度;以中央集权为核心和特征的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以儒为主,以法为辅,以阴阳五行为理论骨架而统合诸家的思想文化制度;以太学为主导的官方学校教育制度等等。都从不同的层面,对大一统的、多民族的、趋善求治的中国古代文化类型及其特点的形成,起了文化整合的作用。从整体结构和功能而言,中国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很大程度来自秦汉时期所创建并为后世所承袭的各项制度,以及这些制度在功能上的整合。

——摘编自李宗桂《论大一统的秦汉文化》

材料二 宋型文化是积极昂扬的入世型文化,讲究履践,注重实用,强调经世,体现出一种济世情怀。当时士人对流传多年的传统经学,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看法,绝不轻易认同前人,并对传统经学家“疏不破注”的做法不以为然。最具代表的人物有欧阳修、刘敞、王安石三人。宋代学者几乎对所有流传下来的经典,都持一种怀疑和批判的态度,而不是一味的盲从古人。陆游说:“唐及国初,学者不敢议孔安国、郑康成,况圣人乎!自庆历后,诸儒发明经旨,非前人所及;然排《系辞》、毁《周礼》,疑《孟子》,讥《书》之《岚征》《顾命》,黜《诗》之序,不难于议经,况传注乎!

——摘编自董德志《略论宋代文化的时代特征》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文化形成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代文化的特征并分析宋代文化的影响。
2022-01-24更新 | 239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2届高三上学期1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9 . 中国古代文化辉煌灿烂,体现了各历史时期的风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逐步加剧,社会冲突和矛盾愈演愈烈,旧制度分崩离析,士阶层积极思考解决的方法,提出一系列的政治主张。随着士人队伍的壮大,代表各阶层的学派越来越多,提出的主张也越来越多,涌现出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等一大批思想家。战国时期,被称为诸子百家的各个学派、各种思想交错碰撞,相互批评,相互吸收,形成了为后世所称道的“百家争鸣”盛况,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写下了最为绚烂的一笔。

——摘自《中国通史》

材料二   唐是继先秦后又一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黄金时期。文学艺术门类多样,有诗歌、散文、传记等,其它艺术如绘画、音乐、舞蹈、雕塑等都得到发展;政治文化、商业文化、外交文化都体现出不一样的胸怀,具有辉煌大气之美。文学艺术高度发达,诗歌类型多样、内容扩大,小说上产生了唐传奇,开拓了后世文学的道路;书法出现了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这些榰书大家,他们所创立的书体成为后世汉字的主要形态——正楷。唐代各类文化艺术融江了之前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和北方文化交融的成果,大胆吸收了周边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

——摘编自百度文档

材料三   (宋代)儒学方面兴起了后来被称作家学融汇了之朱子学的新儒学;文化方面,在古文复兴的同时,口语文学也兴盛起来;印刷术得到了空前发展而且发行的书籍不仅仅是儒家经典,还有历史书、请文集等。在这里值得特别一提的是科学书籍的出版发行。从科技和文化看宋朝是“现代的拂晓时分”。

——摘编自《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文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从科技和文化看宋朝是“现代的拂晓时分””的理解。
2022-01-04更新 | 188次组卷 | 3卷引用: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2022-2023学年纲要上课时练习+单元测试
10 . 宋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文明昌盛”的辉煌时期,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中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材料一   宋朝的商品经济非常繁荣。新兴经济作物茶叶、甘蔗之类绝大部分进入市场。市场形成城市、镇市、草市三级金字塔型结构。在地方贸易网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江南、西北等几个较大的区域市场。海外贸易规模超出唐朝,朝廷在南方沿海港口设立了多处市舶司。民间开始出现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宋元之时,经济发达……市场需求活跃,使生产制造技术有相当的发展。当时多元文化的接触可能也是有利于技术发展的因素。蒙古颇重视技术人才,每攻取一地,都搜罗名工巧匠。成千成万的工匠,随军队所至,处处有机会接触别处的工艺技术……工匠既有彼此切磋的机会,又因为专业分工,颇可专精。

——摘自许倬云《万古江河》

材料三   “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

——摘自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宋元时期中国科技发达的原因。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经济发展对宋元文学特点产生的显著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