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科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现存最早的“囊宇图”是南宋石刻《华夷图》,该图绘制范围东抵朝鲜.西 至葱岭,北达长城以北,南到南海和印度洋,对于中华以外的地区绘制极为简单。明洪武年 间的《大明混一图》描绘范围东起日本,西达欧洲,南至爪哇,北抵蒙古,但其中明朝控制的 区域位于地图中央,且不成比例地占据了绝大多数面积,其它地区只是被填塞在地图的角 落之中。明末的《天下九边分野人迹路程全图》已绘出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和 南极,标绘了经纬网和部分国家的名称,但图中明朝疆域极大,而南、北美洲和南极的形状 被大幅度剪裁、缩小、扭转甚至变形。

——摘编自成一农《中国古代地图上的空间秩序——兼论地图的功能和目的》        

材料二   1886年.《帝国联盟:表现1886年英帝国幅员的世界地图》在英国伦救的 《绘图》杂志上刊出。该图采用对于角度和方向定位最为准确的墨卡托投影法绘制,重点突出的是英国的全球殖民地,以及各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紧密的物质联系。地图以格林尼治子午线为中心,用同色标涂英国本土及英属殖民地,包括加拿大、英属西印度、西非、南部非洲、英属印度、英属海峡殖民地、澳大利亚和断西兰。另外还标注了英国掌控的要塞及港口,如中国香港以及1885年刚刚占领的朝鲜巨文岛。各殖民地之间由横跨三大洋的航线紧密连级。地图周围环绕装饰图案,在地图下方,象征着英国的不列顿尼亚女神手持 三又戟和“米”字盾牌,端坐在象征整个世界的球体之上,女神两旁环伺着来自各殖民地的土著、奇珍和代表性动物。

——捕编自宋念申《地图帝国主义:空间,殖民与地球规治》

材料三 甲午战争以后,地理学和地图学成为朝野关注的焦点。1903年武昌舆地协 会出版的《中外舆地全图》,被列为“大学堂审定中等课本”。1904年,为配合中小学“最新 教科书”的编辑与发行,商务印书馆先后译印《西洋历史地图》《减寰全图》《万国舆图》等教学地图,颜受当时中小学教材市场的欢迎。1909年出版的《世界新舆图》更是一改晚清以来以北京为零度经线的传统做法,将国际公认的本初子午线作为起点,受到当时知识界 的广泛关注。地图出版物普及于普通知识阶层,成为得风气之先的文化政治符号。

——摘编自李鹏《清末民国商务印书馆地图出版述论》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明时期“寰宇图”发展历程中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该地图绘制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初中国刊印世界地图的意义。
2024-05-11更新 | 69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第八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古代火器的使用】

材料一   两宋时期,由于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和战争的需要,火药和火器制造成为军事手工业的重要部门。北宋时期的火药以纸等包裹,含硝量、含碳量都比较低,呈膏状,且没有引信,大体上只是一种纵火性、燃烧性兵器。南宋以后,增加了火药中的硝、碳含量,火药从膏状变成固态,同时使用了引信和铁质火药罐,以达到易燃、易爆、放毒和制造烟幕的效果,从而使火药由燃烧型转变为爆炸型。北宋时期的火器主要有弓、弩火药箭等,北宋末年,在抗金战争中发明了霹雳炮、震天雷等杀伤力较大的火炮。南宋时火器技术又有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喷气式火箭和管形火器。

——摘编自游彪著《宋史》

材料二   嘉靖年间,明军缴获了葡萄牙的“佛郎机炮”,此炮有母铳子铳结构,装弹室较大,管壁厚,并装有瞄准器和炮耳。明廷仿制并投入批量生产,装备军队,主要用于北方的墩台城堡,防御蒙古游牧民族南侵。此后几十年,中国初步吸收了欧式火器的优点,融合中国传统火器制造的特点,陆续制出各种作战样式的佛郎机火炮和单兵枪。1618年努尔哈赤在关外兴兵直取抚顺,明军失败,大炮尽丧敌手,明廷受到震撼,此后,通过澳门聘请欧洲铸炮匠师并携来先进的仪器、仪表和生产设备,直接参与火炮铸造,移植造炮技术。崇祯帝即位后用徐光启监制大炮,两个月造出了200门新炮。清兵(1636年前尚称后金)五六万人于1626年在宁远城下曾遭袁崇焕“红夷大炮”轰击,蒙受重创,损兵1.7万。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宋代火器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宋代和明代在火器发展方面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之际,萧何在刘邦攻入咸阳时,“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掌握山川险要,物产分布,经济虚实,郡县户籍的数字等,因而在楚汉战争中圆满地完成了输送士卒、粮饷的任务。由于各朝各代都有这种以地图为工具的做法,故制图学的作用重大,从而使得各代都有一些名臣钻研制图学。

——摘编自丁海斌、汪广东《论“官科技”及其对中国古代和近代科技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1093年,苏轼上奏道:“臣所忧者,文书积于高丽而流于契丹,使敌人周知山川险要、边防利害,为患至大。”

——摘编自《苏轼文集》

材料三   宋代地图制作空前繁荣。在宋代著名的地图制作者中,有钦命的主管国家某一部门的大臣,如编绘了《守令图》的沈括,地方行政长官和战区军事将领也成为区域地图测绘的主体,甚至一些士人也绘制了一批览胜路线图。

——摘编自王树连《宋代地图缘何空前繁荣》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官方重视制图技术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地图制作空前繁荣的原因,并指出其所体现的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突出特征。
2024-03-29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部分高中2024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
4 . 【雕版印刷事业的发展】

材料一   雕版印书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到五代后期已经相当普及,主要表现为:民间刻书规模日益扩大、刻书门类广泛,但都是有关佛经、字书、历书之类社会杂书,而没有正统(官修)经典、正史书籍。那时国子监科考都是用的抄写本,将儒家经典雕刻在石头上,供人们阅读、传抄、拓印和校正。至后唐长兴三年二月,政府批准中书门下关于依《石经》文字,刻《九经》印版的奏请。“敕令国子监集博士儒徒,仔细看读,后各部随帙刻印,广颁天下,如诸色人等要写经书,并须依所印敕本,不得更使杂本交错”。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雕版刻印儒家经典,也是政府对印刷术的第一次利用。

——摘编自王志国《五代国子监刻书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材料二   初兴于唐、五代的雕版印刷,终于在两宋之世大放异彩,迎来了中国雕版印刷业的黄金时期。宋代文豪苏轼曾云:“余尤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汉书》《史记》而不可得,皆手自书,日夜诵读,唯恐不及。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转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宋代形成了政府出版、私家出版、书坊出版三大出版系统,共同构建起了全社会普遍的出版意识。宋代出版业既包括文本的出版,也包括生产要素、生产资源配置及生产技术等内容。如纸张、墨、书法、刻工、雕刻技术、印刷技术、作坊生产流程、书价、图书发行、版权保护、图书广告等。图书的普遍生产、流通与阅读成为整个社会一种共同的“文化存在”或“文化空间”。

——摘编自田建平《宋代书籍出版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五代雕版印书的新变化及其对图书事业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宋代书籍出版的特点及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