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科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现存最早的“囊宇图”是南宋石刻《华夷图》,该图绘制范围东抵朝鲜.西 至葱岭,北达长城以北,南到南海和印度洋,对于中华以外的地区绘制极为简单。明洪武年 间的《大明混一图》描绘范围东起日本,西达欧洲,南至爪哇,北抵蒙古,但其中明朝控制的 区域位于地图中央,且不成比例地占据了绝大多数面积,其它地区只是被填塞在地图的角 落之中。明末的《天下九边分野人迹路程全图》已绘出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和 南极,标绘了经纬网和部分国家的名称,但图中明朝疆域极大,而南、北美洲和南极的形状 被大幅度剪裁、缩小、扭转甚至变形。

——摘编自成一农《中国古代地图上的空间秩序——兼论地图的功能和目的》        

材料二   1886年.《帝国联盟:表现1886年英帝国幅员的世界地图》在英国伦救的 《绘图》杂志上刊出。该图采用对于角度和方向定位最为准确的墨卡托投影法绘制,重点突出的是英国的全球殖民地,以及各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紧密的物质联系。地图以格林尼治子午线为中心,用同色标涂英国本土及英属殖民地,包括加拿大、英属西印度、西非、南部非洲、英属印度、英属海峡殖民地、澳大利亚和断西兰。另外还标注了英国掌控的要塞及港口,如中国香港以及1885年刚刚占领的朝鲜巨文岛。各殖民地之间由横跨三大洋的航线紧密连级。地图周围环绕装饰图案,在地图下方,象征着英国的不列顿尼亚女神手持 三又戟和“米”字盾牌,端坐在象征整个世界的球体之上,女神两旁环伺着来自各殖民地的土著、奇珍和代表性动物。

——捕编自宋念申《地图帝国主义:空间,殖民与地球规治》

材料三 甲午战争以后,地理学和地图学成为朝野关注的焦点。1903年武昌舆地协 会出版的《中外舆地全图》,被列为“大学堂审定中等课本”。1904年,为配合中小学“最新 教科书”的编辑与发行,商务印书馆先后译印《西洋历史地图》《减寰全图》《万国舆图》等教学地图,颜受当时中小学教材市场的欢迎。1909年出版的《世界新舆图》更是一改晚清以来以北京为零度经线的传统做法,将国际公认的本初子午线作为起点,受到当时知识界 的广泛关注。地图出版物普及于普通知识阶层,成为得风气之先的文化政治符号。

——摘编自李鹏《清末民国商务印书馆地图出版述论》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明时期“寰宇图”发展历程中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该地图绘制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初中国刊印世界地图的意义。
2024-05-11更新 | 44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第八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2 . “身体史”是一股新的史学浪潮,主要研究身体器官、生理及其与社会、文化、政治的关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在身体生理结构、身体损伤及遗体防腐技术等方面的认知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据统计,北宋颁布了200多条与医药卫生有关的诏令,斥巨资刊印医学书籍。各种坊刻、私刻的医书也很盛行。此外,用于遗体防腐的丁香、安息香、樟脑等,几乎都包括在广州、泉州、明州等港口的香药贸易名单之中。

——摘编自邱志诚《国家、身体、社会:宋代身体史研究》

材料二   按满族旧俗,服丧之人百日内不剃发,以全孝道。乾隆在皇后富察氏病逝后,下诏包括汉族官员在内的文武百官服丧。尽管历代皇帝竭力维持满族特性”,但随着满汉融合,满族传统已从满人的生活中淡化。此次丧期内发生多起满汉官员的剃发案。犯官多称不得剃发作为习俗从未正式写入条例或会典,诏书中也未明言。乾隆则称理法所必当然,不必载之简册。让乾隆甚为恼怒的是,大臣们在案发后对自己如何处置犯官的旨意置若罔闻,目无君上,于是对犯官及被认为态度轻慢的官员施以惩治。

——摘编自王志强《乾隆十三年剃发案的身体政治史探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对身体的认知实现巨大进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乾隆皇帝要求百官为皇后服丧的目的,并对其惩治官员的行为进行评价。
2024-05-15更新 | 161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广信二中2024届高三4月测验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理学为旗帜的新儒学的理性精神,在11世纪中叶到12世纪中叶的北宋时期,将中国传统科学技术达到顶峰。布衣毕升发明的胶泥活字开启了活字印刷时代的先河,军事著作家曾公亮和丁度主编的《武经总要》记载了火药配方和水罗盘指南鱼的制造方法。数学家贾宪在其《黄帝九章算经细草》中所创造的开方作法本原和增乘开方法,600年后才有法国数学家帕斯卡达到同一水平。天文学家苏颂在其《新仪象法要》中,描述了他与韩公廉等人合作创建的水运仪象台,其中有十几项属世界首创的机械技术,包括领先世界800年的擒纵器。建筑学家李诫著《营造法式》(全面而准确地反映了当时中国建筑业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管理经验,以其权威性作为建筑法规指导中国营造活动千年左右。

——摘编自董光璧《中国科学传统及其世界意义》

材料二   17、18世纪是西方社会从中世纪向近代转变的实质性时期,它以本身的科学成功影响并成就了这一实质性的转变。自然科学给这个时期的文化打上了深深的烙印,科学孕育的理性思维及其原则在哲学、宗教、文学艺术乃至政治经济社会领域都引起了新的变革。1718世纪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并非仅仅归结为科学技术,而是科学精神。科学在改观旧世界面貌的同时,也紧紧依持当下的社会史境。尤其是科学与宗教,它并不是与社会结构和社会价值无关的,在17世纪它只是一种基于神学的根据而进行的分化,而对神学的摆脱则可能标明科学已经取得了同科学的女王(神学)的分离。17世纪历史的中心点乃是科学精神的旭日东升,它以鲜艳的理性的光辉照耀着将临的未来。

——摘编自赵立坤《论17世纪科学革命的理性思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时期我国传统科技达到顶峰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18世纪西方向近代转变的表现,并分析这转变对当时世界产生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文化具有多元并存的兼容精神。当时,宋学各派“学统四起”,神宗以后的二程洛学、王安石新学与苏氏蜀学,南宋中期的朱熹理学、陆九渊心学与浙东事功学派,虽然主张不一,甚至针锋相对,但都能够实事求是肯定对方学术的可取之处。宋代重要的思想家无论是程朱派,还是心学派,几乎都有“出入释老”的经历……来重建自己的理论体系。宋代士庶日常生活中,儒、佛、道更是并行不悖,不但儒家学者与名僧、高道有密切的往还,普通百姓读儒书、拜佛祖、做斋醮更是习以为常。宋代精神文化的一大特点就是世俗化的倾向。士大夫不仅以宽容的态度接纳了世俗流行的下层文化,士大夫文化也走上了由雅而俗、俗中求雅的发展道路。

——摘编自虞云国《略论宋代文化的时代特点与历史地位》

材料二   宋代的文化,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截至明清之际的西学东渐的时期为止,可以说,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

——摘编自邓广铭《宋代文化的高度发展与宋王朝的文化政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文化具有兼容精神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宋代科技发展的具体史实,举出3例说明宋代文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雕版印刷事业的发展】

材料一   雕版印书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到五代后期已经相当普及,主要表现为:民间刻书规模日益扩大、刻书门类广泛,但都是有关佛经、字书、历书之类社会杂书,而没有正统(官修)经典、正史书籍。那时国子监科考都是用的抄写本,将儒家经典雕刻在石头上,供人们阅读、传抄、拓印和校正。至后唐长兴三年二月,政府批准中书门下关于依《石经》文字,刻《九经》印版的奏请。“敕令国子监集博士儒徒,仔细看读,后各部随帙刻印,广颁天下,如诸色人等要写经书,并须依所印敕本,不得更使杂本交错”。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雕版刻印儒家经典,也是政府对印刷术的第一次利用。

——摘编自王志国《五代国子监刻书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材料二   初兴于唐、五代的雕版印刷,终于在两宋之世大放异彩,迎来了中国雕版印刷业的黄金时期。宋代文豪苏轼曾云:“余尤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汉书》《史记》而不可得,皆手自书,日夜诵读,唯恐不及。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转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宋代形成了政府出版、私家出版、书坊出版三大出版系统,共同构建起了全社会普遍的出版意识。宋代出版业既包括文本的出版,也包括生产要素、生产资源配置及生产技术等内容。如纸张、墨、书法、刻工、雕刻技术、印刷技术、作坊生产流程、书价、图书发行、版权保护、图书广告等。图书的普遍生产、流通与阅读成为整个社会一种共同的“文化存在”或“文化空间”。

——摘编自田建平《宋代书籍出版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五代雕版印书的新变化及其对图书事业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宋代书籍出版的特点及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961年,北宋天文官员王处讷制出新历,宋太祖亲自作序,命为《应天历》;981年,王处讷又献新历20卷,被升为司天监。984年,黄河决堤,刘吉主动请缨治理,在实践中摸索出新技术堵塞决口,得官爵与丰厚的物品奖赏。1076年,朝廷规定太医局轮流派人到各行政部门医治病患,年末根据诊治过程和治愈率进行赏罚。1088年,宰相苏颂组织创制水运仪象台的过程中,不拘一格,把职位较低却在天算方面具有杰出才华的韩公廉直接选拔到创制小组。                      

——摘编自萨日娜《中国古代如何鼓励科技创新》

材料二 宋代的科技成就,在不同科技领域的表现有所不同。比如,中国的畜牧养殖技术在唐以前已经成熟,到宋以后就没什么进步了。在有些科技领域,宋代则处于历史顶峰,不但远超汉唐,也胜过明清。当然,科学技术的进步有赖于前期知识的积累。比如,宋代发明了水转大纺车,但明清的纺车更先进。但是,如果在某些领域能有一些突破的变革,它的意义也是非常大的。宋朝正是这样一个发生变革的时代,它在造纸技术等关键领域出现了突破性变革,影响了中国科技史的走向;特别是指南针、火药与印刷术“三大发明”在宋代完成,更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                                        

——摘编自何勇强《宋代科技成就的历史地位刍议》


(1)据材料一,概括北宋政府奖励科技发展的措施。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2023-05-05更新 | 376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印刷术的普及】

材料一   雕版印刷术在隋唐时期发明,至迟在中、晚唐已付诸应用。五代后唐时,朝廷组织雕版刻印儒家经典《九经》,至后周始刻印完毕,大大推动了儒学经典在社会上的普及。宋朝雕版印刷术使用更加普遍,“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对文化发展是一个明显推动。宋仁宗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用胶泥刻制活字,排版印刷。

——摘编自赵国良《中国文化简史》

材料二   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载:“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到宋代,不仅有大部头典籍印行,而且有通俗启蒙性读物广泛流传。不仅中央机构(国子监等)刻书,各路官府、州县学校都刻书;也有坊肆、家刻。出现了以刻书著称的商业性中心区域,书籍普及速度大大加快。

——摘编自阁步克、邓小南《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印刷术得以普及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宋时期印刷术普及的影响。
2023-06-02更新 | 166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梦溪笔谈》分类统计表

社会科学和掌故、见闻自然科学
类别条数类别条数
经学15数学4
音乐44天文及历法22
语言文学家19气象学12
史学、考古学28物理学5
经济21化学3
军事16医学及药物学43
法律10建筑学8
宗教、卜筮及阴阳五行28灌溉及工程学9
典籍与文书17工程技术16
博戏4生物学32
艺术25农学8
文学34地理学及制图学16
礼仪15地质学及矿物学11
舆服12
职官22
科学与翰林14
社会风俗4
杂闻与轶事92
小计420小计189

材料二   宋代儒学有自己独特的宋学精神……事实上,宋学精神也是宋代科学家的科学精神,或者说,宋代科学家的科学研究也反映出宋学精神。……沈括对前人的科学结论多采取实验的方法予以求证。在沈括之前,祖冲之的儿子祖暅已经测得天极不动处距北极星有一度多。为了验证这一说法,沈括“以玑衡求极星”,用窥管对极星进行观测,每夜观测三次,历时三个月,并画图二百余张。……沈括重视观察自然现象,但是更重视从所观察的自然现象中把握“自然之理”。在沈括看来,自然界的事物都包含着“理”。他说:“大凡物有定形,形有真数。……非深知造算之理者,不能与其微也。”

——摘编自乐爱国《宋代的儒学与科学》


(1)根据材料一,分析《梦溪笔谈》内容的主要特点。
(2)综合材料一、二,结合所学,试概括说明沈括所体现出的宋学精神。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雕版刻印书籍自唐代开始后,至五代日益盛行。唐朝至五代前期,佛经和日历多来自民间坊肆。如935年后蜀相毋昭裔刻的《文选》《初学记》《白氏六帖》等都是私家刻书。932年,后唐宰相冯道奏请雕刻《九经》,由国子监任其事,官刻就此滥觞,刻印历时20余年,刻书规模随之扩大。官方雕版刻印的书籍,有佛经、字书、历书以及阴阳杂记、占梦相宅、九宫五纬、儒家经典之类,其中儒家经典更受重视。官方雕版印书事业由此发展起来。

——摘编自刘俊熙《我国书籍雕版刻印的萌芽阶段——唐、五代时期》

材料二   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国子监、国史院、秘书省等中央机构都雕印了大批书籍,包括儒家的“十三经”“十七史”和《资治通鉴》《齐民要术》《周髀算经》等。士大夫们私人刻书不在少数,流传至今的有刻于1171年的《史记集解索隐》《三皇本记》《周本纪》等。刻书中:除汴京、临安外,还有福建的建阳以及四川的成都等全国200余处。宋代所刻书籍质量,校勘严谨,在书写艺术和刻印技术上都达到成熟。同时,宋代的雕版印刷推广至辽、西夏金等政权,流传于世的《契丹藏》《经藏》(金朝)和《大藏》(西夏)即为明证。

——摘编自云利英《简述中国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至五代前期雕版印书业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版印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作为“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的主要表现及雕版印'发展的意义。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的经济、文化发达,手工业和商业空前繁荣,古代的科学技术得到了高度的发展,反映在出版事业上,就是图书出版业的繁荣。宋代的书籍装订,已由卷轴形式过渡到装订成册的册叶形式且已经十分完备,并普遍推广全国各地。宋代出版的书籍种类繁多,数量很大。不仅经、史、子、集四部皆备,农、桑、医、算等专著以及法律、地理、建筑等类书籍大量出版,卷帙浩繁的佛藏、道藏多次上版刻印,而且还出版了数以千卷计的大型类书。刻书机构遍及各地,不仅中央政府设有专门的刻书机构如国子监、崇文院,而且地方政府也都刻印大量书籍,同时私人也纷纷刻书,出现了大量私人开设的书铺刻书出售。虽然这时已经出现了活字印刷,但宋代书籍大都仍采用雕版印刷,这些书不仅印制精美,富有艺术性外,而且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因为它们是很多书籍的祖本,自然成为研究历史和其他考据的早期版本依据。

——摘编自黄镇伟《中国编辑出版史》

材料二 鸦片战争之后,由西方传教士带来的凸版印刷术、平板印刷术以及凹版印刷术使得我国的印刷技术实现了从手工到机械的跨越。出版物也由之前的以线装为主逐步演化到平装、精装为主的图书形制。中国的传统出版向来是以经史子集为主体,随着鸦片战争后国门被迫打开,中西方的接触也日渐频繁,中国的有志之士开始广泛地了解和移植西方文化思想,并翻译出版了大量的西方图书,这就使得中国的出版物内容加入了新鲜的血液,各种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等新学科随之出现。另外出版观念的变革以及出版机构和管理的革新,都曾为中国传统出版向近代出版的转变添砖加瓦。

——摘编自陈力《中国图书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宋代图书出版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与宋代相比,近代图书出版有何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