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科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雕版刻印书籍自唐代开始后,至五代日益盛行。唐朝至五代前期,佛经和日历多来自民间坊肆。如935年后蜀相毋昭裔刻的《文选》《初学记》《白氏六帖》等都是私家刻书。932年,后唐宰相冯道奏请雕刻《九经》,由国子监任其事,官刻就此滥觞,刻印历时20余年,刻书规模随之扩大。官方雕版刻印的书籍,有佛经、字书、历书以及阴阳杂记、占梦相宅、九宫五纬、儒家经典之类,其中儒家经典更受重视。官方雕版印书事业由此发展起来。

——摘编自刘俊熙《我国书籍雕版刻印的萌芽阶段——唐、五代时期》

材料二   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国子监、国史院、秘书省等中央机构都雕印了大批书籍,包括儒家的“十三经”“十七史”和《资治通鉴》《齐民要术》《周髀算经》等。士大夫们私人刻书不在少数,流传至今的有刻于1171年的《史记集解索隐》《三皇本记》《周本纪》等。刻书中:除汴京、临安外,还有福建的建阳以及四川的成都等全国200余处。宋代所刻书籍质量,校勘严谨,在书写艺术和刻印技术上都达到成熟。同时,宋代的雕版印刷推广至辽、西夏金等政权,流传于世的《契丹藏》《经藏》(金朝)和《大藏》(西夏)即为明证。

——摘编自云利英《简述中国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至五代前期雕版印书业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版印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作为“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的主要表现及雕版印'发展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民生是指人民的生活、生计和生存的状况,民生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孟子的政治主张不是从历史上抄袭过来的,而是性善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产物。主要有下列各项;第一,给民以“恒产”;第二,赋税徭役有定制;第三,轻刑罚;第四,救济穷人;第五,保护工商,孟子的先王之道就其内容而论,与时代的要求相合拍,具有现实批判主义精神。

——摘编自刘泽华《中国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初,定令又租赋庸调法,自开元承平久,不为版籍,法度玩敞。至德后,科敛凡数百名,百姓竭膏血,鬻亲爱,旬输月送,无有休息,炎疾其敬,乃请为两税法以一其制……帝善之,使谕中外,议者沮诘,以为租庸令行数百年,不可轻改,帝不听,天下果利之。

——[北宋]欧阳修《新唐书·杨炎传》

材料三: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较为宽松的社会环境和传统价值观念的转变促使以城市工商业者为主体的市民阶层日趋活跃。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市民意识开始觉醒,具体表现为市民享乐意识、自主意识与商业意识的觉醒,随着市民意识的觉醒,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给传统社会注入了新的活力。当人们基本的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就要追求更高层次的消费,也就是精神娱乐消费。宋朝也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期,对中华文化的发展是一个明显推动。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孟子的思想主张,分析孟子政治主张提出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杨炎建议实行两税法的原因,结合所学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列举宋代直接推动中华文化发展的科技成就,简析促使这一时期“市民意识觉醒”的社会背景。
2022-07-04更新 | 231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