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科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受民族情感的影响,宋朝给国人留下的印象主要是:民族政权并立、积贫积弱。而在外国学者眼中,宋朝“发达”、“强健”、“统一”,出现了中国的“文艺复兴”和“商业革命”,是“中国近代的开始”。


对材料叙述的两种观点,你认同哪一种?请说明理由。也可对上述观点提出修改意见。(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 . 日本学者内清在《中国·科学·文明》中说:北宋时代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代作者旨在说明北宋
A.诗词散文繁荣
B.出现新的生产关系
C.中央集权加强
D.科技文化高度发达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朱熹《朱子语类》


(1)据材料一指出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是基于哪一历史现象的教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材料二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2)“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具体表现。

材料三 不返本开新,不接续源头活水,综合创新便会食多不化,推陈出新就会迷失方向;不综合创新,不引进众家异说和外来文明,返本开新便会泥古不化,推陈出新就会乏力苍白;不推陈出新,不致力于内部创造,返本开新就会徒说空话,综合创新也会主体不明。因此,“三新”之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则儒学的继承与创新庶几可以顺利进行。

——牟钟鉴《儒学继承与创新的三种途径》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北宋前期儒学面临的危机。宋代理学家为重振儒学是如何“推陈出新”的?
5 . 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是中国成为文明古国的标志,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据此回答问题: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请回答:
(1)活字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哪位发明家发明的?指南针在我国古代何时开始应用于航海?
(2)结合材料说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的发明传入欧洲后对欧洲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6 . 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的选择是()
A.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始于明代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
C.火药在唐代开始用于战争D.活字印刷术籍最早出现于元朝
7 . 竺可桢说:“自来我国学子之能谈科学者,稀如凤毛麟角,而在当时(11世纪)能以近世之科学精神治科学者则更少”。11世纪“潜心研究科学,为中国学术增光”的科学家是
A.葛洪B.沈括C.宋应星D.王祯
19-20高三上·浙江·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梦溪笔谈》中记载“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下列对此技术解读正确的是
A.唐代己运用此项技术印制佛经B.在四大发明中其影响最为久远
C.由宋代平民在实践中创造发明D.经海路由阿拉伯地区传到西方
9 . 中国曾在古代的科技文化方面为世界发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近代百年一度落伍了;而今,在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征程中,中国的科技发明创造又迎来新高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   正是中国古代文明,即那些传教士花费毕生精力,在努力教化中国人的过程中传播过去的文明,曾经成为打碎欧洲中世纪文明的有力武器。

——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科技最主要的发明与应用成果。这些成果传到欧洲后,在“打碎欧洲中世纪文明”的过程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2020-10-17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文)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雕版印刷由单色到元末始用于经书的朱、墨两色,继而到明末发展为流行的三色、四色。明中期以后,版画发达,刊印书籍有“传奇行于世,无不冠图”之称。雕版印刷的不断进步折射出
A.市场经济的活跃B.文化氛围的宽松
C.社会需求的强大D.艺术的蓬勃发展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