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名为“明武略将军太仓卫付千户尚侯声远墓志铭”。周闻,本姓尚,字声远,太仓卫武官,生于安徽合肥,死后葬于太仓,曾连续参加了郑和船队第三至第七次下西洋,因出海有功由卫百户升任副千户。该墓志铭五十一厘米乘以五十一厘米见方,厚十一厘米,铭文正楷小字,全文28行,满行27字,共669字,记载了周闻的一生经历及勋业,特别提到了周闻五次下西洋活动的日期,即永乐七年、十一年、十五年、十九年和宣德六年,其中永乐十九年载,“中道取回”。永乐二十二年尚有一次筹划中的远航,但因“仁庙(仁宗)诏停止之”而没有进行。

材料二   

长乐《天妃碑》全名为《天妃灵应之记》碑,又称《天妃之神灵应记》碑,俗称“郑和碑”。大明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正使太监郑和、王景弘和副使太监李兴、朱良等人在第七次出使西洋前夕,寄泊福建长乐以等候季风开洋,在重修长乐南山的天妃行宫、三峰塔寺并新建三清宝殿之后,镌嵌《天妃灵应之记》碑于南山宫殿中。碑以黑色页岩为料,高1.62米,宽0.78米,厚0.16米。碑额书有小篆“天妃灵应之记”六字,其中二字残损。字框的上端及两侧阴镌线刻如意云气纹,顶端正中涌出一轮圆月,石碑正文四周镌刻着缠枝蕃莲花纹。正文楷书直下计31行,首行68字,全文共1177字,除9字磨损外,尚可完整辨识。碑文记述明永乐三年至宣德六年(公元1405年—1431年)间,三保太监郑和奉使统率远洋船队百余艘,以先进的航海技术七次下西洋的经历。

(1)比较材料一、材料二的史料价值的异同。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比较郑和航海与新航路开辟的不同。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今形胜之图》,明代绘制,原图长宽115*100厘米。绘图标有“东方九夷、南方八蛮、西方六我、北方五狄”(该图包括两京十三省及周边地区,东至日本、朝鲜,西至今乌兹别充斯坦东南的铁门关,北起蒙古高原,南达南海)。图上标注府、州、县、卫、所及域外国家地区的各级地名近千处。制图学角度上,将运河和黄河混为一体、将乌江绘成长江的主流等显然是错误的。但它尽量利用图中空白,用简明文字把各地区的历史沿革和地理形势作扼要说明,尤其对边疆地区,如在东北女直地区注有“女直慎地。唐曰黑水,唐初乃臣服,置燕州黑水府。金太祖起此……迨入本朝,悉境归附,立都司卫所二百余,所治地方,止于东北,地与契丹相抗,以时朝贡”。

西班牙驻菲律宾的第二任总督基多·拉维查在马尼拉任职期间(1572~1575年),经由阅南商人处得到《古今形胜之图》,他将该图中的重要地名和说明文字译成西文,并呈现给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该图成为欧洲人最早了解的中国地图之一、所载的文化信息使欧洲人对中国有了直观的感觉,因而受到重税。

——摘编自任金城《西班牙藏明刻《古今形胜之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古今形胜之图》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古今形胜之图》流传至西方的背景,并说明该地图的史料价值。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惟始元六年,有诏书使丞相、御史与所举贤良、文学语。问民间所疾苦。

文学对曰:“……今郡国有盐、铁、酒榷,均输,与民争利。散敦厚之朴,成贪鄙之化。是以百姓就本者寡,趋末者众……愿罢盐、铁、酒榷、均输,所以进本退末,广利农业,便也。”

大夫(桑弘羊)曰:“匈奴背叛不臣,数为寇暴于边鄙,备之则劳中国之士,不备则侵盗不止。先帝哀边人之久患,苦为虏所系获也,故修障塞。饬烽燧,屯戍以备之。边用度不足,故兴盐、铁,设酒榷,置均输,蕃货长财,以佐助边费。今议者欲罢之,内空府库之藏,外乏执备之用,使备塞乘城之士饥寒于边,将何以赡之?罢之,不便也。”

——摘自汉朝桓宽《盐铁论》

材料二   1567年(隆庆元年),福建巡抚都御史涂泽民请开海禁,准贩东西二洋……隆庆六年,郡守罗青霄……议征商税,以及贾舶……万历三年,中丞刘尧诲请税舶以充兵饷,岁额六千……于时商引俱海防官管给,每引征税有差,名曰引税。(东西洋每引税银三两……其后加增东西洋税银六两)。十七年中丞周案议,将东西洋贾舶题定额,数岁限船八十,有八给引如之,后经自变量有限,而愿贩者多,增到百一十引矣。其征税之规,有水饷、有陆饷、有加增饷。

——张燮《东西洋考》卷7《饷税考》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双方争论的焦点并指出各自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16世纪中后期明朝政府海外贸易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并从世界潮流的角度简要评价明清海禁政策。
2024-04-19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域全国名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浙江卷)历史试题
4 . 在货币需求的强烈刺激下,私人海外贸易蓬勃兴起,明朝的海洋政策也从防止货币流失转向白银货币引进。隆庆元年(1567)明朝开放海禁,开始大规模对海外贸易征税。这表明当时明朝(     
A.经济受世界贸易的影响B.对外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C.经济开始走向全面开放D.自然经济的优势充分发挥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东南亚国家与中国外交使节来往之频繁,来华使团规模之大、级别之高,经济交往和文化交流之深广,在古代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史上是空前绝后的。这主要得益于(     
A.“海禁”政策的放松B.造船和海航技术先进
C.郑和下西洋的促进D.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421年郑和第六次下西洋,永乐皇帝在诏令中规定“赍敕及锦绮纱罗绫绢等物,赐诸(朝贡)国”,并为他的船队提供了银两铜钱等,以便在印度洋国家进行贸易。此诏令体现了郑和下西洋(     
A.以宣扬明朝国威为目的B.政治与经济的双重目的
C.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D.实施了开放的海洋政策
7 . 下表为洪武年间却(禁)贡情况。这反映出明初(     
时间却(禁)贡国原因
洪武五年(1372)安南安南陈叔明弑其主日熞自立,遣使人贡,却之
洪武七年(1374)日本其国王良怀遣僧朝贡。以无表文却之。其臣亦遣僧贡马及茶布刀扇等物。以其私贡却之
洪武十四年(1381)安南以安南寇思明,不纳
洪武二十四年(1391)占城以占城有篡逆事,却之
洪武二十六年(1393)安南以安南擅废立,绝其朝贡
洪武二十七年(1394)安南同上
注:根据《明实录》《东西洋考》《海澄县志》相关资料整理而成。
A.强化海禁断绝贸易往来B.对外交往追求政治影响
C.统治疆域的进一步扩大D.商品交易遵循严格程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如图是2010年在湖北省钟祥市梁庄王墓中出土的郑和船队“海外代购”金锭,其正面錾刻有“永乐十七年四月□日西洋等处买到八成色金壹锭伍拾两重”的铭文。这枚金锭是(       

A.东西方跨大洋贸易的证据B.明朝废除海禁政策的见证
C.海上丝绸之路兴起的表现D.明代区域文明交流的产物
2024-03-01更新 | 110次组卷 | 21卷引用:山西省三重教育2023届高三5月联考历史试题
9 . 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文献记载:福建海商“东则朝鲜,东南则琉球、吕宋,南则安南、占城,西南则满刺加、暹罗,彼此互市,若比邻然。……率以为常,所得不赀(计算)”。这一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海外贸易政策调整B.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C.工商业市镇的兴起D.朝贡体系逐步确立
2024-02-24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红色十校2024届高三2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中写道: “则哥伦布以后,有无数之哥伦布,继达伽马之后,有无数之达伽马。我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 岂是郑君之罪也!”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源是(     
A.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
B.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
C.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
D.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
2024-01-29更新 | 183次组卷 | 200卷引用:2011届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