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对外贸易中……由于瓷器产品具有易碎性的特点,同时又考虑到海路运输方式运量大、成本低且时效快等优势,宋朝统治者由此将海上丝绸之路视为对外贸易的首选通道。因而海上丝绸之路在当时还有另外一个称号——“海上瓷器之路”。“宋代所烧制的瓷器产品类别丰富、数量众多且有极高的实用性与艺术性。为了满足庞大的外贸需求,宋代的瓷器产品主要经由扬州、杭州、泉州与广州等港口被销往全世界。

——摘编自《唐宋文化对外传播及其当代启示》等

材料二   两宋海外贸易的规模之大,在市舶司净利收入中可略见一斑。宋初59万缗,治平63万,元祐末41万,徽宗时110万,绍兴年间更高达200万。宋代海外贸易的范围自西太平洋到印度洋、波斯湾,确为汉唐所未有。作为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海上贸易国家,它借助海外贸易这一个充满巨大经济利益的平台,吸引着国内外的经济要素不断进入近海区域,参与到近海市场的经济活动之中,从而为近海市场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摘编自廖伊婕《宋代近海市场研究》

材料三   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世之道。天子躬行勤政,可使“四夷”归服,而周边部族及诸国遗使朝贡,可体现王朝强盛的气象。明成祖时,郑和下西洋更是宣示和平的远洋航行,郑和被奉为和平使者。中央王朝将“厚往薄来”理念推广至与周边部族、诸国的交往中,并长期作为维持朝贡体系的基础。在朝贡体系下,中央王朝与朝贡国建立了紧密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联系。

——摘编自刘样学《远迩相安共享太平——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宗旨》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海上贸易发展的原因和作用。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郑和下西洋”。
2024-04-03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如图是2010年在湖北省钟祥市梁庄王墓中出土的郑和船队“海外代购”金锭,其正面錾刻有“永乐十七年四月□日西洋等处买到八成色金壹锭伍拾两重”的铭文。这枚金锭是(       

A.东西方跨大洋贸易的证据B.明朝废除海禁政策的见证
C.海上丝绸之路兴起的表现D.明代区域文明交流的产物
2024-03-01更新 | 110次组卷 | 2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七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如表内容反映出,明清时期(     
明朝中后期日本倭寇威胁沿海
16世纪中期葡萄牙获得澳门租住权
1624~1661年荷兰侵占台湾
17世纪中叶起沙俄侵入黑龙江流域
A.文明的碰撞与交融B.中国社会面临危机
C.闭关锁国的必要性D.清政府军事的落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中写道: “则哥伦布以后,有无数之哥伦布,继达伽马之后,有无数之达伽马。我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 岂是郑君之罪也!”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源是(     
A.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
B.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
C.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
D.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
2024-01-29更新 | 183次组卷 | 200卷引用:【全国校级联考】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567年福建巡抚都御史涂泽民上书曰“请开市舶,易私贩为公贩(私贩指走私商,公贩指合法商人)”,明穆宗当即“准贩东西二洋”。隆庆初,“仅福建月港一地,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十万,公私并赖,成效明显。”这段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     
A.传统朝贡贸易体系的瓦解B.在对外贸易关系中处于优势
C.政府废除了闭关锁国政策D.民间海外贸易获得合法地位
6 . 下图是《郑和航海路线图》。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时,船队的人员在爪哇岛上被麻喏巴歇国西王手下误杀170 人。西王惧怕,派使者谢罪,并请求赔偿六万两黄金以赎罪。郑和上禀皇朝,以化干戈为玉帛处理这件事。明朝政府放弃了西王的赔偿。此事至今仍在印度尼西亚流传。阅读并分析图文材料,可以看出郑和下西洋(     

①最远可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地区     ②宣扬了国威,增加了明朝对外贸易税收
③有效防范了倭寇对我国东部沿海的侵扰     ④一定程度上传递了明朝以和为贵的理念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④
2024-01-01更新 | 128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7 . 明初,官方严行海禁,“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入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当时有谚云:“若要富,须往猫里务(菲律宾吕宋岛附近)。”明初的这一状况(       
A.加剧了沿海地区的边疆危机B.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内在需要
C.体现了富商社会地位的提升D.说明了传统抑商政策的松弛
2023-12-26更新 | 139次组卷 | 4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第四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曾随从郑和出行的马欢、巩珍、费信,回国后纷纷著书,他们在著作都详细介绍了沿途各国的自然风光及人文状况。这说明郑和下西洋(     
A.丰富了国人的海外知识B.导致了海禁政策松动
C.推动了海外贸易的发展D.以政治利益为出发点
9 . 下列表格将郑和下西洋和欧洲大航海的相关资料进行了对比。对此解读合理是(       

国家

船队性质

经费来源

航海目的

船队成员

扮演角色

中国

皇朝特遣船队

国库支付

宣扬国威

官吏、士兵、水手、工匠

外交使者

欧洲

私人航海探险队

股份公司和私人集资为主,王室赞助

探险、寻找新土地、黄金

冒险家、投机商水手、工匠

殖民者、通商者、海盗

A.欧洲航海规模远大于郑和下西洋B.两者航海动机和影响存在差异性
C.郑和下西洋的次数远超欧洲航海D.两者航海性质和条件存在相似性
10 . 朝贡制度在明代达到顶峰。万历《大明会典》用了整整五卷的篇幅来谈朝贡,分别是东南夷(上)东南夷(下)北狄、东北夷、西戎(上)西戎(下)等。由此可见(     
A.明朝朝贡的范围主要是在少数民族地区B.朝贡体现了明朝“天朝上国”的优越感
C.明朝的朝贡制度形成了严密的管理体系D.明朝朝贡的目的主要是经济文化的交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