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明万历年间平定播州(今贵州遵义)土司杨应龙叛乱后,在该地设遵义、平越二府,分隶四川、贵州,其他有的地区也先后以各种原因被改土归流。这些措施(     
A.消除了土官叛乱的隐患B.有利于边疆地区的稳定
C.加强了明朝的君主专制D.提升了地方政府的权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构筑长城并不是什么人突发奇想的结果,想象力要受时空条件的制约。材料中的时空条件从根本上看是(     
A.生态环境差异和农牧文明的冲突B.封建社会自然经济低下的产物
C.历史发展进程和利益冲突的产物D.汉民族与少数民族融合的产物
2023-06-13更新 | 229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3届高三最后一模文综历史(火箭班)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明朝建国后,朱元璋分封的诸子大都遣镇北方。同时,大力修建九边重镇,修缮长城并驻守重兵。在南方边疆地区,明朝以卫所驻守各地,在卫所以外的边远地区,推行土司制度,官府对其“不过岁输贡赋,示以羁縻”。以下对明朝边疆治理解读正确的是(       
①解决了明朝内陆和边疆的危机             ②体现重北轻南、怀柔南方的特点
③将卫所制度和土司制度相结合             ④适应了当时国际形势的变化趋势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并吞六国之后,决计不再行封建,多地以设郡。要人民不能反抗,第一步办法,自然是解除其武装。于是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最根本的,莫过于统一人民的心思了,《管子·法禁》中早有焚书的主张,秦始皇及李斯把涉及到社会、政治问题的“诗、书、百家语”都烧掉,只留下医药、卜筮、种树之书。秦始皇的政策虽好,行之却似过于急进。北筑长城,南收两越,除当时的征战外,还要发兵戍守;人民也已不堪赋役的负担。他还沿着战国以前的旧习惯,虐民以自奉,穷极奢侈;还要到处去巡游。统一虽然是势所必至,然而人的见解,总是落后的,在当时的人,怕认为不合理之举,甚至认为是反常之态。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政治五千年》

材料二   元朝实现较高水平的全国统一,并明确边疆地区与邻邦较清楚地分开。元在京师周围地区设“腹里”直隶于中书省外,以元军分别占领和控制的若干军事镇戍区为基础,分别设立江浙、云南、湖广等十个行省。行省辖区广阔,并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在行省之下,边疆地区设立土官制度。明朝在边疆地区大量派驻军队,以卫所的形式驻守各地,并在西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清朝前期在消除割据、加强国家统一与边疆开发方面作出重要贡献。为解决有效统治北方游牧民族的问题,清朝在中央设立理藩院。元明清三朝统治650余年,是中国历史版图正式形成、边疆地区经济文化较快发展、边疆社会面貌发生明显变化的时期。

——摘编自方铁《论元明清三朝的边疆治理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统一后所采取的巩固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明清为巩固统一所采取措施的特点并简析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共同影响。
2023-10-23更新 | 114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502年,迁徙到保定府的西夏后裔,在寺庙所立西夏文和汉文合璧的经幢铭文中,记录了众多人名,其中也有以鲜卑为姓者多人,如鲜卑丰多仁、鲜卑三鸠、鲜卑由保、鲜卑富成等。民族名称变成姓氏说明(     
A.民间宗教色彩较浓厚B.民族间的通婚较普遍
C.民族压迫政策的影响D.民族之间的深度交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