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南地区位置图

中国西南地区紧邻南亚和东南亚,与印度、缅甸、老挝、越南等国接壤,是不同民族和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体系的交汇点。其由众多山脉、高原、河流和湖泊组成。其中,喜马拉雅山脉、横断山脉和秦岭山脉等山脉交汇于此,形成壮丽的山峰和峡谷,蕴含了丰富的水力、矿产、动植物、地热等资源。这些地理特征不仅影响了地区的气候和生态环境,也塑造了不同民族群体的定居模式和生活方式。高山地区多以农牧业为主,而低地和盆地则适合农业和贸易发展。

——摘编自方守永《西南边疆历史时期的少数民族关系及其对地区稳定的影响研究》

材料二   秦汉至建国后西南地区发展史

时期

西南地区发展情况

秦汉至蜀汉

秦代开发了四川,汉代打通西南夷。许多不同族群的原住民各自独立生活。

唐代

设置剑南节度使,中央没有充分掌控;吐蕃、南诏政权深入,并容纳汉族移民。西南中国一方面自成局面,另一方面与中原地区的关系比较密切。

明清

一方面延续着过去的土可制度,另一方面又不断改土归流,逐渐将原本汉人不多的西南部,转化为交通要道上几乎由汉人占满,只有山地和谷地留给土著居民的局面。大力推进以儒学教育为中心的文化教育活动。

抗战

国民政府组织高校、工业内迁,“高端移民”进入云贵,同时在云南布置重兵,借由滇缅公路为抗战中国“输血”,西南转而走向中国主体文化的一部分。

建国后

三线建设将诸多产业和国防设施迁入西南。高铁路线的铺设和互联网的普及,更是打造了地理空间和数据空间的连通,西南部不再是崇山峻岭中自成一局的地区。以尊重民族文化为基础,不断增进对集体、民族、国家的认同。

——摘编自许倬云:《经纬华夏》,第219-223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我国历代中央政府治理西南地区面临的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维度说明中央政府对西南地区治理的演变趋势,并分析其成因。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央政府经略西南地区体现的治国理念。
昨日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第四次质量检测(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明朝建国后,朱元璋分封的诸子大都遣镇北方。同时,大力修建九边重镇,修缮长城并驻守重兵。在南方边疆地区,明朝以卫所驻守各地,在卫所以外的边远地区,推行土司制度,官府对其“不过岁输贡赋,示以羁縻”。以下对明朝边疆治理解读正确的是(       
①解决了明朝内陆和边疆的危机             ②体现重北轻南、怀柔南方的特点
③将卫所制度和土司制度相结合             ④适应了当时国际形势的变化趋势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3 . 清朝定鼎北京后,大力推行以休养生息、轻徭薄赋为基本内容的经济政策。同时实行圈地政策,强制推行投充法(允许八旗贵族“收充贫民为役使用”)和逃人法(惩治投充旗下逃亡者)。这表明,清初(     
A.经济发展区域化趋势明显B.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
C.执政者喜好影响经济发展D.统治政策具有两重性
4 . 明代前期,嘉峪关“天下第一雄关”的地位逐渐确立;明代后期,山海关的地位迅速提升,被称为“天下第一关”。这一变化反映出(     
A.明朝政治中心发生变化B.经济重心南移
C.明朝军事防御体系调整D.沿海威胁加剧
2024-05-25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邵阳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政治地理的角度来看,汉武帝之后,在政治地理格局上,不但汉初王朝直接领属郡县与王国独立领属郡县并立的格局被彻底改变,中央集权程度大大加深,王朝还通过积极有效的一系列军事行动,在北疆确立了对匈奴侵扰的有效辖制,对南则开通西南夷,对东南与岭南地区用兵,把王朝的版图重新回复到与秦王朝大致相当的规模。这种新的政治地理格局亦为儒家的大一统思想生长提供了现实政治条件。

——摘编自郑帼《两汉之际的政治地理研究》

材料二 明朝延续了元朝的一些政策,又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有所变化。鉴于西藏地方的实际情况,明朝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实行“多封众建”的政策,在整个明朝都延续了这种政策。到清朝时期,清朝中央对西藏的治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西藏地方在历经固始汗家族、噶伦时期、颇罗鼐家族的统治之后,格鲁派也逐渐掌握了西藏地方的政教大权。同以往其他教派相比,宗教参与政治也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这并不意味着清朝中央政府将权力全部下放给格鲁派。

——摘编自秦红利《元、明、清时期西藏地方“政教联合”制度探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汉武帝时期的具体史实说明“政治地理格局上”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明朝对西藏管理与元朝的不同之处,指出“清朝中央对西藏的治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的表现。
2023-09-28更新 | 166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百师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联考(一)历史试题
6 . “南明”是明朝灭亡后明室后裔在南方建立的一系列政权的称谓。康乾时期,“南明”是敏感的政治符号被禁止提起。在20世纪头十年,“南明”概念却被广泛使用,但随后20年内,“南明”概念又未受到特别重视。由此可知,“南明”这一概念地位的变化(     
A.表达了国人抵抗外来压迫的愿景B.深受时局变化与民族观念的影响
C.反映出北洋政府加强了对民间舆论的限制D.体现出新文化运动对传统史学研究的否定
2023-02-11更新 | 19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华附、省实、广雅、深中四校2023届高三2月联考历史试题
21-22高二下·福建厦门·期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有学者指出,明清易代之际,士大夫多持“华夷之分”的论调,并对旧时政治展开激烈批判和痛苦反思;雍正时期则逐渐转向维护封建道德秩序。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外患促进民族意识的觉醒
B.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传统社会转型
C.士大夫对君主专制的批判
D.统治者对政权合法性的成功塑造
2022-07-06更新 | 210次组卷 | 2卷引用:自创单元讲练测(纲要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