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东北是影响中国历程的一个关键地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北地处边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的聚居地区,又是进入中原的诸多民族的故乡,更重要的,又是多个王朝的“龙兴”之地,因而使得东北地区的历史具有独特性,为其他边疆地区不可比拟。明代的东北,因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明政府实行“乃因其地分设卫所若干,以其酋长统率之,听其种牧、飞放、畋猎,俾各安其生,咸属统内”的政策,又在元代“站赤制度”的基础上,在东北地区广设驿站,增辟水陆交通线,使东北地区的交通线纵横交错,形成为覆盖整个东北地区的交通网络,并与内地密切联系,使东北地区成为明帝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摘编自李治亭主编《东北通史》

(1)指出以东北为“龙兴”之地的三个王朝,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明朝加强对东北地区管理的举措和特点。

材料二   17世纪之末,俄军东侵至外兴安岭西麓时,乃为强大清军所遏阻。一战之下,俄军挫败,乃有中俄《_______▲_______》(公元1689年)之签订。该条约之主款厥为两强以外兴安岭为界,划疆而治。俄人之陆路东侵至此乃告一段落,双方相安无事者凡170年。直至1860年,英法联军攻破北京,俄人乃撕掉条约,进占我东北,强据我海参崴,改名俄属“镇东港”,从此为患北方,至今未已。

——摘编自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指出“▲”对应的条约名称及该条约签订的意义,概述近代俄人对东北地区的侵略史实。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货币经济的持续发展,明中期特别是成、弘以后,社会开始由单一农业社会结构向多元社会结构转化。此时文化所呈现的特点是:在传统文化衰落的同时,新的文化因素正在潜滋暗长。嵇文甫在他的《晚明思想史论》中说:“晚明时代,是一个动荡时代,是一个斑驳陆离的过渡时代。照耀着这时代的不是一轮赫然当空的太阳,而是许多道光彩纷呈的明霞。你尽可以说它‘杂’,却决不能说它‘庸’;尽可以说它是‘乱世之音’,却决不能说它是‘衰世之音’。”

材料二   明朝长达277年的历史,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是新旧交替的朝代,具有鲜明的特点。最早对明朝作出评价的是清初的明遗民,他们在病定思痛之后对明朝进行的总结,多着眼于明亡的教训,负面评价多于正面评价,致使明史蒙上一层灰暗的阴影。而清初迭兴文字狱,更进一步压制了对明朝的正面评价。清朝统治者组织的明史编纂工作,贯穿着确立自己的正统地位、彰显清优于明的原则,特别是清圣祖为论证“自古得天下莫如我朝”而发布的“面谕”。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陈梧桐、彭勇《明史十讲》

材料三   顾炎武认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就在于仁义是不是丧失。清朝入主中原以后,传统的学说、传统的道德、儒家的仁义是不是丢失了?如果丢失了,明清易代就是亡天下;如果没有丢失,明清易代就不属于亡天下,仍然属于亡国,是易姓改号。

——摘编自方志远《明朝为何说亡就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的文化因素正在潜滋暗长”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在政治、经济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并分析历史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史实驳斥明清易代是“亡天下”论。
2023-12-02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质检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清时期经略边疆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重大事件
1411明朝在黑龙江流域开设奴儿干都司进行管辖
1571册封鞑靼首领俺答汗
1653清朝册封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尊号
1684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
1713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尊号
1727设置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
1757彻底击败准噶尔部叛乱
1759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1)根据材料概括明清为维护国家统一采取的方式。
(2)这一时期经略边疆、维护国家统一出现了反对外来侵略的新变化,试举两例加以说明。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经略边疆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