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明政府在山东征收棉布115000匹,棉花52000斤;弘治十五年(1502年),该数字分别为296418匹和139000斤:万历六年(1578年)又分别达到601937匹和381984斤。这些棉布和棉花大部分运往辽东。这表明(     
A.边疆安全问题日益突出B.国内统一棉花市场形成
C.山东农业经济转型迅速D.边疆地区互市贸易繁荣
2 . 清朝定鼎北京后,大力推行以休养生息、轻徭薄赋为基本内容的经济政策。同时实行圈地政策,强制推行投充法(允许八旗贵族“收充贫民为役使用”)和逃人法(惩治投充旗下逃亡者)。这表明,清初(     
A.经济发展区域化趋势明显B.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
C.执政者喜好影响经济发展D.统治政策具有两重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明朝时期,朝廷允许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土官根据当地自然资源的特点,通过缴纳木头的方式获得升迁的机会。这一方式(     
A.加剧了官场腐败B.破坏了生态环境
C.提升了治理效能D.不利于中央集权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历代以来的农民暴动,虽然一个跟着一个失败,没有改变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但每一次大暴动都或多或少推动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因为在每一次大暴动之后,新的封建统治者,为了恢复封建秩序,必须对农民作某种程度的让步,这就是说必须或多或少减轻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这样就减轻了封建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拘束,使得封建社会的生产力又有继续发展的可能,这样就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前进,因而中国历史上的每一个农民暴动或农民战争,可以说,都是中国封建社会向前发展的里程碑。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古代的农民战争》

材料二   19世纪后期,恩格斯指出农村居民包括小农、中农、大农、大土地占有者以及农村无产者等,工人阶级应当成为农村中的一股力量。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认为中国革命主要力量在于贫农,没有贫农,使没有革命,但深受封建社会茶毒的小农,养成了狭隘、散漫的性格,三纲五常、三从四德成为农民文化生活的主要内容,因此改造小农意识,是建党建军的重要任务。从三湾改编到古田会议,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制定到延安整风运动,从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的警示到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对传统小农意识的批判从未淡化。

——摘编自陈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农民改造思想研究》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封建统治者的“让步政策”的内容,并分析“让步政策”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农民改造思想的特点及其意义。
2023-05-09更新 | 158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德成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