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疆域的奠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夏国家、氏族从春秋战国起就逐渐加快了它的一体化进程。这种一体化进程打破“邦国”“宗族”壁障,使国家、人民不论在政治制度、个人身份、族类从属上都发生极大变化。

——摘自李禹阶《华夏氏族与国家认同意识的演变》

材料二   “盖岭北、辽阳与甘肃、由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元史地理志》

材料三   清政府在1684年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在蒙古族地区设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在西藏地区册封当地佛教领袖达赖和班禅,从1727年起,清朝开始派遣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清朝中期,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西南抵喜马拉雅山脉。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唐朝和元朝对东北边疆的治理措施,并简析元朝对边疆统治的成功之处。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清朝政府治理边疆的经验,并简述清朝在国家疆域方面作出的历史贡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康熙帝将盟旗制度推广于漠北喀尔喀蒙古及其他蒙古各部。在蒙古各部至内地的道路上设立邮站、驿站军台,“凡汗、王、贝勒过境,警晨夜,饲牲畜;商旅出其途,亦资捍卫”。实行巡边制度,每年春秋两季巡查边境哨所。这些措施
A.加强了君主专制B.促进了商帮形成
C.完善了边疆治理D.维护了蒙古传统
3 .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台湾派人议和,康熙帝颁旨坚称“不可与琉球、高丽外国比”,“若其诚心削发归诚”方可招抚,并指示施琅:“进剿台湾事宜关系甚重,如有机会断不可失。”据此可知,当时
A.康熙力主和平招抚台湾B.台湾正处于外国殖民统治之下
C.施琅建议武力统一台湾D.清朝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定信念
2021-06-07更新 | 1019次组卷 | 20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神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1793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其中第一条规定对活佛转世的认定实行金瓶掣签制度。该条文说:“大皇帝为求黄教得到兴隆,特赐一金瓶,今后遇到寻认灵童时,……由各呼图克图和驻藏大臣在释迦牟尼像前掣签认定。”这一制度
A.是中央政府在西藏行使主权的体现B.解决了西藏各教派之间的矛盾
C.确立了佛教在西藏至高无上的地位D.使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据史料记载,在西藏实行政教合一后,大力提倡喇嘛教发展,康雍乾时期达赖喇嘛所辖的寺庙有3050座,有喇嘛302500余人,班禅所辖寺庙有327座,有喇嘛13700余人。清政府的这一做法
A.实现了权力的相互制衡B.奉行了因俗而治的原则
C.加大了中央的管理力度D.加强了佛教文化的交流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该诗反映的史实是
A.郑和下西洋B.郑成功收复台湾
C.戚继光抗倭D.清军攻入山海关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康熙时,如何对台湾进行管理,施琅主张“台湾虽然是一座海岛,却关系着闽、广、江、浙四省的要害,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如果放弃台湾,必将酿成大害,只有守住台湾,才可永固边防”。康熙据此制定的对台措施的最主要意义是
A.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大陆的联系B.迫使荷兰殖民者投降
C.肯定台湾的主权属于中国D.巩固了祖国东南海防屏障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8 . 康熙十二年(1673年),镇守云贵、两广、福建一带的明朝降将挑起了“三藩之乱”,清朝平叛战争历时8年之久。“三藩之乱”的平定
A.有利于巩固清朝在南方的统治B.使清朝的版图得以最终奠定
C.实现了清朝对台湾的直接控制D.成为康熙帝大权独揽的契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684年,施琅特上《恭陈台湾去留疏》,指出中国东南形势在海不在陆。台湾虽一岛,实江浙闽广数省之屏蔽,东南之保障,弃之必归于荷兰,后果不堪设想。康熙帝明确表示“台湾弃取,所关重大,弃而不守,尤为不可!”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是
A.设置了澎湖巡检司B.派清军远征收复了台湾
C.设台湾府隶属福建D.设台湾省强化对台管辖
10 . 有学者认为清朝的皇帝是拥有四个面孔的多面体,他是八旗的领袖和汉族儒教的皇帝,又是蒙古帝国的继承人,还是藏传佛教的大施主。这一认识反映出清朝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B.皇权专制的不断强化
C.地方管理体制的多元化D.开被包容的宗教政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