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疆域的奠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边疆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代追求大一统的边疆治理思想,通过“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从而达到“地无四方,民无异国”的目的。汉武帝重视“王者无外”,王者的终极目标是大一统,把夷狄等同于华夏,希望把生活于边疆的民族纳入到王化的范围之内。

——据卜宪群、袁宝龙《秦汉边疆治理思想的演进历程、实践经验与教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时期边疆治理思想的共同之处,并分析其出现的历史背景。

材料二   元朝在岭北、辽阳、甘肃、云南等地区设置行省,较唐朝大大加强对这些地方的控制力度,与内地一样征收赋役。在西域设置了宣慰司,普遍任用土官,可管理由地方蛮夷组成的土军,但朝廷也可调用土军。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委任蛮夷首领,肯定其利用土地、山林等资源的合法性,同时官府掌握收回资源占有的权力。

——据周平《中国的边疆及边疆治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边疆治理的特点。

材料三   清政府边疆管理涉及行政,军事、民族、宗教等诸多方面,完备而周密。在实际运作中,是以行政管辖体制的改进完善为中心环节,与其他措施相辅相成,把提高边疆各少数民族的向心力,加强有效行政管理,维护国家疆土有机结合。

——据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为“提高边疆各少数民族的向心力”而采取的措施(任举两项)。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雍正八年(1730年),曾任台湾总兵、浙江水师提督的陈伦炯经过实地查访和多方收集资料,写成《海国闻见录》。该书在当时被赞为“防戍、经商必用之书”。此后魏源的《海国图志·筹海篇》、徐继畲的《瀛寰志略·日本》等即是在此书基础上撰写而成。

《海国闻见录》卷目及主要内容简介

卷册内容简介
上卷《天下沿海形势录》记述中国沿海地理形势,北起渤海湾,南至北部湾的地貌、水文、航运、海防等.
《东洋记》记述朝鲜、日本及琉球的海道、自然条件、国家制度、民族、风土民情、物产等.
《东南洋》记述台湾、菲律宾群岛、西里西伯岛、摩鹿加群岛及婆罗洲的地理、人文,并详述郑成功收复台湾经过.
《南洋记》《小西洋记》《大西洋记》记述印度支那半岛、马来半岛.巽他群岛,南亚、西亚及中亚,非洲和欧洲各国的地理。
《昆仑》《南澳气》记述南海中的昆仑岛及中国南海诸岛。
下卷6幅图:《四海总图》(即东半球图)、《沿海全图》《台湾图》《台湾后山图》《澎湖图》《琼州图》(即海南岛图)这些图比《郑和航海图》详细、精确,但没有五大洲图.

——摘编自《世界地理学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国闻见录》成书的历史背景,并说明其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18世纪前期中国人对世界地理的认知状况。
2022-04-22更新 | 155次组卷 | 2卷引用:试题调研·2022年高考历史第6辑-特别关注·命题最前沿热点1强化海权观念,加强海防建设
2022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初建立的历代帝王庙,除了供奉三皇五帝以来的历代开业帝王外,还增入辽太祖、金太祖、明太祖等皇帝进行祭祀。康熙帝将宋朝以来敬天法祖、勤政爱民的统治家法作为治国政纲,乾隆帝更是提出中华统绪,绝不断线的观点。康熙帝还专程前往曲阜赡拜孔庙,重用李光地等儒臣,乾隆帝时编订出版了汇通各族文字的书籍和词舆。针对华夷之分大于君臣之伦,雍正帝驳斥道:自我朝入主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落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疆土开拓广远,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

——摘编自常建华《国家认同:清史研究的新视角》等

材料二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传统的天下观念发生动摇。王朝国家认同出现严重危机。甲午战争后,梁启超积极宣传民族国家观念,他深刻地认识到,国家欲立于民族国家之林。就必须获得广大民众认可,成为一个统一强大的民族国家。并在中国建立一个君主立宪国家,致力于开启、培养国民与此相应的国家意识。革命派提出,中国在异种残之,外邦逼之的情况下,建立起一个现代民族国家殆不可以须臾缓。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一再强调今日中华民国成立,满、汉、蒙、回、藏五族合为一体,各族皆得享共和之权利,亦当尽共和之义务。辛亥革命后期,许多民族主义者将中华民族进行重新阐释、赋予其中华民国境内所有民族的新内涵。

——摘编自暨爱民《百年凝聚:近代中国民族国家的认同建构》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朝前期统治者为实现国家认同采取的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采取这些举措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清朝前期相比,近代民族国家认同建构的突出特点,并简析其历史意义。
2022-10-30更新 | 157次组卷 | 2卷引用:复习点07中华民国的建立及北洋军阀的统治-2023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主干知识+重难点综合性学案(通史版)
21-22高三上·重庆·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康熙四十七年,清廷组织大量人力和物力,对全国进行了大规模的测绘活动,即使道路不畅的西藏地区也派专员前往,历十年之久制成了《康熙皇舆全览图》。此次测绘聘请传教士参与,天文观测法结合三角测量,以北京本初子午线为零度线,使用梯形投影法绘制,比例尺为140万经纬网制图。这不仅是中国,亦是世界上第一次运用近代制图学方法进行的全国性测量,规模之大、测量之精确令西方国家叹服。

——摘编自牛汝辰《地图测绘与中国驻域变迁》

材料二 晚清在疆域行政区划及土地地图测绘方面,编制了《江西省舆图》《历代地志疆域》《历代舆地沿革险要图》等,其中《历代地志疆域》和《历代舆地沿革险要图》均为私人编绘;在工程地图测绘方面,还仿效西方编制了《筹画中国铁路轨线全图》《大清邮政公署备用图》《中国矿产全图》等。此外,晚清也开展了大规模全国性地图测绘,1886年,清政府在北京成立“会典馆”并命各省成立舆图局测绘《大清会典图》。

——摘编自《民国时期地图出版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熙皇舆全览图》绘制的背景及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清前中期相比,晚清时期地图测绘的变化。
2021-11-05更新 | 46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5 2021年度《感动中国》聚焦中国航天人——科技创新壮阔东方-【大题小卷】冲刺2022年高考历史大题限时集训 (新高考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由于政权初建,顺治帝对于西南地区采取了“抚绥”的政策,继续接受了当地土司制度。康熙时期,全国政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对西南治理采取了“恩威并施”的政策,-方面“施恩”抚缓土司,另一方面则“施威”,拟定规章“制土人”。但是“土司肆虐,并无官法”,土司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雍正时期,西南地区废除土司制度,实行改土归流的时机成熟。1724年,清政府首先在与内地交流频繁的丽江土府通过和平实现了改土归流,但是在威远土府则遭遇了抵抗,清政府则采取了强硬的手段打击当地的世袭土司,并获得了当地民众的支持。为确保改土归流后的社会稳定,雍正还上谕西南地方官开荒垦地,重视水利建设,以解决民食问题,并称此举,“于百姓最有椑益雍正还进行了思想上的“改土归流”,修缮学宫、广设义学、添设学官,增加学额,加大了对西南地区的儒化力度。

——摘编自郑天挺主编《清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清朝前期西南边疆治理政策的变化并指出其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前期西南边疆治理政策变化的意义。
2024·浙江宁波·二模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朝辽阔的疆域,对于亲历天下从分裂到大一统的时人来说,可谓“闻所未闻”、“见所未见”。这得益于其构建了“混一华夷”的多民族国家体制。实际上,古代中国疆域问题的核心就在于华夏族群与非华夏族群能否共属同一政治共同体,也就是“华夷”能否成为“一家”的问题。元朝版图之广,旷古未有,多个族群被纳入统一疆域之内,“九州内外,靡不臣属,合诸国诸郡而为一家”。

——陈彩云《元朝强化了中华民族一体格局》

材料二   清朝政府在民族事务管理方面有继承,但更多的是创新。民族事务管理机构的创新、民族政策的创新、民族管理事务的创新等,开创了民族事务管理和民族问题处理的新局面。……同时,其疆域观是全国“大一统”。清王朝并不以这些边疆民族或边疆政权与当时中原王朝的关系作为其划定疆域的必要条件,雍正帝认为“至于汉、唐、宋全盛之时,北狄、西戎世为边患,从未能臣服而有其他,是以有此疆彼界之分。自我朝入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落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疆土开拓之远,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

——摘编自成崇德《论清朝疆域形成与历代疆域的关系》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元朝为“合诸国诸郡而为一家”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并概括“多个族群被纳入统一疆域之内”所呈现出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列举清朝在民族事务管理机构、民族政策、民族管理事务等方面的创新举措各一例,并简要分析此时“中国疆土开拓之远”的原因。
2024-04-17更新 | 133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15 中国古代史(50道高频非选择题)-【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康熙三十年(1691年)五月,工部等衙门议复古北口长城,总兵官蔡元上疏,请求整修古北口一带残破的长城,康熙就此事发表了他的长城观:帝王治天下自有本原,不专恃险阻。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如古北喜峰口一带,朕皆巡阅,概多损坏,今欲修之,兴工劳役,岂能无害百姓!且长城延袤数千里,养兵几何,方能分守?

——摘自徐永清《长城简史》

材料二   长城作为军事防御工程,其文化价值不是长城修筑者的主观意愿,而是历史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动态的历史场域中,长城本身的物质形态会改变,长城的价值超越了历史长时段并不断被赋予新认知,也因视角和价值取向不同,不同时代对于不同人群而言,在古代、近代乃至新中国建立之后不同的历史时期,长城的象征意义和价值有所不同。

——摘编自付瑞红《长城文化价值的“命运共同体”意涵与展示路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熙反对整修长城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长城在中国古代、近代和新中国建立后所赋予的不同价值,并分别以具体史实说明。
2024-05-06更新 | 54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15 中国古代史 非选择题汇编-【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一统”既是一种思想观念,亦是一种国家形态结构,我国大一统的政治实体形成于秦汉时期,但从政治框架的理想构建到血缘历史文化认同,大一统的思想基础在先秦时期已经奠定,秦汉以后,实现大一统国家的治理方式是历代统治者追求的治理目标。

---据卜完群《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思想与国家治理》等整理

材料二   清代继承和发展了秦汉以来的“大一统”思想,以新的民族“大一统”观念为指导,较成功地解决了两千多年来困扰历代王朝的边疆“内患”问题,促进了国家的统一,空前“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至清代最后完成,这是中国封建社会数千年发展的一个大结局。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大一统”多民族国家形成的过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清代解决边疆“内患”的重要史实并简析能够解决边疆“内患”的原因。
2023·江西景德镇·二模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平定“三藩之乱”后,1681年,康熙帝决定再度起用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作为攻台主帅。施琅到福建后,迅速组织起一支熟悉海情,又有多年海上作战经验的水军,同时又配备有精良大炮的战船。施琅充分估计到各方面的困难,并从困难条件出发制定作战方案:第一,以攻取澎湖作为第一个战略目标,先取澎湖“以扼其吭”。第二,选择西南风始发季节作为渡海进兵的战机。第三,兵分三路,集中优势兵力于中路,与敌军主力决战。1683年,施琅率领战船大败郑军,清军胜利进驻台湾。由于郑氏集团政治腐败,台湾人民是迫切希望国家统一的。清廷攻取了台湾,施琅主张坚守台湾。他认为台湾是在国防上有重要战略意义,经济上亦大有开发的前途。特别是他很有远见地意识到若弃而不守,西方殖民主义者必利用台湾。1684年,康熙帝决定坚守台湾,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统一台湾,使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中,这不仅对国家统一具有重要意义,对台湾的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后来事实证明,台湾经济、文化的进一步振兴,正是在台湾重新统一于清朝中央政权管辖之后。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施琅能够统一台湾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统一台湾的意义。
2023-06-04更新 | 122次组卷 | 4卷引用:周年热点03 清朝设置台湾府340周年-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周年热点追踪分析与预测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代对秦始皇统一和秦制给予高度评价: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史记·李斯列传》

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汉书·主父偃传》

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分布图(669年)


——据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

材料三   经过康熙、雍正、乾隆、嘉庆祖孙四代的开拓,中国疆域达到了内在发展的极致。同时,中国按照自身发展的轨道滑行,国力达到了全盛。清朝于北方遏制了沙俄的继续南下,且运用外交手段划定了边界;于南方,运用朝贡贸易体制把欧洲列强的权利锁定在规程所允许范围内。另一方面,无论是沙俄,还是西欧列强,皆是清朝以前中国历代王朝从未经历过的强劲敌手,在此情况下,外来的欧洲式的领土、主权与国际法的概念,帮助清朝确立了中国领土管辖范围的明确界限。

——摘编自于逢春《论中国疆域最终奠定的时空坐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做出的贡献。
(2)从材料二中提取两条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加以说明。
(3)根据材料三,概括清前期中国疆域发展到极致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