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疆域的奠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是中国长城史的开端。长城不仅能够抵御外敌入侵、维护政治稳定,也保障着边疆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与长城相配套的关城、城堡,是平时进出长城的通道,为长城周边地区民众提供了聚集交流的通道,发挥着文化对话与交流的纽带作用。在华夏族影响下,游牧民族的农业成分不断增加;他们的游牧技术、冶铸青铜技术等也深刻影响着华夏族。

——摘编自刘争艳《时空视野下的春秋战国长城》

材料二   到清代,长城的军事功能日趋弱化。1645年,清政府在张家口和古北口设章京,并要求“尔等驻防之地,凡外藩各蒙古来贸易者,俱令驻于边口,照常贸易,毋得阻抑”。1693年,清政府又规定:“喜峰口、独石口、张家口、杀虎口驿站……今每路各设专官,凡蒙古往来事件,应专委办理,以归画一。”1744年,清政府鼓励陕西榆林和延安地区土地相对贫瘠的人民到漠南蒙古耕种谋生,其他地区纷纷效仿。随着内地人民逐渐居住耕种,其“与蒙古错杂而处,历年既久,村落相望,遂与内地郡邑无异”。

——摘编自邓涛《长城是清代民族融合的纽带》

材料三

1935年抗日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田汉作词,聂耳作曲)广为传唱,其中那句“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更是极大激发了各界民众的爱国热情。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以《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的提议。
1982年12月,第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恢复《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决定。
2004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2017年9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

——摘编自刘小兰《〈义勇军进行曲〉:从抗战最强音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长城功能的变化及其发挥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长城极大激发国人爱国热情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从确立《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到颁布《国歌法》的历史意义。
2023-08-14更新 | 274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预测卷(一)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的版图广阔稳定,统治者具有明确的国土守护意识,因此十分重视治边与边疆治理。清朝在中央设立理藩院,专门管理边疆地区的行政建制、社会经济、民族立法、宗教文化等。清朝统治者注重民族关系的调整,清入关以后,世祖把调整满汉关系提到重要议事日程。顺治三年(1646年)下令开科取士,顺治五年(1648年)又下令允许满汉联姻,特别是康熙朝颁行了崇儒祭孔之令、开博学鸿词科之令、满汉官员品级划一令等。在调整满汉关系的同时,亦十分重视联合其他少数民族上层,制定笼络安抚少数民族上层的各项政策,如封爵、给俸、朝觐年班、联姻等。清朝统治者遵循因地制宜、因俗而治的原则,根据边疆蛮夷的特点分别施治,并制定了相应的法律加强规范。先后颁布了《蒙古律例》、《新疆条例》、《西藏通制》、《理藩院则例》、《大清律例》等法律。清政府还积极兴办学校,推广儒学教育,增强边疆蛮夷的素质,增进他们的国家观念。

——摘编自方铁《论元明清三朝的边疆治理制度》

材料二   美国的边疆治理主要指对西部的开发与治理。1862年,美国颁布《宅地法》,规定“一切忠于联邦的成年人,交付10美元登记费,即可在西部领取160英亩土地,耕种5年后,就成为这块土地的主人。”美国政府利用土地政策刺激移民的涌入,加快了西部的开发。在推动西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美国还重视西部民主政治的建构。1787年颁布《西北法令》规定:“保证西北领地的人们有信仰自由、比例代表制、陪审制、习惯法特权、人身保护法以及私人契约的保障,禁止奴隶制,禁止制定保存巨额遗产的贵族继承法”。同时为了更好的解决土著印第安人和移民集团(主要指非欧洲移民)的问题,美国政府改变了最初的民族理论——“盎格鲁遵从”理论,转而推行“熔炉”政策。“熔炉”理论的核心是强调盎格鲁一撒克逊文化与新的移民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新的文化形态。

——摘编自张健《美国边疆治理的政策体系及其借鉴意义》

材料三   治国必治边,强国先强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和必须遵循的原则,是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边疆是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边疆不仅具有边疆性、多元性特征,更具有基础性与战略性特征。边疆的多重样态决定了边疆治理具有多重任务,不仅要稳定边疆、富裕边疆,更要建设美丽边疆、强盛边疆。新时代中国边疆治理体系的建立,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摘编自吕文利《新时代中国边疆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意蕴、内涵与路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边疆治理的特点及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美边疆治理的异同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美两国边疆治理的历史启示。
2023·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明清时期,西南土司的承袭方式有两种:一是“赴京告袭”,即土司亲自或遣人赴京请求承袭,其显著特点是将承袭与朝贡结合;二是“就彼冠带”,即土司在地方请求承袭,但土司承袭时需按品秩向中央纳粮。到清康熙时期,“就彼冠带”被正式确立为土司的承袭方式。雍正年间,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改土归流,同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些变化反映出(     
A.边疆地区经济得到稳定的发展B.西南地区土司权力逐步扩大
C.中央对西南土司的管控不断加强D.西南地区开始实行“编户齐民”政策
2023-05-10更新 | 250次组卷 | 5卷引用:2023年普通高等高校招生考试·临考押题密卷历史(B卷)
2023·贵州·一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唐时期因“关中三面距险……雍州山原皆从西北来,西北最多,羌虏据之”,“边陲之戍,用保封疆”,故而西北边疆历来是国家治理的重心。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唐代以各民族、部落的分布范围作为羁縻府州行政区划的基础,以西北边疆地区民族首领为都督、刺史,完善了边疆治理体系;为解决戍边部队的军资粮秣,“凡边防镇守,转运不给,则设屯田,以益军储”。虽然汉唐时期对边疆“其地不可耕而食,其民不可臣而畜”看法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但汲取边疆资源以补国用的传统促使中原王朝与西北诸族广开互市,带动了西北边疆地区经济发展,史载当地“禾菽弥望”,“众庶富乐,编户安业”。

——节编自黎镜明《汉唐西北边疆治理刍议》

材料二   1871年俄国占领伊犁并意图进一步吞并新疆。左宗棠在1877年《遵旨统筹全局折》中,一方面强调新疆为防卫蒙古诸部以及陕、甘地区的战略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注重欧洲的国际形势,“虑俄之蚕食其地,于英有所不利,俄方争土耳其,与英相持,我收复旧疆,兵以义动,彼将何以难之?”1879年之后,中俄在新疆问题上主要通过外交途径进行交涉。1884年新疆设立行省,从根本上改变了藩属体系下“分而治之”的行政体制,更便于清廷直接参与新疆地方事务管理。1901年清末新政之后,满洲大臣提出“化除满汉畛域、各族混成一体”,西北边疆逐渐形成与内地行省的“一体化”发展格局。

——节编自李阿慧《“西北藩属”与“东方问题”》

材料三   新中国确定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之一,为实现政治安边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建国之初组建了“劳武结合”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赓续了汉唐治理西北边疆注重实用、认可多元、与时俱进的传统。兵团成立初期,新疆经济以农牧业为主体,时至今日,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提出,新疆作为“一带一路”核心区的地位逐步明晰,新疆在对外开放格局中由“末梢”转为“前沿”。

——黎镜明《汉唐西北边疆治理当议》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唐到晚清时期政府对西北边疆治理的主要认识,并说明这一时期西北边疆治理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新中国成立后西北边疆治理的变化。
2023-02-03更新 | 416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1(云南,安徽,黑龙江,山西,吉林五省通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2·福建龙岩·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建立后,相比起其他方向的边疆,对西北边疆的管治最复杂。康熙年间,清朝平定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乾隆二十三年(1758),清朝终于彻底击溃准噶尔部。1759年,清朝平定新疆大小和卓之乱,统一天山南北,完成了版图的大一统。1761年,理藩院制定了《回疆则例》,次年设立伊犁将军为全疆最高军政长官。在地方治理上,临近甘肃的地区实行府县制,天山北路实行札萨克制,天山南路实行伯克制。清朝还组织移民入疆,在新疆设置了各种类型的屯垦区,包括兵屯、遣屯、民屯等。西北边疆地区社会经济大幅度提高,伊犁地区“较之以前,富裕数倍,实与内地无异”。到光绪十年(1884),清朝在新疆建省,至此西北地区与中原的一体化完成。

——摘编自陈季君《论中国古代边疆与中原一体化的历史进程》等

材料二   美国独立后的一百多年间,边疆持续往西推进(如下图所示)。伴随着西进的,是一座座新修的工厂、农场、种植园,一条条横贯北美大陆的铁路,一个个拔地而起的新城镇。移民在西部开拓荒地,建立居民点,发展农业,他们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及日用工业品则完全仰仗东部,到了19世纪中叶,西进运动已经形成了一个以工业扩张为中心的全方位变革局面。与此同时,大批印第安人遭到屠杀,幸存者被强行赶到更为荒凉的“保留地”。19世纪末,美国边疆已延伸到太平洋沿岸,其扩张野心继续膨胀。19世纪末吞并了夏威夷王国;通过美西战争从西班牙手里夺得古巴、菲律宾;还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与欧美列强争夺亚太地区的利益。

——摘编自丁平《试论美国边疆开发的模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治理西北的特点,分析清末新疆建省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19世纪美国的边疆开发。
(3)综合以上材料,说说你对边疆开发的认识。
2022-04-24更新 | 163次组卷 | 4卷引用:终极押题2022年高考历史终极押题卷(新高考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1884年之后,清政府一改之前的伯克制、扎萨克制、军府制等行政体制,以“大一统”的理论指导,实行了行省制度。1884年在甘肃和新疆地区正式建省,下设道、府、厅、州、县等行政建制,行政区划日趋完善,中央政府能够施行有效的行政管辖。这一举措(       
A.标志新疆正式纳入了中国版图B.削弱了新疆地区的军事实力
C.成为缓解边疆危机的重要手段D.体现了清末改土归流的成果
2022-04-06更新 | 368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2022届高三联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022·江西鹰潭·一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康熙五十七年闽浙总督满保奏陈“各省凡往来台湾之人,必令地方官给照,方许渡载。单身游民无照者,不许偷渡。如有犯者,官兵民人,分别严加治罪,船只入官。如有哨船私载者,将该管官一体参奏处分。”此奏经兵部等衙门议覆,得到清廷允准。此举表明
A.有利于中央政权对台湾的管理B.赴台移民开始出现
C.妨碍了两岸居民正常往来交流D.闭关锁国政策加强
2022-04-06更新 | 311次组卷 | 4卷引用:必刷卷05-2022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全国卷)
8 . 清政府实行“因俗而治”的民族治理方针,还组织编纂史书。乾隆谕令编撰《辽金元三史国语解》,标榜民族平等,反对大汉族主义。此外统治者还以官方修史的形式来辅助处理民族事务。上述举措有利于
A.文化多样性的发展B.天下一家的文化认同
C.打破满洲贵族特权D.民族平等观念的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据史料记载,在西藏实行政教合一后,大力提倡喇嘛教发展,康雍乾时期达赖喇嘛所辖的寺庙有3050座,有喇嘛302500余人,班禅所辖寺庙有327座,有喇嘛13700余人。清政府的这一做法
A.实现了权力的相互制衡B.奉行了因俗而治的原则
C.加大了中央的管理力度D.加强了佛教文化的交流
10 . 热河以北,清初并无汉人,到乾隆四十九年,汉民增加到五十五万人,到道光五年,增加八十八万人,长城沿边已经形成蒙汉杂处的半农半牧区,甚至出现了“开垦地亩较多牧场较少”的新格局。这一变化反映了
A.精耕细作技术传播到边疆B.民族融合不断加强
C.经济重心呈现北移的趋势D.游牧经济趋于衰亡
2021-02-12更新 | 421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南、河北九师联盟高三2020年3月在线公益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