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疆域的奠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表所示为清朝前期经略边疆的部分举措。清朝的这些举措(     

地域

内容

东南

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

东北

康熙前期组织雅克萨自卫战,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西北

平定准噶尔叛乱和大、小和卓叛乱;1762年在新疆设伊犁将军;清朝在蒙古族地区设盟、旗进行统治

西南

册封达赖、班禅,设驻藏大臣,1793年颁布《软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

土官改为流官,强化了清政府对西南地方各民族的管理

南方

康熙平定三藩之乱,巩固统一

A.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B.致力于内地与边疆的一体化
C.改变了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D.表明民族管理方式较为单一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清康熙帝时,中央政府在台湾设置的行政机构是(       
A.台湾府B.台湾郡C.宣政院D.澎湖巡检司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朝前期,仅江南一省的赋税就占了全国的三成,科举考试录取更有“天下英才,半数尽出江南”之说。清政府专门设立了两江总督并增派淮阳总督、安徽巡抚等官员进行协同管理。顺治帝后期,江南省被拆分为江苏、安徽两省,如下图(图1、图2)。


材料二清初为便于统治明代故土,仍沿用明制承宣布政使司,仅改北直隶为直隶,南直隶为江南承宣布致使司,即废除了南京为留都的地位。康熙年间,改布政使司为省,因认为全国区划为十五省,其制过大,先后分湖广省为湖南、湖北两省,分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两省,分陕西省为陕西、甘肃两省,汉地被拆为十八省。在边疆,清朝施行与内地不同的行政区划制度,由中央设辖区,委派重臣,如在东北地区设奉天(盛京)、吉林,黑龙江及在外蒙古设乌里雅苏台、在新疆设伊犁5个将军辖区,但伊犁将军一直待在中原,在西藏、西宁设办事大臣辖区,蒙古则采取其民族的盟旗制,连同内地18省,全国共为26个政区,为中国现代省的政区划分奠定了基础。清代省以下的各级行政区划单位基本上是沿用明制,省下辖府和直隶州,府下领散州和县。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清政府对江南省的拆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代行政区划设置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行政区划的历史作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从政治地理角度来看,适宜建都的地点一般有几个层次的考虑,其中有两个层次最为要紧:一是全国领土范围内的地理区位,二是建都地点本身的地理环境,包括自然条件与人文基础。在第一层次中的考虑又分为两方面,一是选择全国的地理中心或有利的控内御外的位置,二是与统治集团的发源地是否相近的原则。

——周振鹤《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


根据材料一,结合元明清时期北京成为都城的历史,说明材料二观点。
2022-10-13更新 | 304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清前期设立台湾缺、烟瘴缺、沿边缺、苗疆缺等“边缺”,由当地督抚就近拣选“熟悉风土”的官员,在提请吏部后调补地方各缺,且俸满后可不拘泥于辈分和资历,遇缺“即加优升”。这一举措(     
A.顺应了边疆民族自治的需求B.解决了吏部铨选官员的弊端
C.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D.提高了地方政府的行政效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清朝建立后,在东北设奉天(盛京)、吉林、黑龙江及在外蒙古设乌里雅苏台,在新疆设伊犁等将军辖区,在西藏、西宁设办事大臣辖区,在内蒙古建立盟旗制度,并在中央设理藩院直接管辖这些地区。这反映出,清代(     
A.地方行政区的增多B.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C.统治进入全盛时期D.拥有比前代更大疆域
8 . 如表所示的内容反映出明清时期的新疆(     
A.丝路贸易盛况空前B.天山南北实现了统一
C.民族交往时断时续D.与内地联系得到加强
2022-08-31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度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据下表可推知,当时的统治者(     
时间大事
1623年努尔哈赤“着每旗出小旗长一人”,带领人马“前往朝鲜边界一带驻守”,并要求“谨慎防守”。
1689年《尼布楚条约》规定“两国猎户人等,不论因何事故,不得擅越已定边界”。

A.坚持发展平等的对外关系B.因地制宜地处理民族事务
C.已形成近代民族国家意识D.具备一定的疆域边界观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中国古代常将“羁縻之道”作为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方式之一,具体做法主要有三条:一是设置羁縻府州;二是册封少数民族首领,以确立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央王朝的隶属关系;三是派少数民族首领子弟统治其政权。下列措施能体现这一方式的是(     
A.两域都护府建立B.“长庆会盟”
C.实行“改土归流”D.金瓶掣签制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