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疆域的奠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这些谕令,反映出(     
乾隆时期关于西藏问题的谕令
时间内容
乾隆十五年(1750)平定西藏郡王叛乱后,废除郡王制,乾隆谕令:“凡卫藏事务,皆命驻藏大臣会同达赖喇嘛裁决。”
乾隆五十四年(1789)在第一次击败廓尔喀入侵西藏后,乾隆谕令成都将军、驻藏办事副都统鄂
辉等,“妥办定边事宜”,订立章程。
乾隆五十七年(1792)在第二次击败廓尔喀入侵西藏后,乾隆谕令:“至驻藏大臣二员,向俱驻智
前藏,于后藏事务鞭莫及。嗣后应分驻一员,以资弹压。”
A.改土归流政策的推行效果B.清前期经略边疆的举措维护了国家统一
C.朝廷派遣驻藏大臣的情况D.中央政府首次明确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
2024-04-11更新 | 17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秦汉“中国一统”,首次以单一式的“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及郡县官僚制管辖编民,将黄河中下游与长江中下游农耕区整合为一体,为汉唐文明的辉煌及辐射周边提供了必要的政治秩序及演进基础。元明清“华夷一统”囊括中土和塞外,形成了华夷多元的复合共同体。元朝肇始的制度、文化、族群复合式的“华夷混一”,到明清时期有了较成熟的“华夷一统”之实。由于元明清“华夷一统”的演进,复合式共同体的中国由“小”变“大”,多民族统一国家、中华文明结构及传统王朝序列等在新时空格局下皆得到了相应的完善升华。

——摘编自李治安《秦汉以降“大一统”秩序的华夷交融演进》

结合史实阐释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统”。(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逻辑严谨)
2024-03-26更新 | 7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二)历史试题
3 . 边疆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促进民族交融、国家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康熙帝说:“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之长城更为坚固。”乾隆帝说:“夫开边黩武,朕所不为;而祖宗所有疆宇,不敢少亏尺寸。”随着沙俄等对中国边疆的觊觎,清代不仅通过设置东北三将军、伊犁将军等在陆路屯重兵于边疆,在海疆亦设立全面的防御体系,定期巡边。边疆将军管理所辖区的边防、屯田、贸易和征税诸事务。清廷还对边疆各族采取盟旗、伯克和土司等管理制度,“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强调其地方行政由本民族人士负责,并长期严禁其他民族人口流入边疆。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材料二   周朝已开始出现“小行人、象胥、掌客、怀方氏”等具有周边民族事务管理性质的官职,秦朝正式在中央设置管理民族事务的“典客”。汉承秦制,汉武帝时期设置属国都尉,具体管辖归附及内属的边疆民族。唐朝边疆民族的首领可管理府州的具体事务,但需向唐王朝缴纳贡赋,统于唐王朝的中央政府。此外唐王朝还在边陲地区发展屯田、开辟互市贸易、妥善安排边疆民族子弟学习。元朝在吐蕃采取“政教合一”政策,在中央设置管理吐蕃事务的帝师和宣政院机构;在元朝兴起之地漠北,设岭北行省,基本行政单位仍是蒙古传统建制,并部署军队,戍守的同时进行屯田。明朝靠近内地的少数民族统治区减少,明政府直接控制、委派流官的地区增加。清朝在边疆全面推行郡县制和修订相关法规,强化边陲管理的同时,还鼓励内地百姓外迁至边疆谋生与开垦。

——摘编自谷家荣、罗明军《中国古代边疆治理历谱识认》


(1)根据史料一,概括清朝在边疆治理和维护国家统一所作的努力。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图为某同学对康雍乾时期边境治理政策所作笔记中的示意图。下列选项中,政策对应正确的是(     
A.甲——设盛京将军B.乙——雅克萨之战
C.丙——设宣政院D.丁——设台湾行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何以中国”一直以来是我国学术界研讨的重要命题。唐人孔颖达解读“夏,大也,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中规定“以流入黑龙江之额尔古纳河为两国之界:河以南诸地,尽属中国,河以北诸地,尽属俄国。”根据材料,下面说法正确的(       
①孔氏之“中国”以中原文化为标准       ②条约之“中国”具有主权国家含义
③“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       ④“中国”内涵从文化认同感转为政治归属感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024-02-23更新 | 105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6 . 学者葛剑雄认为,中国的历史不应该只是王朝的历史,更不应该只是中原王朝或汉族王朝的历史。我们应该站在今天的、中华民族的、客观的立场上看待历史上的一切政权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每一个政权有它自身存在的条件,有自己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政权的更迭无任何规律可循B.王朝历史不能反映中国历史变迁
C.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国历史D.从今天的角度就能正确解读历史
2024-02-11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A10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随着时代的变迁,国家安全的内涵不断丰富,其构成也随之拓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中国始终将政治安全放于首位,倡导忠君爱国理念,维护政权稳定。古人认为“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历代都十分重视对农业经济的维护。同时将“富国强兵”作为政治安全的保障,注重提升军事实力。统治者一再强调居安思危,要“安不忘危,治不忘乱,虽知今日无事,亦须思其终始”。汉唐时期的和亲政策,保证了与匈奴、吐蕃等民族的和平交往,明代郑和下西洋为中国周边环境和平起到巨大作用。受“大一统”思想的影响,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也逐渐形成了比较稳定的东方封贡体制和宗藩观念。

——摘编自赵明畅《总体国家安全观与中国古代国家安全思想》等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晚清国家已岌岌可危,文祥等人认为影响国家安危的原因在于中国“在内无深知洋务之大臣,在外无究心抚驭之疆吏”,主张“驭外之端”为保证国家安全的第一要务。甲午战争之败与庚子事变,虽然逼出了清末新政,但清朝主要政体并无改变。皇权无法彻底放弃专制而建立近现代国家安全体系,传统的“国家安全”已摇摇欲坠。1912年初,清帝国“安全体系”彻底崩溃。

——摘编自张永攀《从先秦“王畿”到近代民族国家》

材料三   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指的是国家利益、特别是重大国家利益免受威胁或危害的状态。随着时代的变迁,国家安全的内涵不断丰富,其构成也随之拓展。传统的国家安全除不言而喻的政治安全外,主要是指军事安全。随着冷战的结束,经济安全地位上升,因而有人把国家安全表迷为政治安全、军事安全和经济安全的有机结合,称之为综合安全。此外,还有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安全等。

——摘编自马维野《国家安全·国家利益·新国家安全观》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国家安全思想的特征,并分析其产生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国家安全观的主要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为维护国家安全所作出的努力,并简要阐述其意义。
8 . 长城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世界文化遗产。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长城是中国古代第一军事工程,自西周时期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2000多年。但也有一些王朝不主张大修长城,学术界有“唐代无长城”和“清不修边墙”之说(如下表)。

序号长城沿线主要民族史料
       突厥

贞观二年(628年)九月十六日,“己未,突厥寇边。朝臣或请修古长城,发民乘堡障,上曰‘突厥灾异相仍,颉利不惧而修德,暴虐滋甚。骨肉相攻,亡在朝夕。朕方为公扫清沙漠,安用劳民远修障塞乎!’”

——《资治通鉴·唐纪九》

       蒙古

“帝王治天下,自有本原,不专恃险阻。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实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柔远能迩之道,汉人全不理会。本朝不设边防,以蒙古部落为之屏藩耳。”

——《清圣祖实录》

(1)对比图1和图2,指出秦朝长城的变化。从民族关系角度,分析变化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在①②之中任选其一,概述该王朝应对材料中相应民族问题的具体举措。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历史上“修长城”或“不修长城”的看法。
2024-02-08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第二完全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清代理藩院出台了游牧边界划定以及定期会盟制度,划定了北部边疆地区各个部落固定的游牧范围,并用中央政权监督下的定期会盟来替代之前游牧部落内部的自由流动。这一举措(     
A.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理念B.稳定了北部边疆的局势
C.解决了北方的民族矛盾D.强化了清廷的君主专制
2024-02-08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明太祖规定继承官职的土司后代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要求各地土官纷纷入国子监学习;康熙平定三藩后,允许云南当地少数民族官员的族属子弟应试,考取的学生在各府登记后,呈吏部察核。这些政策(       
A.推动了边疆与内地管理的一体化B.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理念
C.有效解决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危机D.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2024-02-05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