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疆域的奠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2 道试题
1 . 清军入关后即封禁东北。顺治十八年(1661)奉天府尹张尚贤上奏曰:合河东河之边海以观之,黄沙满目,一望荒凉,此外患之可虑者。独宁远等三地人民凑集,然仅有佐领一员,不知于地方如何料理。合河东河西之腹里以观之,有土无人,全无可恃,此内忧之甚者。此奏意在(     
A.说明东北自然环境恶劣B.呼吁东北边务亟待充实
C.强调东北地势易攻难守D.弹劾东北官员疏于管理
2022-07-03更新 | 3705次组卷 | 29卷引用:新疆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2 . 下列重大举措,反映了清朝(     

1684年

清朝设置台湾府

1689年

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1762年

清朝设立伊犁将军

1793年

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A.封建经济繁荣B.实行闭关锁国C.内忧外患严重D.加强边疆管辖
2022-10-12更新 | 992次组卷 | 15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南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合格性)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研讨会上,学者争论清朝前期成功统治帝国的原因,有两类解释:第一类认为是统治者在不同地区,包括新疆、西藏、蒙古、关内,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统治策略,形成统一多民族帝国。第二类认为是统治者采取汉化政策,才能以少数民族身份入主中原。以下说法较为合理的是(     
A.第一类解释的证据是实施八旗制度、西南地区实行改土归流
B.第二类解释的证据是动员学者编纂《四库全书》,开科取士
C.第一类学者采取多元主义观点,解释较空疏,不具学术意义
D.第二类学者站在华夏中心主义,立场相对客观,解释较可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清初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遍设义学,由清廷和地方官府共同举办,民间资助,向土著民族及所属子弟提供免费的启蒙教育;教学内容上“将《圣谕广训》逐条讲解,俾令熟读,然后课以经书”。清政府此举旨在(     
A.促进民族地区的文化交流B.推行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
C.缩小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D.维护边疆地区的社会秩序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学者说,直到清朝,蒙古、西藏、回部各藩部才真正实现了“内化”或“中国化”。这种说法是从华夏王朝的角度考虑的,以华夏为“内”和“中国”。如果从文明融合的角度来说,清朝实现了草的世界与禾的世界“全国一盘棋”,第一次对草原实现了中央政权的直接管理。清朝时期能够实现草与禾“全国一盘棋”的条件有(     
①农耕经济向边疆地区发展       ②在中央和地方设机构对边疆地区直接管辖
③平定少数民族分裂势力的叛乱④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6 . 元明时期,多使用“华夷一统”来反映社会状况。清前期,官方文献忌讳以满族为“夷”,拒绝将“华”置于“夷”之前,通常使用“中外一统”作为替代;清中期以来,官史文献中“中华一统”等文句接续出现。这一变化过程说明(     
A.民众国家认同增强B.统一多民族国家更趋稳固
C.华夷观念逐渐消除D.文化共同体发生根本改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皇清职贡图》是乾隆年间皇帝命沿边总督、巡抚将所辖境内不同民族的衣冠状貌,绘其图像,集结而成的古代大型民族志图册。图册绘图三百种,以男女别幅,共计六百数,并有文字题记,简要说明其分布地区、历史沿革、服饰饮食、社会生产及向清政府贡赋数额。这反映了清代(     
A.边疆治理有较大提升B.统一多民族国家日益巩固
C.开放包容的帝国形象D.“中华天下观”的最终形成
8 . 古代地方官员名称有些不像常设官员,时常带有动词。比如刺史,“刺”即刺探,其本意为临时派出,后演变为州牧;比如“行中书省事”意指临时行使中央特派之事,后变成固定的地方官;再如巡抚意指代皇帝巡行地方,后巡行变为常设。这表明(       
A.政府注重地方治理与中央集权B.巡行监察是管控地方的有效手段
C.地方官员的流动性趋于稳定D.维护专制统治是政府的根本目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表为雍正至嘉庆时期部分被批准的奏折。由此可知当时(     
内容出处
奏折1为(征战准噶尔)沿边口外均应照例添设驿站,以便文移以重军务事雍正7年(1729年)川陕总督岳钟琪
奏折2驻藏大臣应每年亲历后藏一带巡查,并将该处防兵就便查察乾隆54年(1789年)成都将军鄂辉
奏折3新疆地方鼓铸乾隆钱二成,嘉庆钱八成,一体行用嘉庆五年(1800年)阿克苏办事大臣阳春
A.行政体系完备B.边疆治理水平提升
C.对外战争频繁D.封建统治危机初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顺治十年(1653年),清廷颁布《辽东招垦令》:招民100人,文官授知县,武职授守备;60人以上,文职授州同州判,武官授千总;50人以上,文职授县主簿,武官授百总。康熙时期,又连续颁布“辽东招民百名者,不必考试,俱以知县录用”。这些举措旨在(     
A.另辟选官途径B.保护八旗生计C.吸引关内人口D.充实东北边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