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江南地区,一些商人为彰显自己的财富而穿戴夸张,居住奢华。他们常通过纳捐行贿获得某种头衔或官职,或通过投资于其子弟的教育帮助他们通过正途考取功名。尽管明政府一直禁止王公贵族涉足商业活动,但这一政令从来没有被认真执行过,皇亲国戚投资商业的比比皆是。商人跻身士绅之列与士绅卷入商业潮流,催生晚明乃至整个帝制晚期一个新的社会阶层,那就是绅商。“所谓奢者,不过富商大贾豪家巨族,自侈其宫室、车马、饮食、衣服之奉而已。彼以粱肉奢,则耕者庖者分其利;彼以纨绮奢,则鬻者织者分其利。”

——摘编自原祖杰《奢侈性消费与晚明士商的身份认同》

材料二   时尚的商业化和休闲娱乐的商业化,将英国深深地卷入消费社会。如果说17世纪以前的几个世纪里奢侈品消费的主力是皇室、贵族群体,那么进入18世纪,奢侈品消费新的需求力量转向正在崛起中的中产阶级群体乃至社会下层。作为消费需求的奢侈品逐渐从社会高尚文雅之举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中国的瓷器、印度的棉布等奢侈品在英国经历了引进、仿制、创新的过程,逐步推进“进口替代”,“英格兰造”的优质产品被销往世界各地。

——摘编自曹瑞臣《论海外奢侈品消费对近代英国社会的推动》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析晚明奢侈消费风尚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晚明与近代英国奢侈消费风尚的不同。
2023-01-04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明末清初,近万部西方书籍被传教士带入中国,其中四百多部翻译成中文。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等思想家均受到西学影响。康熙年间出版的《数理精蕴》是一部东西方数学家共同撰写,融中西数学于一体的教科书。乾隆时期的《四库全书》收录评述了三十余部西学著作。材料反映出(     
A.西学东渐使传统科技重生B.中外官方交流规模空前
C.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交融D.天朝上国观念开始动摇
2022-11-11更新 | 284次组卷 | 9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材料 洪武年间,国都尚未迁到北京,在粮长制度下,国家不再派官吏收粮,而是通过乡村德高望重的“粮长”率领乡民,将四方漕粮沿着长江运输到南京。永乐年间,明成祖迁都北京,因路途遥远、困难险阻重重,明成祖遂于永乐十三年推行支运法:各地农民先将漕粮运至运河沿岸由官方指定的淮安、徐州、临清、德州四仓,再由运军(专门负责运粮的军队)分程接运至通州和北京二仓。支运法包括支粮和运粮两个独立环节,淮安等四大仓储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漕粮先上仓后支领。时人谓之:“支者,不必出当年之民纳,纳者不必供当年之军支。”正常年份,浙江嘉兴、湖州、杭州与(南)直隶苏州、松江、常州、镇江等地漕粮民运到淮安仓交收,运军用3000只漕船支领淮安仓粮运到济宁仓,再用2000只漕船支领济宁仓粮运到通州仓。

——摘编自张程娟《明代中后期漕运派兑改革与卫所分帮机制》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永乐年间实施支运法的原因,并说明支运法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明永乐年间实施支运法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4 .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等机构决定重拍《红楼梦》,从全国海选演员,报名应征者不计其数。有人应征贾宝玉这一角色,考官让其评述这部伟大的作品,你认为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①该作品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族由盛转衰的过程,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历史真实
②该作品通过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鞭挞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少
③该作品渗透了忧伤的感情,其中也有怀念中原故土的篇章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2022-11-28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辽东区域共同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明末清初与清末民初的两次西学东渐,对中国社会产生了较大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01年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获准进入北京……尽管没有得到皇帝批准传教的正式文件,但却得到了事实上的默认。据统计,“在200年时间里,来华传教的耶稣会士共有456人……出版了成百上千部中文著作”,“其输之科学,有天文、历算、地舆、炮铳、水利及格物致知之学。”

——杨志文《耶稣会与西学东渐》

材料二   罗马教皇禁止中国天主教徒遵守中国政令习俗,比如“祖先崇拜”、“儒学崇拜”等。康熙帝对此批示:“今见来臣告示,竟是和尚道士,异端小教相同。……以后不必西洋人在中国行教,禁止可也,免得多事。”1700年,康熙帝宣布禁教,驱逐传教士。乾嘉禁教之后,清政府闭关锁国已成定局。“西学东渐”的星星之火终究未能形成燎原之势。

——骆利红:《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评述》

材料三 (清末民初)由于上海的特殊地理位置,各路人才在这里汇聚,不仅有众多兼通近代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教士,而且还有一批中国的优秀知识分子。……从西译著作中,由自然界引申到人类社会,使当时处于惆怅的中国多了一份思考和选择。如严复先后翻译了《天演论》《国富论》《论自由》、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等,使梁启超、康有为等力主改革和思想进步的知识分子激动不已,似乎从中悟出了中国的某种道路。鲁迅知有新书《天演论》出版,便花了500文钱买了一本,读后顿觉眼界大开。鲁迅想以科学救国和他从事文学的唤醒民族的思想底蕴是完全一致的。

——陈敬全、朱新轩《上海在西学东渐中的地位和作用》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三,概括清末民初“西学东渐”较之材料一、二中“西学东渐”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新变化对中国的影响。
2022-03-16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表是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史实

时间史实
汉朝汉朝张骞出使西域。甘英奉命出使大秦,到达了波斯湾。大秦王安敦派使臣来东汉。
魏晋南北朝时期226年,大秦商人来到建业,西晋初年又派使者来到中国波斯、大月氏朝时期的商人、使者不断来华。445年,波斯王朝遣使来华佛教传入并不断发展,印度等国的僧侣来华传教。日本、朝鲜多次派使者来华
唐朝日本、朝鲜派遣唐使、留学生来唐朝。玄奘西游,鉴真东渡日本,日本高僧空海长安求法。西亚商人在广州、泉州定居。
高丽政府遣使到宋朝搜求书籍。日僧寂昭、元灯等乘宋商船渡海入宋。明宋州城出现多处“波斯馆”“清真寺”印刷术外传朝鲜、日本、印度、阿拉伯、北非和欧洲。广州、泉州城内居住着许多阿拉伯富商
元朝元初,高丽从中国购经籍一万多卷。元朝和日本两国僧人互相访问极为频元朝繁,来华日僧仅知名者即达220余人1299年,妙慈弘济大师把程朱理学传到日本,长期成为日本统治阶层的思想武器。马可·波罗来华
郑和下西洋,到达亚非各国。华侨开发南洋地区戚继光抗倭,援助朝鲜明抗击日本。利玛窦来华传教,徐光启翻译了利玛窦带来的科学著作中国
人民反对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入侵。政府禁止沿海居民出海贸易。
清(1840年前)郑成功收复台湾,来华的传教士将西方的天文地理数学等介绍到中国也向年前)本国广泛的介绍中国社会状况,中国人民抗击沙俄、英国、法国的入侵。
仅留广州作为贸易出口。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任选一个角度,评述古代中国的对外交流。(要求:写明角度,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