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王宗沐,字新甫,别号敬所,浙江临海人,为官近40年,官至刑部左侍郎,晚明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如表是王宗沐为政期间的部分活动。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王宗沐的主要活动,并简评其影响。
(2)据材料,说明《通议大夫刑部左侍郎撄宁府君年谱》的史料价值。除上述材料之外,研究王宗沐的生平还可以补充哪些类型的文献史料,请至少列出两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摩邻国在秋萨罗国(今耶路撒冷)西南,渡太(通‘大’)碛,行二千里至其国。其人黑,其俗犷。少米麦,无草木,马食干鱼,人餐鹘莽。鹘莽即波斯枣也。瘴(毒)痈(皮肤或皮下组织化脓性炎症)特甚诸国。

——摘编自【唐】杜环《经行记》

材料二   东非宋朝钱币出土统计表(单位:枚)

国家名称出土地点钱币总数量宋朝钱币数量
索马里摩加迪沙4414
布腊瓦21
梅尔卡10
肯尼亚给地32
安哥瓦那65
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10
桑给巴尔岛236156
马菲亚岛93
基尔瓦岛2825
总计330206

——根据马文宽《非洲出土的中国钱币及其意义》编制

材料三   1413年,郑和访问了“去中国绝远”的“麻林国”(今肯尼亚马林迪),1415年,“麻林遣使附船来中国贡献麒麟(长颈鹿)”,引起轰动。永乐帝(明成祖朱棣)极为喜悦亲往奉天门主持欢迎仪式,接受“麻林国及诸番国进麒麟、天马、神鹿等物”,并允许其在明朝境内交易。

——摘编自《明史·成祖本纪》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经行记》中的记载和东非出土的宋朝钱币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朝与“麻林国”的交往内容及其实质。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华文明内部,各民族文化相互融汇、相互浸染;在与外部世界的接触中,中华文明融摄中亚游牧文明、波斯文明、印度佛教文明、阿拉伯文明、欧洲文明等。中华文明正是在与外来文明交往、交流、交融的动态过程中,以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广阔胸襟,兼收并蓄各国、各民族优秀文明成果,不断发展、壮大。

——摘编自李国强《中华文明生命力传播力及其与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

材料二   两河流域对早期埃及的影响在物质文化上的表现主要包括青金石、滚印、雕刻艺术中的特定图案主题——如搏击猛兽的驯兽者、长颈猫科动物、带翅膀的狮身鹰首兽、盘绕花朵的蛇及行进中的动物行列等。上述传播至埃及的图案在两河流域的重要载体是滚印,它是两河流域独创的印章形制,目的是实现印章图案及铭文在泥球或泥板表面的面积最大化。迄今为止,在埃及已发现20枚左右两河流域风格的滚印。青金石质地的印章是两河流域滚印中最昂贵的种类之一。在两河流域,青金石被赋予了非同一般的象征意义,并与神祇和王权密切联系在一起。这些物质文化因素在公元前4千纪下半期已经出现在埃及,在多地的墓葬遗存中均有发现,与此相反,在两河流域并未发现来自埃及的文化元素。

——摘编自欧阳晓莉《交相辉映:两河流域文化元素在古埃及前王朝时期的发现》

(1)根据材料一并运用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简述中华文明在互学互鉴中绵延不绝的史实依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河流域文化元素在埃及发现的史料价值。
4 . 北宋白银不是主要流通货币,但1610年容与堂刊行的百回本《水浒传》中多次出现使用白银的情节,如林冲和洪教头比武,柴进拿出一锭25两的银子,作为胜者的奖励;戴宗请萧让写碑文,承诺给50两银子;史进给师傅王进100两银子,作为谢师费;等等。这种反差(     
A.说明《水浒传》脱离社会现实B.折射出明朝白银流通已经普遍
C.证实小说不具备任何史料价值D.加重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   明清时代,皖南一域产生了大量的契约文书。在徽州当地, 一般民众之间的经济交往相当频繁,田土交易推收过割,以及乡土社会秩序之维持,在很大程度上以“契约和理性”来支撑,即使是亲族之间也不例外。明清以来的徽州遗留下的大量文书,除契约文书之外,还有 日记、书信(包括原件、信底及活套)、账册、杂抄(“碎锦”“杂录”)、启蒙读物、日用类书和诉讼 案卷等,几乎涵盖了民众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徽州在传统上属于诉讼频繁的“健讼”之地,围绕着各类土地、房产、赋役以及人身依附关系的文书,作为发生纠纷和诉讼时的有力证据,有长时期保存之必要;再加上“敬惜字纸”之观念深入人心,巨量徽州契约文书得以留存。

材料二   海外也零星可见徽州文书之收藏。如美国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有明代歙县方氏信函七百通(从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作为书法艺术珍品流入美国);英国的档案中有一些徽州茶商的资料;日本长崎等地,保留了一些徽州海商的文书。日本其他的一些机构也保留有少量徽州文书,但其整体收藏的情况还不是非常清楚。

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有日本学者提出:古代徽商的海外贸易活动的巅峰在明中后期,徽州海商在明末以后走向衰落,到清朝时,徽商则倾其全力经营国内商业。1984年,有学者利用中日(官方)交涉中的海事资料,揭示了清代徽商利用沿海来扩大其商业范围,并以巨额资本从事海外贸易的事实。1999年,有学者广泛搜集中日两国的文集、笔记、随笔、碑刻、族谱和尺牍等资料,并从中寻找徽州海商的印记,得出在清代(太平天国运动前)的东亚,徽州海商仍然极为活跃的结论。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振忠《徽州文书的世界》

(1)根据材料一,分析明清时期徽州文书大量存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海外收藏的徽州文书的史料价值。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下半叶学术界关于徽州海商的争议焦点,并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具体说明史料辨析在史学争鸣中的作用。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钦惟我国家,治化昌明,超轶三代,幅员之厂,生齿之繁,亘古未有。臣幸遭逢之盛,图写太平,为盛世滋生图一卷,臣执艺所有事也。其图自灵岩山起,由木渎东行,过横山,渡石湖,历上方山,从太湖北岸、介狮何两山间入姑苏郡城, 自葑、盘、胥三门出阊门外,转山塘桥至虎邱山止。其间城池之峻险,廨署之森罗,山川之秀丽,以及渔樵上下,耕织纷纭, 商贾云屯, 市廛鳞列, 为东南一都会。

——节选(清)徐扬《盛世滋生图》题跋

材料二   《姑苏繁华图》,原名《盛世滋生图》,是清代宫廷画家徐扬描绘苏州风物的巨制。此画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最终完成。全幅画有各色人物 1.2 万余人,各色房屋建筑约2140 余栋,各种桥梁 50余座,大小官船、货船、客船、杂货船、画舫以及竹筏等近 400多条,各种商号招牌200 余块,完整地表现了气势宏伟的古城苏州市井风貌。

——摘编自《〈姑苏繁华图〉赏析》


(1)据材料一,指出徐扬创作《盛世滋生图》的背景和动机。
(2)据材料二,简述绘画中姑苏“盛世”的表现。若要进一步证实画中苏州的盛况,还可搜集哪些史料。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徐扬《盛世滋生图》的史料价值。
2023-12-11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南通市部分学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水浒传》部分引文

引文

出处

嘉佑三年瘟疫转盛。仁宗天子闻知,龙体不安,复会百官计议。向那班部中,有一大臣越班启奏。天子看时,乃是参知政事范仲淹(9891052年)。

《水浒传》楔子

(宋江)清晨醒来较早,出来街上从县前过时看到了一盏明灯,仔细一看是卖汤药的王公来到县前赶早市,宋江撒谎道:“便是夜来酒醉错听更鼓”。

《水浒传》第二十回

卢员外攻打东昌府,因遇没羽箭张清,吃了败仗。宋江前去助战,被张清用石子打中一十五员大将。

《水浒传》第七十回

燕青和李逵入东京城看灯,两个手厮挽着,正投桑家瓦来。来到瓦子前……李逵定要入去。《水浒传》第一百一十回

材料二   中国自汉武帝开始启用年号,并以年号纪年,此后皇帝即位都要改变年号,称为“改元”,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改元,如汉武帝改过十一次年号,唐高宗用过十四个年号。1056年9月,宋仁宗废止了使用两年的年号“至和”,启用第九个年号“嘉祐”,直至嘉祐八年宋仁宗病逝。

——据《中国历代帝王世系与年号总表》

材料三   东昌府,元东昌路,直隶中书省,洪武初为府。领州三,县十五。东距布政司二百九十里。

——据《明史·地理志》卷四十八

综合上述材料,评析《水浒传》的史料价值。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
8 . 有同学为研究武则天收集了如下材料,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内容出处
史料一夫能渡一切苦厄者,其惟世尊乎!惟佛之国,黄金界道。唐《御史台精舍碑》(701年)
史料二则天以方庆家多书迹,尝访求右军遗迹……王方庆乃献王羲之以来二十八人书迹……则天乃令中书舍人崔融为《宝章集》,以叙其事,复赐方庆,当时甚以为荣。《旧唐书》卷《王方庆传》
史料三则天太后践祚临朝,欲收人心,尤务拔擢,弘委任之意,开汲引之门,进用不疑,求访无倦,非但人得荐士,亦许自举其才。陆贽《请许台省长官举荐属吏状》(792年)

(注:《御史台精舍碑》是崔湿在武则天朝任殿中侍御史时所撰写的,旨在借助佛教的感化力,使有罪官员忏悔。)

材料二   唐代对武则天的记载多集中于史书、野史及笔记小说,除了史书中的传记类作品篇幅相对比较长以外,其他作品多是只言片语,或是简短的小故事。记载的多是关于武则天的言行、施政措施、朝野逸事等,比较接近历史上武则天的真实面貌。晚明时期的武则天形象在文人士大夫的政论、文集、小说和戏曲中频频出现,出现了较多关注武则天与太宗、高宗的中篇、长篇作品小说,武则天形象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摘编自韩林《武则天形象的文化建构及阐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则史料,阐述其对研究武则天的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明时期的武则天形象相较于唐代所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一《周礼》记载:“大司徒之职,掌建邦之土地之图与其人民之数,以佐王安扰邦国。”

史料二

图中绘有山脉、河流、居民点,着重标出了9支军队的驻地、军队番号、防区界线、军事设施和行动路线。图幅中部的三角形城堡,是各支驻军的指挥中心。指挥城堡后面注有“甲钩”“甲英”的地方是军队武器、粮草的集聚地。

图: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长沙国南部驻军图》

史料三《晋书·裴秀传》记载,裴秀曾提出制图六体:一为“分率”(比例尺),二为“准望”(用以确定地貌、地物间的相互方位关系),三为“道里”(用以确定道路距离),四为“高下”(相对高程),五为“方邪”(坡度起伏),六为“迂直”(实地高低起伏与图上距离的换算)。

材料二   传说大禹铸九鼎,鼎上即有九州地图,称《山海图》。

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初步具有比例的概念,地图的基本要素已经具备,种类为军事图和各国各地区图。

汉代的地图种类更多,出现了地形图、城市图、宫殿图等,涉及的地域也扩大到汉朝周边。

西晋裴秀提出了“制图六体”的理论,并绘制了《禹贡地域图》,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地图集。

隋唐时期的地图有了等高线的概念,有的还附有文字,记载了户口、赋税、山川等,形成了全国性的图经或图志,并成为朝廷制定和实施政令的依据。

南宋时期,印刷地图出现。

明代的地图《广舆图》开创了系统地使用图例和“计里画方”的制图方法,并经印刷而大量发行。

宋代至明代,各类航海图也相继出现。

明末时期,西方传教士将投影法、经纬度测量法带入中国。清朝政府在传教士的协助下,进行了大规模的经纬度测定,绘制了《皇舆全览图》和《乾隆内府舆图》,标志着中国传统制图技术达到顶峰。

——摘编自葛剑雄《中国古代的地图测绘》


(1)根据材料一的三则史料探究中国古代地图测绘的历史,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古代地图测绘的历史提炼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3-16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三湘创新发展联合体2024届高三2月入学统一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有同学为研究武则天收集了如下材料


内容出处
史料一夫能渡一切苦厄者,其惟世尊乎!惟佛之国,黄金界道。唐《御史台精舍碑》(701年)
史料二则天以方庆家多书迹,尝访求右军遗迹……王方庆乃献王羲之以来二十八人书迹……则天乃令中书舍人崔融为《宝章集》,以叙其事,复赐方庆,当时甚以为荣。《旧唐书》卷《王方庆传》
史料三则天太后践祚临朝,欲收人心,尤务拔擢,弘委任之意,开汲引之门,进用不疑,求访无倦,非但人得荐士,亦许自举其才。陆贽《请许台省长官举荐属吏状》(792年)

(注:《御史台精舍碑》是崔浞在武则天朝任殿中侍御史时所撰写的,旨在借助佛教的感化力,使有罪官员忏悔)

材料二   明代后期,景德镇民窑业快速发展,外来劳工不断增加,城市人口也随着发展膨胀。嘉靖年间,景德镇人口已是“主客无虑十万余人”,他们以“窑业佣工为生”。到清代,景德镇“烟火逾十万,陶户与市肆当十之七八,土著居民十之二三”,景德镇社会结构逐渐变得复杂,各种矛盾也日益凸显。

明清景德镇瓷业冲突表

时间事件纪要资料来源
嘉靖十九年
1540
因水灾后饥荒,浮梁县窑户遣逐乐平县雇工,乐平县工人遂行劫夺,终致浮、乐二县民众聚众互相仇杀。《明世宗实录》
乾隆元年
1736
坯户吴以恒、胡万正欲增银色,与窑户万美生争闹停工。《康雍乾时期城乡人民反抗斗争资料》
乾隆、嘉庆间
1796
御厂脱胎画坯工人王子贞领导的“毛银改纹银运动”。毛银是散银,成色不好。坯厂发工资,原以纹银发给,后改成毛银,使用时较纹银要贬价。所以工人们要求改纹银,举行罢工,遭官府镇压。《景德镇陶瓷史稿》
嘉庆、道光间
1821
以蒋知四为首,争取每名工人每月十二两肉,举行罢工,称“知四肉”运动。《景德镇陶瓷史稿》

——据刘朝晖《明清以来景德镇瓷业与社会》整理

材料三   某国际组织以保障国际和平与促进国际合作为宗旨。规定通过集体安全、裁军、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措施,以保障会员国的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并规定对违背者实行经济制裁。每个国家都有一票表决权。大会的决议,除特别规定者外,均需全体一致通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则史料,阐述其对研究武则天的价值。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景德镇瓷业冲突主要是由哪些矛盾引起的?
(3)材料三中的“某国际组织”具体指的是什么?它奉行的宗旨是什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