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清代年画《女十忙》描绘了当时妇女将棉花制成布的情景。这一作品(     
A.呈现了手工工场的雇佣关系B.表明了劳动妇女地位的提高
C.体现了家庭式手工业的特征D.描绘了市井女子生活的艰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所示为康熙时期的资料。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康熙二十二年
(1683年)
谕荆州将军噶尔汉,令其自将领到兵丁,都要严行禁止侵占市肆要地
康熙二十四年
(1685年)
谕大学士等,财赋出于百姓,凡钱粮查核必须彻底澄清,不额外科派
康熙二十四年
(1680年)
议政王会议议决,今海内一统,实现了和平,满汉人民,俱同一体,应令出洋贸易,以彰庶富之治
A.政府倾力发展小农经济B.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C.社会经济得到全面发展D.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
2023-03-06更新 | 94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新泰市第一中学(弘文部)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明中期,在棉纺织业中心松江府及其周边,乡村已经不再是传统的“男耕女织”,而是“以织助耕”。手工业从家庭副业跃升为主业,出现了专业纺织户,他们“以棉织布,以布易银,以银余米,以米充兑”。这折射出明朝松江地区(     
A.形成实力雄厚商帮B.自然经济业已解体
C.商品经济发展迅速D.市镇经济遭到冲击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保守、落后、封闭不是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内容,也不是明清时期对外交流的全貌,不能把明清社会标签化为“闭关锁国”,明清两朝中央政府采取的是“自主限关”的对外政策。

明清时期,中国对西方的影响是广泛的,对世界的贡献是巨大的,这是应该得到尊重的客观历史事实。明清朝廷对中西交流采取的措施,主要是限制性的,并没有完全关上中国的大门,用“闭关”加以概括不符合历史实际。“限关”是自主行为,其动机是维护国土安全、文化安全,是面对外部袭扰,特别是面对西方殖民侵略威胁时,采取的防御性自我保护策略。

中西经济贸易往来频繁,中西文化交流持续发展,中学在西传,西学在东渐。

——摘编自中国历史研究院课题组《明清时期“闭关锁国”问题新探》


你是否同意材料中“自主限关”的观点?结合明清时期的史实,说明理由。
5 . 1715年,苏州织造李煦利用康熙帝所赐稻种在苏州进行双季稻试种,后来将收获的稻种散发到北方的京津等地进行试种,取得了较好收成。同时,适应性强、无地不宜的高产作物番薯也由福建等沿海地区推广到河南、山东、河北、陕西、贵州等省。这说明清代(     
A.完善了农村经济结构B.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C.解决了北方粮食问题D.改变了民众饮食习惯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朝内阁与皇帝之间权力运作图示


材料二奏折制度产生于康熙年间,要求具折人亲自书写,内容不得为他人所知。雍正皇帝完善并推广了奏折制度,具折人员的范围包括总督、巡抚、提督、总兵、布政使、按察使及学政官,要求他们随时奏闻一切地方之事:奏折的内容范围包括君臣筹商政务、制定和执行政策,了 解地方的的吏治和民情,讨论用人问题和宣布官员的任使。要求收回朱批奏折,打造奏折专用箱锁,奏折直达内廷,皇帝亲自阅看,不假手于人,严禁臣下互通奏折内容,与军机处相辅而行,确保奏折的绝对保密,对不遵守奏折规定的人予以惩处;形成了朱批谕旨制度。

——冯尔康《近50年来清代奏折制度研究综述》


(1)指出明朝设立内阁的原因。材料一图中,内阁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2)结合材料一、二,说明清朝奏折制度的“创新”之处。
(3)有学者认为:“有清一代......在我国传统政治、社会、经济及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既有延续,也有创新。”任举一项史实, 说明明清时期在经济或文化方面的延续与发展。
2023-02-12更新 | 174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明中后期出现了专门记录商人经商体验的实用图书,闽商李晋德曾撰《客商一览醒迷》和《天下水陆路程》两书,于祟祯八年(1635年) 合刊成一本书,名《客商一览醒迷天下水陆路程》,记述商业交通活动中的经验技巧和活动指南。这反映了当时(     
A.商业贸易往来频繁B.图书出版行业昌盛
C.商人读书氛围浓厚D.经世致用思潮兴起
2023-02-12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明代番薯的传入

材料一   纶父振龙,历年贸易吕宋,……目睹彼地土产朱薯被野,生熟可茹。……纶父目击朱薯可济民食,捐资阴买,并得岛夷传种法则带归闽地。

——清(乾隆)陈世元《元五世祖先献薯藤种法后献番薯禀帖》

材料二   世人于薯之入中国多不知始于何人,故功郁不彰。如知龙也,黄衣黄冠,报赛歆祀,弥阡匝陌,将接踵不绝矣。

——清(同治)《长乐县志》

材料三   万历庚辰,客有泛舟之安南者,陈益偕往。比至,酋长延礼宾馆。每宴会,辄飨土产日薯,味甚甘。益觊其种,贿于酋奴,获之,未几伺间遁归。以薯非等闲物,栽种花坞,久蕃滋,掘啖美,念来自酋,因名番薯云。

——《凤岗陈氏族谱》

材料四   马尼拉帆船贸易路线图

——野贺武则 The Networks of Japanese Porcelain in the Asia Pacific Region


(1)指出材料一、二、三对于研究主题的史料价值。
(2)关于番薯的传入有多种说法,有人认为,万历年间从日本传入浙江。结合所学,根据材料四谈谈你的看法。
9 . 乾隆十七年(1752年),山东巡抚给朝廷的一份奏疏中称:“兖属向不以五谷为重,膏腴之地,概种烟草。”这说明当时该地(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农业经济迅速衰退
C.农产品商品化加强D.出现经济区域分工
10 . 下表是乾隆年间番薯在黄河流域的推广情况。由此可见,当时新作物的推广(     
人物事迹
争谓任山东布政使期间颁《种植红薯法则十一条》,各县奉文劝种,
际世元黄河中下游亢早成灾,自福建前往教种番薯,著《全薯传习录》。乾隆帝特加褒奖,并下诏倡导种植,
陈宏谋抚陕期间曾颁布《劝种甘薯檄》等示与,后为河南巡抚,又招募闽人前来教种红薯
A.推动传统农耕模式转型B.有效缓解人地矛盾
C.提高了农产品的商品化D.得益于官府的推动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