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687~1887年,山东地区的耕地面积只增加了26%,人口却增加了近4倍。耕种千年的土地,一些矿质养料无法补充,土地越来越薄,收获越来越少。这一现象可用来探究当时(     
A.山东的人口结构B.山东的土地分配C.自然经济的解体D.山东人口的流动
7日内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高二市区一类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南浔镇是湖丝的主要集散地,兴起于南宋,到明代中后期日趋兴旺,成为“烟火万家”“舟航辐镂”的巨镇。每当新丝上市,“商贾骈集,贸丝者群趋”,既有“乡农卖丝争赴市”,也有“客商大贾来行商”,“一日贸易数万金……”。这可用于说明(     
A.江南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B.商帮的兴起和发展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D.经济型市镇的繁荣
2024-04-23更新 | 374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3 . 下为明初政府做出的一系列规定。这些规定的实施在客观上(     

规定

出处

洪武元年规定,凡种桑麻“四年始征其税,不种桑麻输绢,不种麻输布”

《明史》卷 138《杨思义传》

洪武二十七年“令益种棉花,率蠲其税”

《明太祖实录》卷 232

洪武二十八年下令,山东、河南农民自二十六年栽种桑枣果树,“不论多
寡,俱不起科”

《明太祖实录》卷 243

地方官员任满赴京考课,“必书农桑学校之绩”

《明太祖实录》卷 77

A.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B.奠定了纺织业发展的基础
C.增加了政府的赋役收入D.促进了新生产关系的产生
2024-04-15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初(明)太祖平吴(张士诚所建政权),尽籍其功臣子弟庄田入官。后恶富民豪并,坐罪没入田者,皆谓之官田。”官田不许私自典卖。洪武十二年以前苏州府共有官田四万六千七百八十四顷,内宋元官田二万九千九百二顷占65%,抄没田一万六千三百一顷,占35%。此比例在江南各地具有一定的典型。洪武十三年,苏州一府,秋粮二百七十四万六千余石,自民粮十五万石外,皆官田粮。

——据《明史》、《苏州府志》

材料二   国家将自己控制土地的使用权出租给无地农民,农民租种官田所要负担的租税,就是所谓的“官租”。官田多由贫民佃种,民田多归豪右所有。官租重,民税轻。如按照官田在全部耕地中所占比率来排序,分别是:最高松江府85%;苏州府63%;镇江府32%;应天(江宁)府29%;嘉兴府27%……赋税最重的苏松二府,恰好是官田比率最高的区域,由此也可看出官田数量与赋税之间,存在有某种意义上的联系。

——摘编自王良镭《明代江南重赋问题小议》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初江南地区官田的来源。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初江南地区官田租重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代书坊福建建宁府是书坊最发达的地区,书坊总数不下六七十家,其中绝大部分集中于建阳崇化。崇化书坊在有明一代一直保持繁荣并有所发展。据载,崇化“比屋皆鬻书籍。天下客商贩者如织,每月以一、六日集”。这种每月有六天专门卖书的集市,为当时全国所仅有。建宁府有许多宋元以来的老书坊。明代刻书最多的两个书坊是建阳县的刘洪慎独斋和刘宗器安正堂。慎独斋所刻大抵以史书居多,而且卷帙浩繁;安正堂所刻多为集部及医经类书。

长江下游的南京、苏州也有许多书坊。南京书坊数量比建宁少,但至少也有近六十家,所刻书籍与建宁相较,医书、杂书及小说数量较少,而戏曲方面则超过建宁。整个明代南京书坊所刻戏曲可能达二三百种。其中唐对溪富春堂书坊的刻书在版框四周加有花纹图案,打破了宋元以来单调的单边或双边的呆板样式。

北方地区的书坊最多的是北京,可考者有七八家。1967年在上海嘉定县发现了北京永顺书堂刻印的十一种说唱词话和一种南戏《白兔记》。

——据汤纲南炳文《明史》

概括指出明代书坊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成因作出合理的解释。

2024-03-31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康熙年间,“江南烟户业田多而聚居城郭者什之四五”。乾隆时苏州地区的一些豪绅宦室,更是“皆在城中,无有居乡者”,大批地主城居,甚至成为一种时尚。这一时期居城地主的大量存在主要得益于(     
A.租佃关系得到发展B.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弛
C.户籍管理趋于混乱D.社会阶层流动性加强
2024-03-09更新 | 296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572年,三艘满载精美商品的中国帆船出现在西班牙殖民地菲律宾,商品中最受欧洲青睐的丝绸、瓷器被西班牙商人抢售一空。作为“回报”,中国商人则带走了能带走的每一枚西班牙银元,这就是后来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路线。该贸易路线(     
A.造成印度洋贸易衰落B.加速西班牙社会转型
C.开启全球性物种交换D.推动太平洋贸易发展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小明研究的课题是“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与局限”,他采用了图中进行该时期经济发展状况的展示说明。


材料二   小明还研究了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明人姚旅才曾提出“二十四民”说,即在传统的士、农、工、商“四民”外,增加了医者、卜者、小唱、优人、杂剧等,新增之民,都属于不稼不穑之民。这意味着,随着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已发生深刻变革,市民阶层崛起。戏曲、小说等通俗性艺术样式备受青睐。……在社会和经济发生变革的基础之上,整个社会意识领域都会出现相应变化。

——摘编自张冰《世情与俗趣的诗意书写——明清戏曲小说美学精神的近代转型》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经济发展受到的局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景德镇——时代变迁的缩影

材料一   明代后期,景德镇民窑业快速发展,外来劳工不断增加,城市人口也随着发展膨胀。嘉靖年间,景德镇人口已是“主客无虑十万余人”,他们以“窑业佣工为生”。到清代,景德镇“烟火逾十万,陶户与市肆当十之七八,土著居民十之二三”,景德镇社会结构逐渐变得复杂,各种矛盾也日益凸显。

表明清景德镇瓷业冲突表

时间事件纪要资料来源
嘉靖十九年1540因水灾后饥荒,浮梁县窑户遣逐乐平县雇工,乐平县工人遂行劫夺,终致浮、乐二县民众聚众互相仇杀。《明世宗实录》
乾隆元年1736坯户吴以恒、胡万正欲增银色,与窑户万美生争闹停工。《康雍乾时期城乡人民反抗斗争资料》
乾隆、嘉庆间约1796御厂脱胎画坯工人王子贞领导的“毛银改纹银运动”。毛银是散银,成色不好。坯厂发工资,原以纹银发给,后改成毛银,使用时较纹银要贬价。所以工人们要求改纹银,举行罢工,遭官府镇压。《景德镇陶瓷史稿》
嘉庆、道光间约1821以蒋知四为首,争取每名工人每月十二两肉,举行罢工,称“知四肉”运动。《景德镇陶瓷史稿》

——据刘朝晖《明清以来景德镇瓷业与社会》整理

材料二   



图1 明清景德镇瓷器国内主要销售点和市场   图2   明清景德镇瓷器至国内沿海港口路线示意图
(1)明清景德镇瓷业冲突主要是由哪些矛盾引起的?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的现象体现的时代特征。
10 . 雍正二年,国家全面实行耗羡归公的制度,其规定的火耗(碎银融化重铸为银锭时的折耗)率,比原先大为降低;地方官所征收的耗羡银全部由省里掌握,不再归州县管理。这有助于(     
A.加强社会控制B.减轻人民负担C.提高官员素质D.增强地方实力
2024-02-08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