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秋,一个名叫榜葛剌的国家派遣使臣来华,跟随他们一起来的还有一只“麒麟”。其形象“形高丈五,麕身马蹄,肉角膴膴。”这只麒麟是(        
A.斑马B.长颈鹿C.犀牛D.羊驼
2023-12-05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基础知识竞赛历史试题
2 . 朱元璋的治国方略。
3 . 明代中叶,尤其是清代乾隆以后,永佃权在江苏、江西、福建、广东、浙江、安徽等省盛行起来。在广西、湖南等部分地区还出现了永佃权的“乡规”“俗例”。这一现象(     
A.印证农民不再依附于地主
B.反映明清经济结构的调整
C.促使土地租佃关系制度化
D.说明政府抑制土地的买卖
2022-07-04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部分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基础学科知识竞赛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明清时期,在江南等经济发达地区,经济作物棉、麻、桑、烟草、花生、花卉等种植日益广泛,产品大量流入市场。很多农民在种植经济作物时还往往进行初级加工,或兼营相关副业,获取更多的收入。经营地主出现,与收地租的传统地主不同,他们对农业进行农场式管理,亲自参与生产过程,注重集约经营,改良土壤、水利,进行认真、细致的经济核算,注意改善劳动者待遇,以提高生产效率。其所经营,已不是单一的粮食生产,而包括了许多经济作物的种植和相关的副业、牧业、渔业,与市场有着密切的联系。

——改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南宋农业种植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江南农业的新变化。
5 . 明朝时,原为”鱼米之乡”的江苏嘉定县不产米,仰食四方;浙江吴会(今绍兴)仰食于盛产稻谷的江西赣州。这反映了明朝时东南地区
A.农业经营发生变化B.农业发展极不平衡
C.长途贸易得到发展D.政治重心逐渐南移
6 . 明朝初年,政府把工匠分为轮班工匠和住坐工匠两种。轮班指各地的工匠轮流赴京服役,以三年为一班,期限三个月,役毕回家;住坐指工匠每月上十天工,其余时间可自由支配。这一举措
A.解除了对工匠的人身控制B.体现了民营手工业主导地位
C.体现了赋役制度重大变革D.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需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近代社会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它以追求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作为经济活动的终极目的,经济增长成为价值观体系和物质活动的基点。……明清社会虽有令人叹为观止的经济繁荣,却并未形成一个经济居社会生活主位的‘经济社会’,由此也就不能提供以推动技术进步与发展的土壤环境。”该材料主要论证的是
A.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社会条件
B.明清没有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
C.技术进步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D.经济社会的主要表现是经济繁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