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陆王心学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在治史方法上,以顾炎武为代表的明末清初思想家认为史家的任务就是要“述往事,勖来者”“述往事以为来者师”,史学要“引古筹今”“鉴往训今”,史家要博古通今,成“一家之言”。材料旨在(     
A.强调史学为现实服务的功能,主张经世致用
B.阐明将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进行认识
C.批判传统史观的束缚,注重叙述重大影响力的事件
D.揭示实地调研、对史料求源等方法对史事考证的重要性
2024-04-30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G5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清代学者章学诚针对“史家三长”的理解时说到:“义理存乎识,词章存乎才,征实存乎学”。关于“识”和“学”,他的见解得到了公认。下列表述符合“识”的是(     
A.作为作史的技术,集中表现为研究和写作的水平
B.无论是考订史实还是阐发其意义,需有独立判断
C.研究历史需有广博的史料,并对史料进行细密的考证
D.保持头脑有如一面明镜,才能如实反映出生活的现实
3 . 王守仁提倡的“致良知”,强调“内外合一”“知行合一”。他强调人们可以从自己的内心认识天理。据此可知,“致良知”学说(  )
A.推动了理学价值追求的深化B.吸取天人观以变革理学体系
C.突破传统儒学价值追求桎梏D.实现了理学求理路径的转型
4 . 国家既是阶级统治和暴力的机构,也具有社会职能,社会治理正是体现国家社会职能的最重要方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租庸调法,以人丁为本。开元后久不为版籍,法度废弊,丁口转死,田亩换易,贫富升降,悉非向时。德宗时,杨炎为两税法,夏输无过六月,秋输无过十一月,置两税使以总之。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废。史称天下便之,人不土断而地著,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云。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   毫无疑问,王阳明是维护宗法专制制度的坚定卫道士,他建立心学体系,从根本上言,是要修补由于朱学僵化所造成的宗法专制意识形态的缺漏。他的“心中贼”论便鲜明地表露出他巩固宗法专制秩序的宗旨。然而,由于王阳明感应明中叶以来社会氛围和心理状态的变迁,从人的主动性、能动性上顺次展开他的宇宙论、认识论、价值主体论,从而否认了用外在规范来人为地管辖“心”、禁锢“欲”的必要性,高扬了人的主体性地位,造成对统治思想的一种反叛。正因为如此,明代统治者曾一度以“心学”为“诋毁先儒”“传习邪说”的“向导”。

——摘编自高丽娟、王川《中国文化概论》等

材料三   从秦朝到清朝的王朝兴替过程中,有效的解决方案主要在于建立一套行政组织……其一,通过保障其臣民基本的物质需求,避免臣民因难以忍受的生活而“铤而走险”;其二,通过反复向臣民灌输经过严格筛选的道德教条(大部分是从儒家学说中筛选出来的),使臣民接受或认同现存的统治秩序;其三,通过不断监视臣民,从而查出“奸民”并及时采取措施。这套政治统治体系通过在战略要地驻军而得到加强,使各个王朝有可能在相当时期里有效地统治一个广阔的疆域。

——摘编自萧公权《中国乡村》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租庸调制的经济基础,说明纳庸代役的影响,并分析两税法体现出的赋税征收标准的变化趋势。
(2)王阳明曾在多地为官,结合所学,指出王阳明任南赣巡抚期间推行的基层民众自我管理与相互监督机制。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王阳明思想理论的核心,并概述明代中期起在陆王心学基础上思想界出现的倾向。
(3)明清时期对民众的监督和控制比前代更加严密,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说明明清时期乡约制度与前代相比发生的变化,概述清代中后期的保甲制体现的中国古代基层治理的发展趋势。
2023-08-29更新 | 20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浙江卷高考历史押题卷(八)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顾炎武以考据学著称于世。清代乾嘉考据学尊奉顾炎武为清代学术鼻祖。顾炎武注重对历史现实的揭示,但是他揭示历史真相和考订史料并不是为求真而求真,而是要揭示历史成败兴坏之理。这反映出其思想实质是
A.民贵君轻
B.天人感应
C.格物致知
D.经世致用
6 . 王阳明提倡的致良知强调“内外合一”“知行合一”。他以“心理合一”变“摄理入心”为“从心求理”,强调人们可以从自己的内心认识天理;以“物我合一”变“以吾心求物理”为“推致吾心良知于事事物物”。据此可知,“致良知”学说(     
A.推动了理学价值追求的深化B.吸取天人观以变革理学体系
C.突破传统儒学价值追求桎梏D.实现了理学求理路径的转型
2023-01-09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期高一上学期期末综合模拟历史试题
7 . 王阳明给弟子们讲程颢的某观点时,弟子不悟。他便带他们到田间去,“见耕者之妻送饭,其夫受之食,食毕与之持去”。阳明当即道:这便是大公顺应。这反映出王阳明
A.主张理只存在于民间B.坚持因材施教
C.重视日常生活的价值D.倡导知行合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