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陆王心学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2 道试题
1 . 根据下表内容分析,明清之际三位思想家主张的共同点是(     
思想家主张
黄宗羲认为“君者,天下之大害也”,主张“君臣平等”
顾炎武提出“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王夫之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作为私产的做法,主张“循天下之公”
A.提倡个性自由B.倡导“兼爱”“非攻”
C.批判君主专制D.主张“工商皆本”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明代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他一生专注“致良知”,认为“良知”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需要重新发现和践行,这样就可以达到圣贤境界,“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据此可知,王阳明(     
A.提倡个性自由B.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C.抨击君主专制D.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2023-11-09更新 | 331次组卷 | 9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在王守仁看来,伦理纲常是人们心中所固有的、先验的“良知”,要把心中固有的“良知”施诸行事,规范自身行为,自觉地为善去恶。该思想意在(     
A.重建儒学价值体系B.维护封建伦理秩序
C.巩固儒学主导地位D.致良知以达圣贤之道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宋明理学家“推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并非以正心诚意、修身养性为独善其身,而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匹夫之责”;明清之际的顾炎武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吁。据此可知,两者都(     
A.提倡“知行合一”B.主张以史为鉴
C.推崇“格物致知”D.强调社会责任
6 . 明代王守仁的核心思想是“致良知”,他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良知人人具有,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良知需要重新发现、扩充、实践,这样就可以达到圣贤境界。其意在(     
A.强调自我的主观能动性B.提倡平等和叛逆的精神
C.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D.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7 . 陆九渊认为,“理”不需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去寻找,“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就是天地万物的渊源。他提出求理的方法是(     
A.格物致知B.心即理也C.发明本心D.致良知
2021-03-15更新 | 741次组卷 | 25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辽宁省大连市第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学考模拟历史试题
8 . 王阳明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出自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李贽也主张不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并强调人的正当私欲。这说明他们
A.没有辩证看待孔子的历史作用B.否定传统权威,倡导个性自由
C.反对盲信孔子,主张顺时而变D.批判了儒学对人们思想的禁锢
2020-04-20更新 | 886次组卷 | 43卷引用:重庆市铜梁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明清存在大量关于雇佣劳动者因不满压低工资而展开的罢工活动。《明清苏州工商业碑刻集》中就记载∶雍正十二年,长洲、元和两县被解雇的丝织业工匠开展罢工斗争,要求增加工资。这种现象体现了当时
A.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状况B.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C.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D.劳资斗争危及社会稳定
10 . 明末清初,顾炎武提出了“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天下之人,各怀其家, 各私其子,其常情也”,还提出“疾耕”与“通商”并重的主张。这些主张(     
A.顺应商品经济的发展B.推动了社会制度转型
C.符合了君主专制统治D.强化了重农抑商政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