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顾炎武,学识渊博,他身体力行,把书本知识和实地调查相结合,写出《天下郡国利病书》等著作。在《与友人论学书》中,谈到为学应该“博学于文”和“行已有耻”。他在其代表作《日知录》中提到“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摘编自马执斌《明清时期的文化》

材料二   伏尔泰尖刻地抨击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他把教皇比作“两足禽兽”,把教士称作“文明恶棍”,不过伏尔泰并不是一个无神论者,他说“即使没有上帝,也要造出一个上帝来”。……他认为“人们本质上是平等的”,要求人人享有“自然权利”。他主张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又认为财产权利的不平等是不可避免的,主张开明君主制。尽管在他所处的时代审查制度十分严厉,伏尔泰仍然公开支持社会改革。雨果曾评价说:“伏尔泰的名字所代表的不是一个人,而是整整一个时代。”

——摘编自雅瑟《伏尔泰:法兰西思想之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顾炎武的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伏尔泰的主要思想并说明其意义。
2023-07-19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文山州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有思想家曾言:“所谓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下列思想同属于这一思想家的是(     
A.强调格物致知B.主张知行合一
C.重视经世致用D.提倡个性自由
2024-01-18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类精神的觉醒是春秋战国历史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中国春秋时期士阶层已经兴起,孔子曾周游列国,孟子则“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于诸侯”。战国各国君主一般都不拒绝纵横之士的游说,并且贵胄达官养士成风。这些都是可以引发人的潜力的外在环境。再则,尖锐复杂的斗争引起社会的激烈震荡,曾经为人们所信守的、似乎十分淳朴可爱的传统的东西,越来越变得荒谬和腐朽……社会变动中的巨大而深刻的矛盾渗入人的心中,打破了先前的精神的稳定平衡状态,变成了人不得不加以思考的内容。这又可以说是能够引发人的潜力的内在条件。

——摘编自刘家和《论古代的人类精神觉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人类精神觉醒的原因。

材料二   在明清易代的外部刺激和学术发展的内在因由下,传统士大夫的思想观念在明清之际发生了一系列蜕变,新的思想因素出现了。明清之际的学者更重视把学术研究和解决社会问题联系起来,关注社会风习,并突破传统政治哲学的樊篱,提出了许多具有近代意义的政治观念。在学理上,明清之际的学者强调学术研究与解决社会问题密切结合,注重学术研究的社会效用。在君权和民众问题上,王夫之、黄宗羲等人强调民众利益高于君权、高于一家一姓之利益。王夫之认为“天下非一姓之私也”,提出“不以一人疑天下,不以天下私一人”的观点。

——摘编自王记录《论明清之际士大夫思想观念的蜕变》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体现明清之际新思想因素出现的主张。

材料三   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社会意义的群体,他们走得越远就越是孤独。甲午打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过去,人们多以甲午战争当中和甲午战争之后各地民众的反抗斗争来描述这种觉醒,其实并不准确。民众的反抗,主要体现了一种反侵略的自卫本能,其中愤激的感情色彩居多……在社会历史现象中,“觉醒”一词并不归结于愤激,其准确涵义应在于主体对自身历史使命的自觉意识。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根据材料三,概括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觉醒的特点。
5 . 关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B.深入地批判了封建制度
C.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D.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6 . 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清末,孙中山曾刊印黄宗羲的著作宣传革命,他对孟德斯鸠及其思想也推崇备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像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那。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黄宗羲

材料二   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会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


(1)根据材料一,概括黄宗羲的政治主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孟德斯鸠的政治主张,并指出最早实践其主张的国家。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新社会思想的不同影响。
2020-08-16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云天化中学高中联盟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其(黄宗羲)政治观的闪光点主要体现在他能够把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理念付诸于实践,构筑了传统民本政治通往近现代民主政治的桥梁。”黄宗羲的思想
A.否定了传统儒家思想
B.成为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来源之一
C.体现新兴资产阶级愿望
D.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8 .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据此可知,黄宗羲(     
A.提倡工商皆本B.反对君主专制
C.主张经世致用D.主张天下归心
2024-01-27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中学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B卷)
9 .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 (拱)之。”;“苛政猛于虎”;“克己复礼为仁。”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人性论:人性本善”C:“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材料二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珠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李贽公开以“异端”自居,毕生以反对礼教、抨击道学为己任⋯⋯反对“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提出天理,人欲没有区别的见解……

材料四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应“遏人欲而存天理。”

(1)材料一中,AB和C的主张分别是谁提出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李贽对传统儒学持什么态度?
(3)材料四体现了什么观点,该学派有何认识论?
2024-06-20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腾冲市益群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10 . 王守仁认为“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李贽提出“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两人都(     
A.抨击君主专制B.主张经世致用C.强调内心道德D.反对儒家学说
2024-02-09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