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陆王心学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教第一要义。”

材料二   理学家继承传统儒家入世思想,从责任感和使命感出发,形成了理学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使士大夫阶层普遍参与讨论个人、家庭、家族、国家和政治,从而建立了统治者认定和推行的道德伦理规范,使阶级矛盾在某种意义上有了一定的弱化,更使得士子的心灵得到充实。

——摘自徐公喜万红《宋明理学的层次模式》

材料三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下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根据材料一,说明朱熹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试指出两者所属的哲学流派。
(2)根据材料二,概括理学思想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有哪些政治和经济思想。并分析其思想倾向的根源。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顾炎武作为明清之际的三大家之一,他在史学方面的建树,反映和促进了这一时期史学的嬗变与转型。顾炎武历史观中的唯物主义思想主要体现在民本思想,即对普通劳动者历史作用的认识。顾炎武认为天子一位,君主只是一个爵位,是人民推举而来的,没有绝对的贵胄,君主要重视人民。在认识论上,顾炎武正确论证了感性理性的关系。他认为,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前提,必须建立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

——摘编自金海峰《浅析17——18世纪中西方史学的嬗变与转型》

材料二

伏尔泰提出了以理性主义为核心的文化史观。从而把人类精神的进步放在应有的位置。伏尔泰的史学观批判地继承了笛卡尔建立在逻辑推理基础上的唯理主义。伏尔泰举起理性主义大旗,并使理性主义成为他的文化史观萌生的哲学基础。此外,在《风俗论》中,伏尔泰进一步把视野投向整个世界,勾勒了作为整体的世界范围内的人类生活图景。

——摘编自刘明《伏尔泰理性主义史学思想管窥——路易十四时代为中心》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伏尔泰与顾炎武史学观念的最大差异,并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顾炎武和伏尔泰史学思想具有相似性的原因,据顾炎武和伏尔泰的史学思想,简析史学研究应该关注的问题。
2022-07-09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在《明夷待访录》的首篇《原君》中黄宗羲阐述设立君主的本来目的是“使天下受其利”“使天下释其害”,也就是说,产生君主,是要君主负担起抑私利、兴公利的责任。这一思想(     
A.孕育近代民主思想B.动摇了儒家统治地位
C.顺应工商市民需求D.主张反对封建君主制度
4 . 明清之际,从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到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从顾炎武批判“私天下”,到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充分反映了这一时期思想活跃。导致这一时期思想活跃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经济解体,重农抑商破产B.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C.西学传入中国,儒学受到批判D.君主专制强化,封建制度衰落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伴随着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和经济的大变动,王官之学的退场,私学的兴起,最终造就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兴盛局面。

——摘编自袁行霈等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

——《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三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卷》


(1)材料一中“诸子”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作者对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李贽的观点,李贽的观点说明了什么问题?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儒家文化?
2023-06-06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王守仁认为,每个人都有隐藏在心中的“天理”,只是多被私欲遮蔽,如铜镜生锈,今欲将其重新发现、扩充、实行,这样就可以达到圣贤的境界。该思想为(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B.存天理,灭人欲
C.致良知D.格物致知
2023-01-15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文山州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王夫之认为,“有”是无限的、绝对的,而“无”是有限的、相对的。人们通常讲无,是相对于有而言。就像相对于犬有毛而说龟无毛,相对于鹿有角才说兔无角。所以,讲“无”只是讲“无其有”。这一思想(     
A.继承了朱熹的世界观B.反映了新生产关系的发展
C.体现了朴素的辩证法D.体现了民主启蒙政治思想
2023-07-09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州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任何时期的思想发展,都需要秉持经世致用的思想原则,不断丰富完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之际顾炎武认为,凡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他认为要引古筹今",以为“经世致用”。黄宋羲提出:受业者必先宗经,经术所以经世,方不为迂儒之学。清代章学诚也提出:史学所以经世,固非空言著述也。这是对宋明理学空谈心性风气的一种否定。

——《中国百科大辞典》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在夺取政权之前,历经了近30年极其艰苦的革命动员和战争。在如此漫长的岁月中,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为代表)为了适应各种挑战,形成了一套游击式"制定政策的方法。这套方法包含了一系列兼具主动出击和迁回调整的策略,以应对突如其来的变化和不确定性.在制定规则的过程中允许改变一些已有的规定来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并在执行过程中不断调整,这种政策风格要求决策者有较强的创造力。

——摘自[]韩博天《红天鹅》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并分析他们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民主革命各个时期毛泽东根据革命的实际情况提出的思想主张。(任选两个时期即可)
(3)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经世致用思想的看法。
2021-02-10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顾炎武,学识渊博,他身体力行,把书本知识和实地调查相结合,写出《天下郡国利病书》等著作。在《与友人论学书》中,谈到为学应该“博学于文”和“行已有耻”。他在其代表作《日知录》中提到“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摘编自马执斌《明清时期的文化》

材料二   伏尔泰尖刻地抨击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他把教皇比作“两足禽兽”,把教士称作“文明恶棍”,不过伏尔泰并不是一个无神论者,他说“即使没有上帝,也要造出一个上帝来”。……他认为“人们本质上是平等的”,要求人人享有“自然权利”。他主张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又认为财产权利的不平等是不可避免的,主张开明君主制。尽管在他所处的时代审查制度十分严厉,伏尔泰仍然公开支持社会改革。雨果曾评价说:“伏尔泰的名字所代表的不是一个人,而是整整一个时代。”

——摘编自雅瑟《伏尔泰:法兰西思想之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顾炎武的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伏尔泰的主要思想并说明其意义。
2023-07-19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文山州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有思想家曾言:“所谓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下列思想同属于这一思想家的是(     
A.强调格物致知B.主张知行合一
C.重视经世致用D.提倡个性自由
2024-01-18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