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陆王心学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明末清初一些思想家提出“天子之尊,非天帝大神也,皆人也”;还提出“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据此可知,明清进步思想家(     
A.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B.认为君主专制阻碍了社会进步
C.继承并发展了儒家民本思想D.试图宣扬民主自由的启蒙思想
2024-01-11更新 | 74次组卷 | 24卷引用:组卷网·期中复习-纲要上 高频选择题50题专训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中后期,明清易代,长期的战争给社会生产力造成了严重破坏,明末活跃的社会文化思潮失去了它赖以生存的土壤。清王朝通过严酷的文化政策,实现了皇权对真理的垄断。在新的社会条件下清初学者致力于文化的保存和儒学的重建。

——摘编自王博《明末清初史学思想的衍变》

材料二   黄宗羲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命题,其中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天下是由君王一人独断;二是君民平等,君的权力来自民,君由民推选出来为天下兴利除害,因此人民共有,非君王私有,三是天下大事应由人民主宰,不应必须尽心尽力为君服务。黄宗羲还借“古先圣王”之口对本末问题作了新诠释。他认为圣人所说“崇本息末”,是崇尚礼治,而禁绝巫蛊、佛事、倡优、奇技淫巧之类不切民用的末业,非贬抑工商之类有利民生的本业。“工商皆本”主张是对千百年来“重农抑商”政策的历史性批判,反映了发展商品经济的强烈要求。

——摘编自吴光《黄宗羲的思想创新及其当代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末清初思想活跃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黄宗羲思想创新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思想的积极意义。
2023-11-18更新 | 173次组卷 | 4卷引用:组卷网·期中复习-纲要上 考前必刷专题之必考主观题20题专训
3 .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认为,南朝齐粱之际的文风柔弱淫靡,追求藻饰以掩饰内容的空虚。主张诗“须以一气浑成为上”,反对诗作巧伪,提倡“诗主性情,不贵奇巧”。这可用于说明明末清初(     
A.中外文化交流交融加强B.理学思想的影响力扩大
C.政治局势影响诗歌创作D.社会形成个性解放思潮
4 . 明末清初社会的剧烈动荡促进了思想界的活跃,出现一些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倾向,其中与商品经济发展进入繁荣期这一经济现象直接相关的是(     
A.“致良知”B.“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C.“工商皆本”D.“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2023-10-02更新 | 158次组卷 | 4卷引用:组卷网·期中复习-纲要上 第四单元-高频考法精讲精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李贽认为: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根据材料推测,其观点受哪种思想影响(     
A.天人合一B.格物致知C.致良知D.经世致用
2023-07-01更新 | 87次组卷 | 2卷引用:组卷网·期中复习-纲要上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知识串讲
6 . 【剧作人物与时代】   
作品《牡丹亭》《罗密欧与朱丽叶》
作者汤显祖(15501616年)莎士比亚(15641616年)
主人公杜丽娘朱丽叶
主人公生活的时代背景“手不许把秋千索擎,脚不许把花园路踏”,整日只能呆在闺房刺绣、读书。“门当户对”封建传统婚姻道德严重摧残着青年男女正常的人性,葬送了他们的自由爱情和幸福婚姻。中世纪行将崩溃、新时代的曙光已经照临走在时代进步前列的意大利,有参加舞会、结识朋友的机会。
主要情节杜丽娘争取的婚姻自由带有浓重的妥协色彩,她还魂以后还幻想让父母承认他们的婚姻,仍没有摆脱官本位的功名利禄思想,追求“夫贵荣”。面对封建世仇对自己美好爱情、幸福婚姻的迫害和摧残,她表现出了大胆、开放、主动、坚强的思想行动,进行了毫不妥协的斗争和反抗。
结局杜丽娘和柳梦梅做出了退让和妥协,重新回到了封建社会的“和谐”状态。罗密欧与朱丽叶遭到了毁灭
对爱的追求表现内在一些,隐密一些外露、激越
在爱情遭遇考验时都表现出执着的一面

——摘编自黄江玲《戏剧人物杜丽娘与朱丽叶之比较》


请任选角度,自拟论题,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04-20更新 | 190次组卷 | 4卷引用:纲要上·期中押题卷02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明中叶开始,中国的手工制造业和商业都呈现出繁荣发展状态。嘉定、太仓等地,三分种稻,七分种棉,形成规模很大的棉花市场。以江西景德镇为中心的瓷器制造业规模巨大,瓷器运销海内外。仅苏州一地织工和染工竞达10000来人,靠受雇于人为生。

——摘编自赵轶峰《明清经济的结构性变动》

材料二   明末清初王朝易代的前后,国人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较大变化。先是个性解放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其次是民主意识的萌生,再次是“工商皆本”观念的出现。

——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经济变动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简析明末清初国人思想观念变化的原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经过几千年的演进与发展,形成了多种多样、别具特色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其中有许多裨益于社会的精华,熠熠闪光。下表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境界举要。

主张

人物

仁者爱人,推己及人、礼之用,和为贵

孔子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孟子

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天地

荀子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戴圣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有许多精华,也有不少糟粕。不过,无论是精华还是糟粕,只要它在历史上存在过,通行过,就说明它符合那个时代的需求,具有存在的合理性。我们不能以当今的伦理道德去苛求古人,但是我们可以站在现代的瞭望台上去观察、审视、评判古人的道德标准,目的是剔出糟粕,弘扬优秀传统,延续宝贵的中华民族精神。

——摘编自傅永聚、任怀国《中国传统文化精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所蕴含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对社会治理的指导意义。
9 . 新时代指导并引领新思想,新思想呼唤并催生新时代。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社会处于大变革大动荡时期,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招贤纳士。在这个时期,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历史由分裂走向统一,针对社会的急剧变化,各学派热烈争辩,著书立说,阐述各自的思想和政治主张,于是出现了思想领域里“百家争鸣”的局面。

——吴佳美《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

材料二     它最初产生于北宋时期,盛行于南宋、元明时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是融合了佛、儒、道三教,将三教理论融为一体的思想体系,是北宋时期之后社会经济政治高度发展的理论体现,也是中国古代哲学长期发展的结晶。它重视人的道德修养,但在它为封建专制的统治者作为官方思想去批判一切的时候,它最终便发展成为恃强凌弱而又扭曲的“存天理、灭人欲”。

——赵佳为《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

材料三     李贽提倡个性解放;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痛斥封建专制制度是“天下之大害”;黄宗羲在中国历史上首次提出     “工商皆本”的口号;唐甄在《潜书·空语》中提及“凡为帝王者皆为贼”;王夫之在《张正自蒙注》     中指出     “理欲皆自然”。这些早期的启蒙思想在中国思想界掀起了狂涛巨澜,使中国思想界一度出现了群星璀璨的繁荣局面,他们对封建传统的批判精神,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陈寒鸣《中国早期启蒙思潮略论》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并写出百家争鸣中的一个代表派别、代表人物及代表思想。
(2)材料二中“它”是指哪一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思想具有哪些积极影响。
(3)依据材料三,说明“狂涛巨澜”的主要内容,分析这些“狂涛巨澜”出现的背景。
10 . 黄宗羲、顾炎武等人观点共性:
(1)政治:反对______;分____,复____
(2)经济:_________(商品经济发展)
(3)思想:_________
2022-12-09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复习笔记07明清时期-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中国古代史超清脉络期末复习必备笔记(统编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