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陆王心学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罗马帝国时期的希腊裔作家普鲁塔克(约46-120年),有一本传之久远的传记史学著作《名人合传》。在书中普鲁塔克通常用一个相同的题目,将一对有相似历史业绩的希腊、罗马名人进行联系记述,如"创基开国者"一篇,记载了雅典城的建立者忒休斯,和罗马城的建立者罗慕路斯。"法律制定者"一篇,记载了为斯巴达制定婚姻、教育、政体等规范的吕库古,和为罗马整顿宗教、历法、家庭等规范的努马。"继往开来者"一篇记载了终结希腊城邦混战并引入东方专制统治的亚历山大,和终结罗马贵族共和制并奠定罗马帝国根基的凯撒。

最后,普鲁塔克还会再加上对这二人品行或功绩的评价,他既关注他们的相似功绩,也留意他们的差别和造就差别的原因。

——摘编自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仿照普罗塔克的行文模式,各取一位6-16世纪的中、外历史名人,书写一篇合传。(要求自行拟定题目,叙述相关事迹并予以评论)
2023-04-08更新 | 296次组卷 | 2卷引用:秘籍05 抢分专项 · 论述题精练30题(含抢分提示) - 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抢分秘籍(新高考专用)
2 .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在其《读通鉴论》中提出,“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的政治伦理原则,他甚至说:“宁丧天下于庙堂,而不忍使无知赤子窥窃弄兵以相吞噬也”。据此可知,王夫之(     
A.主张彻底废除君主专制统治B.突破传统政治伦理并关心百姓命运
C.宣扬了民主自由的启蒙思想D.抨击程朱理学严重脱离现实的弊病
3 . 明代,王阳明的弟子王艮常常“驾一小蒲车,二仆自随”,以社会为讲坛,以下层民众为宣讲对象,到处讲学传道。这反映出当时
A.儒学趋于平民化的发展趋向B.程朱理学丧失正统地位
C.儒学成为社会转型的推动力D.儒家学者关注百姓生计
2022-05-27更新 | 562次组卷 | 15卷引用:第07讲明清:大航海时代的繁盛与危机(练)-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
4 . 唐代杜佑在《通典》中说:“夫教化在乎设职官,设职官在乎审官才,审官才在乎精选举,制礼以端其俗,立乐以和其心,此先哲王致治至大力一也。”王夫之也认为:“夫贡举者,一事而两道兼焉。选天下之才,任天下之事;别君子于小人,天下相劝于善。”两者的共识是
A.选官教化,儒学渗透B.制礼作乐,端正世风
C.君子小人,道德分野D.士人参政,限制君权
2021-05-24更新 | 616次组卷 | 5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历史模拟好题精选(第1期)-专题16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5 . 清代有女诗人作诗曰:“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善。独至评闺才,持论恒相反。有德才可骇,有才德反损……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这反映了在清代女性中
A.男女平等思想被普遍接受
B.德才兼备成为主要的评价标准
C.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
D.产生了维护自身权益的诉求
2016-11-27更新 | 2677次组卷 | 68卷引用:2016届高三高考联考模拟试题分项版专题11历史试卷
6 . 黄宗羲在清入关初期以明朝为“本朝”,与清朝持敌对态度;稍后,以“有明”代替明朝,以“北”字比喻清朝;康熙十八年后,他用清年号,称康熙为“圣天子”,与清朝官吏交往。材料可表明
A.黄宗羲的政治立场不够坚定B.清政府主动笼络汉族知识分子
C.清初国家治理得到一定认可D.文化环境的改善推动政治认同
2021-05-20更新 | 625次组卷 | 4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考点23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7 . 王阳明在与弟子讨论如何处理儒生治学与治生的关系时,提出学者应当以治学为首务,但若能调停得“心体无累”,那么虽“终日做买卖”,也“不害其为置为贤”。王阳明的这一言论
A.完善了理学的人性论B.迎合了专制统治的需要
C.否定了儒学的义利观D.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021-05-26更新 | 899次组卷 | 18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历史模拟好题精选(第1期)-专题16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8 . 如表为明清徽州家谱的族规家训。这说明,当时该地区
“世间物可以益人神智者-书,敌凡于孙不可以不使读书。惟知读书,则识又理……可以数身云霄,卷舒六合。亦能保身保家。”绩溪葛氏《家规家试》
“读书责明理,我亦无师承。但喜读书录,《远思》为幸程。·……读书令具在,儿章为箴铭。”婺源萧氏(家藏·明理)
“子砂虽愚,经书不可不读。……能常与诗书近,则陶馆气质,涵养性情,扩充见识,增长神智。”新安汪氏(家训·勤读书)

A.宗族社会责任意识增强B.儒学研究成绩斐然
C.注重子弟自身素质培养D.科举及第观念强化
2022-05-25更新 | 265次组卷 | 4卷引用:第06专题中国古代文明的彷徨——明清(测)-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
9 . 在价值层面上,贵族化是宋明理学的根本特征。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这说明
A.世俗化是明末儒学主流B.经济发展导致思想变化
C.理学认为人性违背天理D.明末市民文学得到发展
2020-01-01更新 | 1229次组卷 | 80卷引用:2018年高考题及模拟题汇编 专题11古代中国思想科文(教师版)
10 . “虎溪三笑”是东晋时期儒士陆修静、隐士陶渊明和高僧慧远同游时的一出典故。宋元以来,文人墨客多以此为题创作《虎溪三笑图》。清乾隆年间,日本画家狩野美信所绘《虎溪三笑图》别出心裁,上半部分为人物面部特写,下半部分为全景图。由此可知,"虎溪三笑"题材的画作(     
A.体现了现实主义的风格B.反映了文化的传承与交融
C.迎合了市民阶层的审美D.印证了“三教合一”的实现
2023-04-20更新 | 250次组卷 | 2卷引用:回归教材重难点04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查漏补缺】2023年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过关(新高考专用)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