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陆王心学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0 道试题
1 . 明清时期,以关帝、观音、文昌(指文昌君帝君,是中国民间和道教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禄位之神)信仰为民间三大信仰。这些民间信仰基本是以《尚书》中的“天道福善祸淫”为基础的,并经过长时间的自觉践行,内化为一种行为规范。由此可见,明清时期
A.儒学世俗化趋势明显B.百姓普遍信仰陆王心学
C.统治者重视社会教化D.“三教合一”基本完成
2 . 面对明朝中后期“天下事势如沉疴积痿”的局面,王守仁以“正人心,息邪说”“而后天下可得而治”自任。下列项中,属于王守仁言论主张的是(     
A.“存天理,灭人欲”
B.“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C.“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D.“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2023-12-08更新 | 383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明朝晚期,文坛产生了“公安派”。他们认为“古有古之时,今有今之时”,反对复古派以各种戒律对创作中心灵作用的扼杀。他们受“童心说”的影响,在创作上主张“独抒心灵,不拘格套”。这些主张(     
A.旨在张扬李贽的反叛精神B.推动了心学理论系统化的实现
C.迎合了士大夫阶层的诉求D.体现了思想界反对专制的倾向
4 . 晚明时代,社会一时尽弃实学,谈良知者满天下,出现了士大夫阶层公开蔑视传统礼法和忠君节义观念的现象。“人人皆有良知”“人人皆可为尧舜”的学说被不断发扬光大,甚至出现了“君父可以不恤,名义可以不顾”的思想主张。这一变化所依托的主要条件是(     
A.专制皇权的强化B.社会主流思想的嬗变
C.社会经济的变迁D.知识精英阶层的觉醒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有学者认为,明清中国官僚政治较少出现失控状态,处于中国历史上发展较为成熟的阶段,在手工业领域江南则已经出现“早期工业化”现象,同时中国学术思想领域出现经世致用思潮,构成了中国社会内部学术与政治互动的长久动力。材料旨在说明(     
A.明清统治政权岌岌可危B.社会转型得以长足发展
C.明清中国蕴含内在活力D.明清经济发展领先世界
单选题-最优选择题 | 较难(0.4) |
6 . 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代表着明代遗民的深刻政治反省,尤其是激烈地批判了专制制度和独裁政治,被称为"儒家政治思想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然而《明夷待访录》撰成百余年来一直隐而不彰,以抄本形式暗暗流传,直到清末才得以大放异彩。这反映了(     
A.政治思想与现实关系密切B.政治思想必须与现实结合
C.晚清的民族危机D.政治环境决定政治思想的传播
2023-04-01更新 | 363次组卷 | 5卷引用:天津市十二区重点学校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王守仁将“良知”阐释为: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李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他们的主张(     
A.都具有思想解放倾向B.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
C.彻底否定了传统儒学D.适应了传统经济发展
2023-04-09更新 | 362次组卷 | 6卷引用:广西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8 . 明朝建立后,复兴的儒学成为正统学说的基础。但在王守仁看来,儒家正统学说似乎已经僵化并误人了歧途,他认为无论真理、知识还是美德都属于人心中的“天理”,无需经过儒家学说的长期训导而获得。这一思想(     
A.动摇了社会的等级秩序B.冲击了理学的正统地位
C.否定了伦理道德的标准D.影响了哲学的发展趋势
2023-05-21更新 | 390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朱熹坚持“存天理,灭人欲”,将人的欲望扼杀在封建伦理道德的牢笼之中,王阳明坚持“存天理,去人欲”,注重通过自身修养达到去除不良欲望的目的,明后期读书人皆读阳明之书,两者的不同主张
A.表明了封建君主专制的日益加强
B.说明了阳明心学对朱熹理学的反动
C.体现了理学日益僵化而备受质疑
D.反映了宋明时期经济领域出现变动
2022-05-21更新 | 766次组卷 | 10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10 . 清初的理学家注重实践,强调“身体力行”观念,这与儒学素来讲求“内圣外王”、向内于己求善、向外施仁政于民的追求相符合。由此可知,清初理学家
A.政治地位得到明显提高B.济世利民的价值取向
C.背离唯心主义哲学思想D.抛弃了传统义利观念
2021-11-25更新 | 1214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2022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