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陆王心学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0 道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明代心学家王阳明的弟子王艮将“致良知”具体化为百姓日用之道,一生倾心于平民教育,他的学生大多为农夫、樵夫、陶匠、盐丁等下层民众。材料反映了王艮的思想(     

A.利于心学世俗化B.激励人们发奋立志C.与传统儒学决裂D.促进社会阶层分化
2024-03-27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猜题卷(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代的士人是熟读诗书等儒家经典的知识分子,他们暂时还未进入仕途,却是进入仕途的主要阶层,是有功名的候补官员。

在明代,士人包括以下几种知识分子:进士、举人、监生、诸生等。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举人是乡试录取的优胜者。监生,即国子监学生,包括举监、贡监、荫监和例监,此外还有外国留学生,即“夷生”。四种监生中,洪武初年官僚子弟比例较大,洪武以后百姓子弟日益增加,占了绝大多数。诸生,即地方府学,州学、县学的学生,他们一部分来自民间私塾,一部分来自社学。

明中叶以后,程朱理学受到强烈挑战,阳明心学兴起,王阳明、湛若水等人四处讲学,在各地创办书院,弟子遍天下。他们不仅仅关注学问,而是学问,政治并重,今天广为流传的格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就是东林书院讲学的宗旨。从城市到乡村,尤其是在乡村,他们是有功名的头面人物,即社区和宗族组织的首领。

——改编自毛佩琦主编《中国社会通史·明代卷》

(1)根据材料,概括明代士人阶层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士人阶层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3 . 黄宗羲提出,古代圣王倡行“崇本抑末”,其中“抑末”是指禁绝与巫蛊、奇技淫巧等相关的无益于民生的工商业,而有利于民生的工商业皆属本业。他作出这一论断旨在 (     
A.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B.论证变革经济政策的合理性
C.宣扬经世致用儒学思想D.促进明末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2024-05-22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适应性考试(一)历史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明代学者针对当时的心学者,评论说“今之讲学者,恁是天崩地陷,他也不管,只管讲学耳”。此观点意在说明,心学者(     
A.致力于教育的普及B.具有持之以恒精神
C.极力追求个性自由D.缺乏社会担当意识
2024-02-08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卷(一)历史试题
5 . 王守仁提出“良知”概念:“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李贽提出“童心说”:“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二者的说法(       
A.都利于思想解放B.都批判伦理道德C.都反对君主专制D.都否定理学地位
2024-03-15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名校面对面】河南省三甲名校2023届高三校内模拟试题(四)历史试题
6 . 朱熹在《答项平父书》中说:“大抵子思(孔极,孔子之孙)以来,教人之法,惟以尊德性、道问学两事为用力之要。今子静(陆九渊)所说专是尊德性事,而熹平日所论却是问学上多了。”此言论(       
A.抨击南宋的政治存在弊病B.批评心学理论脱离实际
C.是对先秦儒学的深刻反思D.涉及了当时的学术分歧
2024-05-17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华侨中学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雅典作为理想城市的范本,不是因为它集聚了多少财富和人口,而是因为它的文明和文化创造。但即使在雅典城,仍存在着美中不足乃至重要缺陷——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这种物质与精神的不平衡,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宋代江南地区,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宋代江南城市引领中国古代城市按照更符合城市自然规律的方式发展演化,展示了经济与文化“两全其美”的盛况。

——摘编自刘士林《城市史视野下的宋代江南城市与文化》

材料二   明代中期以后,若是将其置于“都市化”的范畴下进行考察,其时代的特殊性就更容易显现出来。此时,社会出现了一个转变过程,举凡人口的持续增长,经济的货币化和多样化,社会流动的加速,无不显示出它与明初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到明朝后期,在外部文化力量的引发下,新的思想迅速萌芽,产生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历史的陈旧的传统受到了来自各方文化力量的猛烈冲击,思想比以前任何时代都活跃。

——摘编自陈宝良《明代的社会与城市生活》

材料三   新文化何以能够演变成为现代中国最具深远意义的文化事件?首先是上海这个中心口岸。借助上海这个贸易、经济、文化的码头,新的思潮、新的文化最初在上海落户,然后由上海逐步传播出去。《新青年》迁到北京后,并没有割断和上海的联系,它的印刷和发行仍在上海,因为当时的北京尚不具备这种能力。但《青年杂志》在上海时没什么影响,到北京以后影响就放大了。《新青年》到北京这个政治中心,是由北大的一些教授撰稿编辑的,《新青年》的编辑还是原来那些人,但发言的位置跟在上海时完全不同。

——摘编自周武《新文化运动是京沪共谋的结果》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写出雅典作为“理想城市的范本”所体现的城市功能及雅典卫城中的建筑艺术代表,并分析宋代江南城市能够解决“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都市化”的角度概括明代中期以后经济“货币化和多样化”的突出表现,并扼要说明其与明朝后期“新的思想迅速萌芽”之间的关系。
(3)根据材料三、归纳作者的主要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2024-04-16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黄金卷03-【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福建专用)
8 . 唐宋家训首重忠君报国,次重修身守礼,士大夫家训无不要求子弟苦读以求取功名。明清家训重视贞烈观,以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妇孺皆知,除此之外,家法惩戒、婚丧嫁娶规范等内容愈见增多。明清时期家训变化主要基于(     
A.儒家思想发展演变B.传统信仰面临新危机
C.人口数量不断增多D.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
2024-06-04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第14次高考适应性训练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9 . 明朝中后期,科举的壅塞、官场的黑暗与斗争使一些文人失去入仕兴致,转而投身于文艺创作,“为四民立教”与“致民尧舜”成为一种士林风尚。该现象(       
A.折射出文人的政治理想B.根植于统治思想的嬗变
C.导致人才选拔机制僵化D.适应市民阶层文化需求
2024-06-11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抢分卷(三)·新教材·历史试题
10 . 王夫之提出:古者,诸侯世国,而后大夫缘之以世官,势所必滥也。士之子恒为士,农之子恒为农,而天之生才也无择,则士有顽而农有秀;秀不能终屈于顽,而相乘以兴,又势所必激也。王夫之意在(     
A.重申传统的四民等级秩序B.论证选贤任能的必要性
C.呼吁统治者关注百姓生计D.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2024-05-22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四)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