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陆王心学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以来,西方学者宽扬中国历史“停滞论”,这种理论以西方为标尺衡量中国历史进程,认为如果没有西方资本主义入侵的催化作用,中国根本无力产生近代性变化。如20世纪30年代,日本学者秋泽修二鼓吹“中国社会亚细亚的停滞性”,宣扬中国社会的根本性格是停滞的、循环的、倒退的,要推动中国历史发展,必须打破循环,中国自身没有这种能力,只有依靠外力才能实现。

——摘编自赵庆云《中国历史“停滞论”辨析》

提取材料中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析。(要求:紧扣材料信息和主题,逻辑严谨,论证全面,表述成文)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儒家国家学说的指导下,各级官员都要受到“忠君保民”信条的约束。他们分处在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机构上,执行统一的中央政府的号令,但在贯彻过程中又不需要事事请示,而往往是按统一的儒家国家学说处理大量日常事务,从而自动地对各地区实行控制调节。实际上,历代中国政治家对这种特大系统组织方式亦有较为明确的意识。儒家国家学说的“强干弱枝,大本小末”的原则,很符合控制论关于分层控制和组织的原理。

——摘编自金观涛《兴盛与危机——论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一个中国古代封建王朝,阐述儒学发展对该王朝的影响。(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当然,西方文明并非没有优点。对于这些优点,中国人总归是要学习、研究、接受和吸纳的。西方文明最大的优点,莫过于其法治精神与法治文化,以及在法律的规范下使个人意志得到充分表达、个人能动性得到最大程度发挥的有效机制。……衡量一个文明是否底蕴深厚,一个重要的尺度就是看它是否有海纳百川、包容万象的气度。不妨把文明看作一个有机的动态过程,或一个长时段的有机结构。不吐故纳新,不因时因势地变革、更新、创造、发展,便不可能有传承至今的伟大文明。

——摘编自阮炜《文明的表现——对5000年人类文明的评估》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结合中国史相关内容,围绕“文明发展”拟定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据准确,阐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4-02-09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卷(六)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顾炎武认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后人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中国历史上,“天下”兼具地理意义与文化意义。在秦大一统之后,“天下”的地理意义与“国”的地理意义逐渐重合,而“天下”的文化意义则得以保留,并获得新的发展。“天下”是每个人的自我道德意识,是构成家的组织、国的组织的文化基础。在儒家看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每个人都需要承担起自我的道德责任。在政治清明的时代,每个人都有责任唤醒自我的德行,投身到私人关系中去建设家庭,投身到政治关系中去建设祖国。而在兵荒马乱、国破家亡之际,每个人仍旧需要坚守自我的德行。

——摘编自朱光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的家国情怀》

提取材料信息,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知识,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进行历史阐释。(要求:阐释须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08-29更新 | 124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全国卷高考历史押题卷(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朝代作者出处内容
东汉班固《汉书·河间献王传》河间献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加金帛赐以招之。
刘歧《赵氏金石录序》东武赵明诚德夫家,多前代金石刻,仿欧阳公《集古》所论,以考书传、诸家同异,订其得失,著《金石录》若干卷,别白抵捂,实事求是,其言斤斤,甚可观也。
李伯元《官场现形记》老弟肚里实在博学。但上头的意思是要实事求是;你的文章固然很好,然而空话太多,上头看了恐怕未必中意。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本朝学者以实事求是为学鹄,颇饶有科学的精神。
请整合上述图表中历史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加以阐释论证。(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说理透彻,逻辑清晰,书写规范。)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张岱生平(部分)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张岱生于显贵的书香门第,少年时具有过人天赋,工书善对,出口成章,被称为“今之江淹”
成年后的张岱轻佻狂放,悠游于市井之间,流连于山水之侧,斗鸡走狗,走马观花,期间也写下来大量的诗作
崇祯八年(1635年),由于排斥八股,张岱在乡试中落榜,于是撰《跋张子省试牍三则》,讽刺考官,从此绝意仕途,醉心写作
明亡后,张岱拒绝清廷邀请,隐居不出,坚守贫困,潜心著述,著有《陶庵梦忆》和《石匮书》等
康熙四年(1665年),张岱撰写《自为墓志铭》,以便自己死后使用。其铭文表达出豁达的人生观
康熙十九年(1680年)之后,张岱著《三不朽图赞》,从立德、立功、立言的角度对明代绍兴府八县一百余人进行了褒扬。后去世,享年84岁

材料二: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为梦幻。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疏食,常至断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

——节选自张岱《自为墓志铭》


结合以上材料,对张岱的人生历程进行阐释。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罗马帝国时期的希腊裔作家普鲁塔克(约46-120年),有一本传之久远的传记史学著作《名人合传》。在书中普鲁塔克通常用一个相同的题目,将一对有相似历史业绩的希腊、罗马名人进行联系记述,如"创基开国者"一篇,记载了雅典城的建立者忒休斯,和罗马城的建立者罗慕路斯。"法律制定者"一篇,记载了为斯巴达制定婚姻、教育、政体等规范的吕库古,和为罗马整顿宗教、历法、家庭等规范的努马。"继往开来者"一篇记载了终结希腊城邦混战并引入东方专制统治的亚历山大,和终结罗马贵族共和制并奠定罗马帝国根基的凯撒。

最后,普鲁塔克还会再加上对这二人品行或功绩的评价,他既关注他们的相似功绩,也留意他们的差别和造就差别的原因。

——摘编自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仿照普罗塔克的行文模式,各取一位6-16世纪的中、外历史名人,书写一篇合传。(要求自行拟定题目,叙述相关事迹并予以评论)
2023-04-08更新 | 279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文献记载,明朝时两个朝鲜人在中国相约去买书,甲:“我们到书市买文书去。”乙:“买什么书?”甲:“买《赵太祖飞龙记》《唐三藏西游记》。”乙:“买《四书》《五经》也好。既读孔圣之书,必达周公之理,买那些通俗读物干嘛?”甲:“《西游记》热闹,好看解闷。”学者朱舜水侨居安南时问安南某官员:“尊府古书多否?”答曰:“少少足备观览。”他又问:“《通鉴纲目》《前后汉》《廿一史》《史记》《文献通考》《纪事本末》《潜确类书》《焚书》《藏书》(李贽著)及《古文奇赏》《鸿藻》等书。”答云:“俱有,唯《鸿藻》无有。”

——摘编自[朝鲜]崔世珍《朴通事谚解》、[明]朱舜水《安南供役记事》


从材料中提取有价值的历史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秦汉至晚清二千多年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各有大致不变的方面,但就总的趋势而言,这些方面又并非没有变化。例如,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维持不变,但土地私有日益发展,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这些变化是平和的、渐进的和累积的,从变化迅速的现时代或短时段的眼光看,社会不免呈“停滞”或“缓进”之象,但它的内部实在又酝酿并产生了相当的变化。

——改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历史某一方面的“变与不变”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阐述时不能抄写材料所举事例。)
2021-06-08更新 | 7028次组卷 | 64卷引用:2021年湖南历史高考变式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